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脉冲--偏斜检查孤立前庭综合患者中枢眩晕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 01月至2020年 10月期间收治于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神经内科的孤立前庭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完成HINTS床边检查,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项:脉冲试验阴性;凝视阳性;偏斜试验阳性,提示HINTS检查阳性,即判定为中枢孤立前庭综合,相反,判定HINTS检查阴性,即判定为周围孤立前庭综合,再与患者头颅MRI+DWI结果对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枢孤立前庭综合患者HINTS检查敏感性为94.4%(95% CI: 59.8%-98.6%),特异性为87.5%(95%CI: 66.5%-94.1%),阳性预测值 80.9%(95% CI: 41.5%-87.9%),阴性预测值96.5%(95% CI: 79.8%-99.8%),准确度为 90% 结论 脉冲--偏斜检查对中枢孤立眩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阴性预测价值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 孤立性眩晕  孤立性前庭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脉冲--偏斜检查孤立前庭综合患者中枢眩晕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 01月至2020年 10月期间收治于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神经内科的孤立前庭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完成HINTS床边检查,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项:脉冲试验阴性;凝视阳性;偏斜试验阳性,提示HINTS检查阳性,即判定为中枢孤立前庭综合,相反,判定HINTS检查阴性,即判定为周围孤立前庭综合,再与患者头颅MRI+DWI结果对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枢孤立前庭综合患者HINTS检查敏感性为94.4%(95% CI: 59.8%-98.6%),特异性为87.5%(95%CI: 66.5%-94.1%),阳性预测值 80.9%(95% CI: 41.5%-87.9%),阴性预测值96.5%(95% CI: 79.8%-99.8%),准确度为 90% 结论 脉冲--偏斜检查对中枢孤立眩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阴性预测价值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 孤立性眩晕  孤立性前庭综合征 
  • 简介:摘要1870年Cruveilhier在慢性便秘中发现。由于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过去名称繁杂,如深部囊结肠炎、直肠良性溃疡、隐性直肠脱垂、错钩息肉、会阴下降综合等。Ruler认为某些患者直肠内有多个溃疡,或无明显溃疡而有息肉样病变或局限性炎症改变,故用“孤立直肠溃疡综合”较为合理,目前文献上多用此名。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良性疾病,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差别不大。

  • 标签: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诊治
  • 简介:1病历摘要女,29岁。于2008—10—21因乏力2a,进食后腹胀、解血便1a,加重0.5a就诊,患者于2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未在意,近1a来出现进成形食物后上腹胀痛,只能喝少量米汤、菜汤,便秘、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和肛门坠胀感,鲜血便,近0.5a来感症状加重,体重下降25kg,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血:肝功无明显异常,白蛋白26.8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行B超检查示:肝实质弥漫损害,大量腹水,当地给予补蛋白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就诊我院,入院急查血:血Hb37g/L,WBC2.23×10^9/L,PLT450×10^9/L。

  • 标签: 结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 综合征 | 人类
  • 简介:摘要孤立直肠溃疡综合(SRUS)是一种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直肠癌或炎症肠病。现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SRUS患者,希望诊治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并强调长期随访及病理活检的意义。

  • 标签: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直肠炎 炎症性肠病 直肠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2011年5月26因腹痛伴间断血便2年收入我利。患者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4月先后3次解暗红色血便,每次艟约100~200g,

  • 标签: 孤立性盲肠溃疡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视图检查(VNG)在眩晕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前庭功能组(30例,接受单项前庭功能检查)、视图组(30例,接受单项视图检查)、前庭功能联合VNG组(30例,接受前庭功能联合眼视图共同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眩晕检测结果及眩晕检出率。结果:90例眩晕患者中,中枢神经眩晕患者有23例,占总比例的25.55%;外周眩晕患者有67例,占总比例的74.55%;前庭功能合并VNG组患者的眩晕检出率明显高于前庭功能组、VNG组;Kappa指数明显高于前庭检查组和VNG组(P<0.05)。结论:前庭功能合并VNG联合检测可较好的提升诊断质量,提升不同类型眩晕问题的检出率,较之于单项检测法,前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评估数据和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前庭功能 眼震视图 眩晕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直肠溃疡综合(SRU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被诊断为SRUS 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消化道内镜、病理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SRUS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为6~12岁,诊断时病程2~36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血便(6例)。内镜下病变仅累及于直肠,包括溃疡3例、隆起样改变4例。5例患儿肠组织病理可见到黏膜固有层纤维肌闭塞的特征改变。5例行内科治疗(美沙拉嗪颗粒或美沙拉嗪栓),2例外科手术治疗。随访 5~24个月,5例患儿症状维持缓解,1例好转,1例无效。5例患儿复查内镜,其中2例达到黏膜愈合。结论直肠出血是儿童SRU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直肠溃疡和隆起病变均是内镜下的特征表现。病理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内外科治疗对SRUS都有效。

  • 标签: 溃疡 直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直肠溃疡综合(SRU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6例确诊为SRUS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方法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病理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41.96 ± 13.83)岁,诊断时的中位病程(范围)21(0.2 ~ 480)个月。临床表现为血便15例(57.69%)、直肠脱垂9例(34.62%)、肛周疼痛6例(23.08%)、体质量下降6例(23.08%)、黏液便5例(19.23%)。17例患者行普通肠镜检查,内镜表现为溃疡6例(35.29%)、息肉5例(29.41%)、隆起样改变4例(23.53%)、增生肿胀4例(23.53%)、糜烂3例(17.65%),单独或联合出现。病理表现包括黏膜表面糜烂溃疡11例(42.31%)、固有层纤维化8例(30.77%)、黏膜腺体缺失或分泌减少6例(23.08%)、炎细胞浸润5例(19.23%)、血管异常5例(19.23%)、隐窝改变4例(15.38%)。5例(19.23%)患者接受内科治疗,21例(80.77%)患者接受外科治疗。随访9 ~ 62(29.50 ± 9.27)个月,除直肠脱垂外,患者其余症状均消失或好转。结论SRUS患者临床及内镜表现多变,临床上易误诊。病理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内外科治疗方案对SRUS均有效。

  • 标签: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直肠脱垂 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视频电图检查鉴别外周眩晕和中枢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行视频电图检查,根据结果对外周眩晕和中枢眩晕进行鉴别。结果本组中枢眩晕患者42例(52.5%),外周眩晕患者38例(47.5%)。结论视频电图检查鉴别外周眩晕和中枢眩晕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 简介:电图是利用角膜一视网膜电位的改变,记录由刺激前庭引起的眼球运动。电图有助于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和动系统的功能状态,对前庭功能异常及病理过程的正确识别率达95%以上,但阴性结果有时不能排除病损。同时用系统前庭功能电图检查一般可识别病损在中枢部位还是在外周部位,有时还可以识别病损在中枢的那个水平上,如脑干、小脑水平。但用电图不能或很难判断病因,只能结合病史和其它检查,才可以作出病因判断。

  • 标签: 眼震电图 病损 侧反应 变位性眼震 眼动系统 自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梗死性孤立眩晕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2例确诊的后循环梗死性孤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初诊与确诊情况。结果初诊时确诊后循环梗死者17例(32.6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1例(40.38%),前庭周围眩晕10例(19.23%),梅尼埃病2例(3.85%),前庭神经炎(3.85%)。入院后经病史与危险因素查询、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MRI、MRA与颈部超声检查等均确诊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眩晕。结论通过病史检查、体格与常规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方法最终全部确诊,及时纠正治疗,无1例死亡,表明检查流程的规范化、病史与危险因素的重视能够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眩晕提供有效的诊断基础。

  • 标签: 后循环梗死 孤立性眩晕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属器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附属器SF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总结并分析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依照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SFT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60.0%)、女性14例(40.0%);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23例(65.7%),左眼12例(34.3%)。年龄44(35,54)岁,范围为17~83岁。病程12(6,36)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11年。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流泪等。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以眶上部多见(19例,73.1%)。所有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影像学检查,肿瘤显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流信号。MRI检查显示加权成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加权成像T2WI信号显著增强,呈中高混杂信号。肿瘤长径2.1(1.5,2.6)cm。组织病理学分型:经典型23例(65.7%),巨细胞型2例(5.7%),黏液型8例(22.9%),恶性2例(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均对Vimentin、CD34、STAT6呈阳性表达;21例(60.0%)BCL-2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1.0%~10.0%。按照Demicco风险分层,35例患者均为低风险。术后获取随访资料25例,随访时间88(61,124)个月,范围为2年至14年7个月。2例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附属器SFT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缓慢生长的肿块,多数为经典型SFT,影像学表现多样。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较好,可于术后多年复发,需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眼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眩晕患者前庭系统定位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100例因眩晕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对100例眩晕患者均实施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以及前庭周围眩晕前庭中枢眩晕等结合医学影像检查,与视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眩晕患者实施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后,确诊了周围眩晕68例;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联合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中枢眩晕患者21例;经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但存在中枢眩晕患者11例。结论: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眩晕患者进行检查后,可为前庭系统疾病提供相关鉴别依据,因此,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眼震视图 问诊 体格检查 眩晕 前庭系统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反射通路完整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电图和颈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 标签: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 简介:摘要青光睫状体炎综合(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是轻度非肉芽肿前葡萄膜炎继发眼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以单眼反复发作的轻度前房炎症伴随急性高眼压为特征,可产生不可逆视神经损害。病因学包括病毒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基因易感性等,从前列腺素升高、房水动力学系数改变、代谢组学等角度可推测眼压升高的机制。抗炎和降眼压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青光手术指仍有争议,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减少疾病复发有一定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73-81)

  • 标签: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青光眼 葡萄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频电图在中枢眩晕与外周眩晕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资料抽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入眩晕患者90例,进行视频电图检查,鉴别区分中枢眩晕及外周眩晕结果90例患者行VNG检查,其中有47例被鉴定为中枢眩晕,占52.2%,有10例颈眩晕(21.3%),17例后循环缺血(36.2%),20例偏头痛眩晕(42.5%);有42例被鉴定为外周眩晕,占47.8%,有2前庭神经炎(4.8%),4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9.5%),9例梅尼埃病(21.4%),2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64.3%)。结论视频电图检查可对中枢眩晕和外周眩晕进行有效的区分鉴别,提供针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频眼震电图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与偏头痛眩晕(MV)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52例,患有偏头痛眩晕疾病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检查和高刺激率听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52例PCIV患者,血压异常21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9例;血管超声异常23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8例;高刺激ABR异常17例;5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48例MV患者,运动病41例,运动敏感17例,畏光或(和)畏声25例,偏头痛31例,动异常13例,MRI异常3例,高刺激ABR异常36例。结论通过对PCIV和MV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M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PCI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PCI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血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动脉硬化等;而M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发作时畏光或(和)畏声。头颅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高刺激ABR不能作为PCIV与MV的鉴别点,但对与其他类型眩晕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 眩晕 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