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雕《清凉》序白马东来.像教流行于中土.玄风始畅。或示禅寂以探宗.或专神化而素法。亦犹水行地中,枝分别派虽异.至于济世利物之功.其归未始不同。故唐刘梦得已为佛法。在九州间随其方而化。因名山以为庄严国界。凡言神道示现者.必宗清凉焉。按经言:文殊师利宅东北清凉山.与其眷属住持古佛之法。降大慈悲以接引群生。或现真容,或来归依,或发祥光.以竦观仰。千变万化,随感而应。有不可形容拟议者。何其异哉。

  • 标签: 《续清凉传》 张商英 中国 宋朝 小说
  • 简介:游礼感通四余幼尚异概,长而弥笃。每闻殊方之唱,辄慷慨兴怀。孰谓一朝翻然,自致灭矣。遂得揽椤木,启荒蓁,励蹇忘疲,直登中台之首。于是俯瞰万物。傍眺千里。足蹈风雷之上,志凝霄汉之中,忽然若舍其浮生,迢迢焉似凌乎天庭.始悟壮观之淘,思小大之倾者。虽未睹王山九层之妙,鹫峰鸡足之美,内抚微躬。亦何幸之多也。岂徒干载之一遇,故乃万劫之稀逢耳。但玄枢难兆。幽关罕劈,苟在未晤,虽迩而遐。

  • 标签: 《古清凉传》 中国 古代 散文 蓝谷沙门
  • 简介:菩萨生地见闻功德一知悉大圣曼殊室利曳菩萨成佛已经非常久远了,以果位示现于因位,行菩萨之行,是接引迷失众生的圣者。为何这样说呢?按《首楞严经》下卷上说:在过去世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时,有佛名叫龙种上尊王如来,

  • 标签: 白话 《首楞严经》 菩萨 迷失
  • 简介:我小时候就崇尚特殊的气概,长大后更加笃定,每听到有建功立业的消息,便慷慨激昂。谁知一旦幡然醒悟,就进入了佛家寂灭境界。这才得以披揽林木,拨开荒榛,历艰难忘疲劳,一直登上中台顶峰。站在那里,俯瞰万物,傍眺千里,脚步行走在风雷之上,志向凝结在霄汉之中,忽然好象放弃了虚浮的生活,飘飘然如同凌驾在天庭之上。这才体悟壮观对人的淘冶、思考小大之间的超越。虽然没有看到王山的九层之妙,灵鹫峰的鸡足之美,想想自己这微贱的身体,得到的幸运是如何之多呀!这岂止是千年一遇,实在是万世难逢啊。只是玄妙的机关难以预兆,幽深的关口不好打开,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即使就在眼前也很遥远。瞻望神京,不能不生留恋之情。

  • 标签: 白话 建功立业 激昂 寂灭 佛家
  • 简介: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受到佛教徒乃至民众广泛的信仰和崇拜,在唐宋时期尤为鼎盛。唐宋时期的《古清凉》、《广清凉》、《清凉》,是三部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关的佛教史书,被称为《清凉》,三详细记载和描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本文以《清凉》为本体,对文殊信仰的形成加以讨论。

  • 标签: 清凉三传 文殊菩萨 文殊信仰 五台山
  • 简介:权威指挥家小泽征尔有幸听到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后,震撼不已,竟泪流满面地跪在地上。那是一部亘古久远的中国音乐史的凝练与精华,是中国人黯淡凄怆的遭遇与苦难,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脊梁与傲骨,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的民族魂与中国梦。小时候不懂二胡为什么这么让祖父着迷,只是觉得里面好似住了一个精灵,或是天堂鸟之类的美好的东西,散发着一种慑人的吸引力。

  • 标签: 《二泉映月》 中国音乐史 小泽征尔 中国人 华彦钧 指挥家
  • 简介:明人皇甫涍所撰《高士》十卷,又名《高士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其间《逸民》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高士》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 标签: 皇甫涍 《续高士传》 《逸民传》 《夷门广牍》
  • 简介:金圣叹腰斩《水浒》,留得断尾巴蜻蜓之名。自此,三百多年来,研究者意见纷纭,各持一端,罪者在此,颂者也在此。尾巴断得如何,若强求一致,当然不易。不过,无论此公腰斩动机怎样,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他毕竟留给后人一部金批本《水

  • 标签: 梁山泊 鲁智深 金圣叹 玄女 吴用 施耐庵
  • 简介:<正>本集定名为《补藏书纪事诗》.汇集有徐绍棨《广东藏书纪事诗》61首、纪传54篇)、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凡纪诗146首、纪传146篇《补藏书纪事诗》(凡纪诗126首、纪传126篇)等三种,并增辑部分藏书纪事(增辑吴则虞《藏书纪事诗》凡8首8篇,即李调元、李士棻、李鸿裔、王秉恩、李嘉绩、周永德、赖肃、曾习经;增辑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薄注》命张伯驹《洪宪纪事诗补注》凡6首,即王修、袁克权、袁克定、叶恭绰.又增入学友福建陈

  • 标签: 纪事诗 藏书 续补 叶昌炽 藏书家 叶氏
  • 简介:唐代佛典文献中一些词语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未必为我们所熟知,它们有的表达一种和汉籍文献不同的意义,有些则是在汉籍文献中尚未出现过的,因而并未被当下的字典辞书所吸收,本文试列举《高僧》数例,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佛典 词语 释义
  • 简介:张恨水自少年时代就接触了国学名著《水浒》,他收藏了很多版本的《水浒》,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水浒人物论赞》、《水浒别传》、《水浒新传》等“水浒”系列作品,从而丰富与发展了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

  • 标签: 张恨水 《水浒》 收藏 研究 传续
  • 简介:关于《醒世姻缘》的作者问题,胡适在30年代曾撰《考证》,认为西周生即蒲松龄。笔者在此文启发下,曾写有“作者问题补考”补充了一些材料,证明《醒世姻缘》出自蒲松龄之手。近日思考这一问题,又有若干心得,特作此文,申前意,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蒲松龄 作者 胡适 考证 西周
  • 简介:佛教史志《古清凉》虽然名之以"史志",但不仅体裁奇特,还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审美内蕴。在本文中,笔者对《古清凉》进行通读并在广泛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佛教奇书中蕴含的文学美进行了较有独特角度的探析。

  • 标签: 佛教史志 《古清凉传》 文学 内蕴
  • 简介:[2012年第1期]"顽顿无耻","顽顿"犹顽钝。指人圆滑无骨气。如:例140一个男子,到这等没志气的田地,真也是顽顿无耻!死狗扶不到墙上的人,怎怪得那老婆恁般凌辱!(63蛐815薛如卞骂狄希陈)"听梆声",即"听房",在人新婚之夜偷听新房内的响动,原是闹新房的一项,除此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下流行为。如: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分类 詈词 闹新房 不道德
  • 简介:水浒》作者冷佛原名王绮、王咏湘,北京人,出生于没落的满族贵族家庭。曾在多家报刊做过编辑,被誉为堪与穆儒丐齐名的东北文坛长篇小说创作能手。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作品能够直面现实与人生,敢于直率和尖锐地揭示社会问题,表现出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伦理意识与情感逻辑的相斥与相融。对于冷佛的记载谬误之处很多,现就其生平、著述做一简单的考证。

  • 标签: 冷佛 生平 著述 考述
  • 简介:长期以来,《清凉》的修纂史与佛教在五台山的衍一直相伴随。基于佛教“汉化”的心态,以及真实的历史情境,《清凉》运用了以“借重凭依”为特色的论证阐述策略,在论述背后,我们得以窥见中古时期五台山从“紫府”到“文殊道场”的历史转变过程,以及其时的佛教圣山观念。主要观念有二:其一是护佑皇家的德运之山;其二是咫尺神州的佛土圣境。《清凉》在一定程度上是“帝王将相”的佛教史,其论述方式与传统史书“求其实”的精神略有不同,但还是较好地体现了五台山思想文化之特色,展示了五台山佛教独特的历史风貌。

  • 标签: 清凉传 五台山 佛教汉化 佛教圣山 长安
  • 简介:苏教授从梦中醒来时阳光已经站到床头柜上,被阳光沐浴着的小艾正朝老爸甜甜地笑呢!苏教授对着相框挤挤眼,你个小不点儿居然要当妈妈了。他不由得想起刚刚那个怪诞的梦,小艾气喘吁吁背着个双肩包向他跑过来,苏教授兴奋地迎上去,可他的脚却像拴着个铅球,费了好大劲也没挪出去几步。不知怎么还摔了一跤,他开始往前爬,发现小艾也正朝这边爬过来。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