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大音希声羽华笔健谢海燕大羽同志在艺术道路上奋斗了大半辈子,不随流俗,不慕虚荣,学习传统,注重功力,以一种奋发自励、锲而不舍的精神,大胆创造,抒发胸臆,表现了磅礴的生命力。他主攻大写意花鸟,兼及书法、篆刻,都能殚精竭虑,在师承的基础上,求书、画、印之间...

  • 标签: 大音希声 大羽 艺术道路 写意花鸟 谢海燕 上海美专
  • 简介: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次,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一个隧道里,28t的炸药爆炸了.附近30km以内的居民都听见了爆发的巨响,离爆炸地点40km,50km的居民则一点也没有听到.这是否说明爆炸声的传播范围只有方圆30km呢?不是的.事实上,离爆炸地点往北远隔160km的地方,人们却很清晰地听到了这次爆炸声,这种现象就是“大音希声”现象.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教学 声传播 爆炸 阿尔卑斯山 声波反射
  • 简介:<正>“大音希声”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其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颠;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摘自陈鼓应先生《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5月版第227页。注:本文《道德经》原文皆出此书。)“大音希声”历来为众多学者关注,但对其涵义的理解却各不相同,就其对“大音”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大音”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道”。针对第四十一章中“建言”后的十二句说:“前六句是指

  • 标签: “大音希声” 《道德经》 老子哲学 释义 哲学思想 陈鼓应
  • 简介:"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为老子所提出,语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听之不闻名日希."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无声之乐,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这与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见解以及他的"无为自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4′3″>是20世纪美国先锋派音乐中心人物约翰·凯奇的一部重要作品,颇符合"大音希声"的境界."大音希声"与<4′33″>似乎是有着一种相同的艺术美学构思,但从哲理内涵的角度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 标签: 内涵异同 哲理内涵 大音希声哲理
  • 简介:一、写作缘起及宗旨不少人(包括笔者)翘首以待的林荣洪博士新著《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终于出版了。今年年初,笔者关于赵先生救赎论思想的一篇文字完稿后不久,即获悉林博士的这本评传年内问世的消息。书一出,承周永健院长两番惠赠,我得以再三拜读。现愿将本人一些读后感想写在下面,同

  • 标签: 大音希声 神学思想 人神 学史 四十年 基督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