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811月,英国议会通过了《1998》(HumanRightsAct1998)(下称《人权》),将《欧洲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下称《公约》)的主要内容纳入国内,英国终于结束了两个世纪以来没有以成文宪法或人权文书形式对公民权利进行积极保障的历史。本文拟对《公约》纳入英国法的历史过程、《人权》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初步考察。

  • 标签: 英国 《1998年人权法》 公民权利 管辖权 主要内容 政治权利
  • 简介:199811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权案》(HumanRightsAct)。200010月1日,《人权案》正式生效,迄今已7个年头。那么,1998人权案》的实施对英国的司法功能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试图从英国人权保护实践的角度,对人权条约适用中的司法功能进行实证地考察。

  • 标签: 《人权法案》 司法功能 英国 人权保护 条约适用 生效
  • 简介:当法院宣告某项立法与某项公约权利不一致时,  一、《人权案》生效前的英国宪法和个人权利,《人权案》中的公约权利只有在与公共机构的行为相关而不反对私人行为时才可以被实施

  • 标签: 人权法案 宪法影响 法案英国
  • 简介: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Louise Arbour)在2004“世界人权日”发表声明说.人权教育是推动”人人享有人权”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是发展人权文化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平等和促使人民在民主机制下参与决策的工具.也是防止侵犯人权和暴力冲突发生的一种投资。人权教育受到联合国专门性人权机构如此重视.与其赋特性以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功能价值密不可分。也是其实践效果的具体体现。

  • 标签: 人权教育 国际人权法 暴力冲突 侵犯人权 民主机制 功能价值
  • 简介:衷心感谢香港城市大学的邀请,我作为城市大学杰出学人演讲系列活动之一举行这次会议。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如此出色的听众演讲。一、《欧洲人权公约》《欧洲人权公约》(EuropeanConventiononHumanRights)签署于1950。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条约(由欧洲委员会主持起草),它是继《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48通过)之后的,又一旨在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力作",并率先具体落实了《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城市大学 人权法 欧洲委员会 基本自由 国际条约
  • 简介:摘要反观社会现状,我国家庭暴力在立法体系相对完备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如何施行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家庭暴力所引发的人权反思,一方面应当以政府为主导,提升全社会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唤醒全社会的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 标签: 家庭暴力 施行 人权反思
  • 简介:本文主要是探讨人权移植的方法。首先本文给予了人权一个广义的定义,并且突出地分析了人权与其他部门法移植的差别。它一方面既不同于普通的非政治性的技术法律规则,外域的人权规范不能任意地被移植到本国法律体系之内;也不完全相同于涉及权力分配宪法以及公法规则,无法容易地移植到别国的法律体系之中。随着国际人权标准的普及、国家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全球司法对话的开展,立法者和司法者在本国人权律活动过程中会有意识采取比较的方法,结合自身的法律体系和政治文化来决定是否移植外来的人权规则以及确定具体的移植方式。基于此,笔者基于人权律移植的成功标准应该包括以下两点:(1)移植的法律不与当地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相冲突,从而导致民众普遍的规避法律;(2)移植的法律可以被司法者普遍地遵守。并在此判断标准基础之上,分别从人权的立法移植、法理移植和立法者与司法者对话角度具体结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总结了具体的人权的移植方法。

  • 标签: 人权法 立法移植 法理移植 立法者与司法者对话 法律移植的成功标准
  • 简介: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西方国家采取保护人权的国际行动造成了更大的人权破坏,背离了国际人权的目标要求。国际人权所面临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人权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律实践中的因果倒置,目标和手段错位,将国际人权和国际基本原则对立起来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西方人权理论 人权国际保护
  • 简介:<正>受教育是《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等众多国际法律文件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宪法确认的一项基本权利。据统计,到2003为止,世界上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仅有43

  • 标签: 教育权 国际人权法 国家宪法 国际法律文件 文化权利 教育法制
  • 简介: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因其实质内容及历史影响在美国国内享有崇高地位,也成为美国宪法的核心.其间所反映出的人权思想及规定的人权制度,对正处于宪政建设关键时期的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人权法案》 评价 启示 权力 权利
  • 简介:国际人权是国际的一个特殊部门,其根本属性与基本特征体现为:国家意志性、法律性、实在性、渐进性。它在人权国际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特殊层面调整着国家间关系,指引着这一领域的国家行为。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属性 实践指向
  • 简介: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跨文明视角
  • 简介:欧洲人权院认为,对质诘问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防御以实现公正审判,其基本内涵为刑事被告人在程序中应享有面对面地、全方位地挑战及质问不利证人的适当机会。如果符合义务规则、归责规则、防御规则和补强规则的例外,证人在审判外的证言也可不经法庭质问而被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欧洲人权院的观点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公约的质问规则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对质诘问权 内涵 容许例外
  • 简介:作为后天拟制的法律权利,律师帮助可以被依法限制.欧洲人权院在相关判例中,针对现行犯抓捕后询问现场物证问题、作为证人时的认罪供述、公共利益受到重大威胁、自愿放弃律师帮助等情况,从身份、内容、利益、自陷等角度,对律师帮助权作出限制.判例对我国刑事诉讼有若干启示,如对贿赂犯罪可采取控制下交付、记录现场抓获后讯问物证问题的书证可采、未作为嫌疑人时作证的证言可采、把握对恐怖犯罪嫌疑的限比例.

  • 标签: 律师 判例法 律师帮助权 欧洲人权公约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正>(三)《人权案》在司法方面的影响自《人权案条例》生效至今,已有近五十条不同的法律条文在法庭上受到质疑,这些质疑,有些成功,有些失败。这一节我们将扼要地回顾一些较重要的判案。1、缴税与禁制离境令《人权案条例》生效后两个星期,法庭便面对第一宗和《人权案》有关案件。根据《税务条例》、任何人欠税未交,税务局长便可向法庭申请禁令,禁止欠税离境。这项禁制令是由税务局长单方面提出,

  • 标签: 香港 人权法案 言论自由 被告人 政府 星期
  • 简介:国际人权上个人申诉不同于国内上个人申诉的概念,一般用"个人来文"一词代替。国际人权上个人申诉权的行使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国际上承认个人申诉权;其二是国际上承认个人拥有程序行为能力;其三是个人权利在国际上具有可诉性;其四是国家承认个人在国际上的申诉权并接受国际个人申诉机制的管辖。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个人申诉 行使条件
  • 简介:人权的教学和研究尽管主要发生在学术界之内,但其效果和影响远远超出学术范围,具有广泛、深远的现实意义。法律院系的学生将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府官员,将从事各类与法律相关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都将对人权的尊重、促进和保护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明显的或隐含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法律院系的学生接受人权方面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尊重、促进和保护人权,并进而有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人权的全面发展。

  • 标签: 法律教育 人权法 教学 大学 学术范围 政府官员
  • 简介:刑满释放人员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地位,但该人群权利存在职业禁止和前科身份的例外。国家负有保护刑满释放人员基本权利的义务,应通过禁止歧视、实施扶保护制度来履行其义务。我国应当从改革职业禁止制度、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并进行单独立法来完善刑满释放人员的权利保护。

  • 标签: 刑满释放人员 权利保障 国家义务 建议
  • 简介:<正>第一部分竞争第一章协议第一条下列法律予以废止:(1)1976限制性行为法院;(2)1976限制性贸易行为;(3)1976转售价格;(4)1977限制性贸易行为

  • 标签: 搜查令 行为法 竞争法 转售价格法 十六条 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