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足矫形(AFO)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比较常规康复组和加用AF0组治疗后踝关节畸形发生率、下肢Brunnstrom分期及ADL改善情况。结果通过2个月康复治疗,发现治疗组踝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73.3%);治疗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ADL能力改善情况、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FO不仅在脑卒中晚期对下肢功能康复有辅助作用,而且在脑卒中早期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踝关节挛缩畸形并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FSPR手术联合矫形术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随机抽取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unctionality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FSPR)辅以足部矫形术(FSPR组,n=32),并随机抽取既往2年28例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传统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n=28),疗效参照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经90d治疗,FSPR组半年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半年总有效率为71.4%,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腰骶部FSPR联合足部矫形对脑瘫足的疗效持久,较其他传统方法为优。

  • 标签: 痉挛性脑瘫 手术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结合自己从事手术护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灼烫伤手术护理治疗的重点和原则,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希望能对灼烫伤手术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粗浅经验。

  • 标签: 灼伤 烫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大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不可逆转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发病率估计在0.2—2‰,每年新增病例约4.6万。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各约占55%和25%。此二型为骨科矫形手术主要对象。对于经严格正确的功能锻炼或肌腱手术,关节畸形改善不明显的患儿可考虑行骨科矫形治疗,以改善身体稳定性和肢体功能。

  • 标签: 大脑性瘫痪 骨科矫形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后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方法对采用后路矫形术治疗1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临床路径。结果1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临床路径表的规范化进行治疗护理,减少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提高了满意度。结论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临床路径是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脊柱侧弯 护理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髌骨脱位矫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膝前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等不良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87例,其中有症状者患者16例及门诊随访的外院复发性髌骨脱位矫形手术有症状的患者6例纳入研究,术后患者症状主要有膝前痛、膝关节活动受限,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分析效果欠佳的原因。结果:本组共22例患者,年龄14~43岁,

  • 标签: 复发性髌骨脱位 矫形手术 术后效果 原因分 关节活动受限 术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下肢牵引套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频率,提高病员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下肢牵引套,实验组使用简易改良后的牵引套。比较两组病员牵引套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病员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每天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却明显提高。结论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病员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改良下肢牵引套 下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静脉血栓形成处管腔内可见实质性光团,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MSCTV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阴塞性病变患者42例,MSCTV检查及后处理使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多层螺旋CT机。采用间接法,分二期扫描,扫描方向为头足向。MSCTV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计算下肢静脉阴塞性病变MSCTV的诊断符合率。结论下肢静脉MSCTV检查分间接法和直接法。相对直接法而言,间接法无静脉穿刺后引发静脉炎和血栓的危险,并且较少有直接法中对比剂边流造成的假象。间接法CTA还可与CT肺动脉造影联合应用,患者只需接受一次对比剂的注射便可完成CT肺动脉造影和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同时评价肺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系统。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下肢MSCTV 下肢静脉阻塞
  • 简介:<正>下肢静脉疾病包括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CVI的人群总发病率为10.5%。据欧美国家报道,成年人中约有20%患浅静脉曲张。在美国,每年约有二百万人患CVI及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因CVI并不是一种威胁生命而需紧急处理的疾患,许多患者并不就此病而就医,因此,静脉疾病的实际发病率比预想的还要高得多。我国的静脉疾病发病率既往要比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未来静脉疾

  • 标签: 下肢静脉疾病 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疾病发病率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仅涉及下肢浅静脉者,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主要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鉴则是否同时存在深静脉病变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 深静脉病变 诊疗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 简介:春游踏青时节即将来临,准备出游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禁发愁,小腿酸胀、疼痛、麻木、皮肤瘙痒脱屑、湿疹、结痂等,又将复发,如果不注意保暖,症状还会加重,痛苦不堪。虽然小腿溃疡后仍然可以治愈,但由于病程相对延长,处理起来更复杂,吃的苦头也更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 小腿溃疡 皮肤瘙痒
  • 简介:<正>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有报道在18~64岁的人群中约有1/3的发病率。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在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咳嗽等。传统手术治疗静脉曲张主要包括高位结扎及大隐静脉剥脱,同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处理或不处理曲张静脉团,是广为使用的经典手术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逐步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 硬化剂治疗 传统手术 高位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连续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分析,探讨高龄患者在进行下肢手术时的临床麻醉研究治疗体会。方法对70例ASAI—Ⅲ级接受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为连续腰麻,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治疗结果、用药量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两组高龄患者经麻醉后均安全完成手术,蛛网膜下隙用药后镇痛效果明显,组织平面均未超过T1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分别为(282±67)ml和(310±108)ml,输血量分别为(232±37)ml和(257±79)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2±67)min和(82±67)min,用药量分别为(10±2.7)ml,和(27.9±4.9)ml,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明显,而连续腰麻组的术后的恢复时间长于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恢复时间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腰硬联合麻醉组高。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及机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适合于患者的方式进行麻醉。

  • 标签: 高龄患者 下肢手术 连续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概述康复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业机器人和医用机器人的结合。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的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是康复机器人研究的起步阶段,美国、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应用 下肢 医疗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治疗69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动脉栓塞14例,动脉硬化闭塞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不明原因2例。根据病情采用: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8例,人工血管旁路17例;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15例;置管溶栓后进一步行腔内治疗12例;低位静脉动脉化2例;单纯药物治疗9例;I期截肢6例。结果12例(17.4%)治疗成功,50例(72.5%)治疗好转,1例(1.4%)治疗无效。57例(82.6%)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平均26.4)个月,42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7例Ⅱ期截肢,5例死于心、肺疾病。结论急性下肢缺血早期诊断与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血栓形成 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