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钉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螺钉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固定+修复组),36例行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9±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固定+修复组VAS分别为(3.1±1.0)分和(2.1±0.6)分,低于固定组的(3.9±0.8)分和(2.6±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别为(64.7±4.0)分、(73.2±3.4)分、(87.2±3.4)分,高于固定组的(60.1±4.9)分、(70.2±1.9)分、(84.1±2.6)分(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踝关节ROM分别为(44.4±2.9)°和(52.3±2.5)°,大于固定组的(41.4±2.7)°和(50.1±2.7)°(P均<0.05)。固定+修复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固定组发生下关节再分离2例,内固定松动、断裂各2例。固定+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6),低于固定组的17%(6/36)(P<0.05)。结论与螺钉固定比较,螺钉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联合损伤能早期减轻术后疼痛,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韧带,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联合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常存在于踝关节骨折中。对于联合分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传统螺钉固定和新型弹性固定间的讨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联合固定方式不同分为ESHP组和Suture-button组。ESHP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6~60岁;采用新型ESHP固定。Suture-button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4~59岁;采用Suture-button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下联合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3、6、12个月比较踝关节最大跖屈、背伸角度、Baird-Jackson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SHP组患者固定下联合的时间[(9.7±2.2) min]、术后切口引流量[(49.3±10.4) mL]显著少于Suture-button组[(16.2±1.4) min、(62.4±6.3) mL],术后3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29.9°±1.3°)、Baird-Jackson评分(87.2±2.9)分显著大于Suture-button组[22.8°±1.3°、(78.7±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术后3、6、12个月的最大背伸角度,术后6、12个月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于术后1年左右取出踝关节所有内固定物。随访1年内ESHP组出现1例因金属疲劳导致的内固定物失效。Suture-button组出现1例内固定物激惹,2例内固定物失效,1例内固定装置下沉和骨溶解。结论采用ESHP治疗联合损伤比Suture-button技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更快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韧带 下胫腓联合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分离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l3例联合分离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下联合分离,行走正常,无剧烈疼痛等症状。结论联合分离经短期螺钉固定后,可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下胫腓联合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联合损伤患者完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检查联合复位情况满意后钻孔,选用袢长度合适的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下联合。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患者主观评价优11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7.5%。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评分优7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81.2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联合损伤符合联合的生物力学,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复位内固定 带袢钢板
  • 简介:摘要: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性联合损伤的主要方式。手术内固定方式多样但目前各存争议,尚无统一。静态螺钉固定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但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弹性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师使用,但引起的内固定下沉、骨溶解及电线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螺钉固定 弹性固定 Suture-botto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分离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102例联合分离损伤,其中,单纯损伤24例,合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78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88例(单纯联合分离6例,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82例)。手术采用螺钉固定79例,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下联合稳定者未用螺钉固定共9例。6~8周去除外固定逐渐功能锻炼和负重。结果术后随访2~21个月,平均12个月,优51例,良3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金属螺钉断裂2例。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结论根据损伤和稳定情况采取手术治疗联合分离效果良好。

  • 标签: 下胫腓联合分离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联合形态,并测量腓骨中心距离、腓骨间隙宽度及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联合腓骨中心距离、腓骨间隙宽度和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联合中心距离和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分离 断层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弹性固定在下联合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联合损伤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依据顺序编码分组原则分为A组(n=37)、B组(n=38)后行对比性治疗研究。A组行传统内固定治疗,B组行弹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差异。结果:(1)手术指标、手术预后:B组手术时间(69.81±2.72)min、失血量(59.52±8.05)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1.95±0.91)d、住院时间(13.91±2.26)d、VAS(1.91±1.05)分及术后6月时联合间隙(3.05±0.33)mm、联合重叠影(8.42±0.51)mm,较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踝关节功能:B组术后6月时优、良程度占比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弹性固定治疗联合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实现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积极维护及改善。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弹性固定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陈旧性联合损伤一直以来都是足踝创伤领域的一大难点,常由于延误诊治和初次手术时处理不当所致,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及致残致畸率高,因此仍需要积极干预。目前陈旧性联合损伤的治疗技术虽然众多,但是仍要根据患者分型、症状、功能要求及关节炎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缓解症状、保留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陈旧性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作一概述。

  • 标签: 踝损伤 关节镜 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 下胫腓联合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联合分离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到我院诊治的81例三踝骨折伴联合分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腓骨骨膜转位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腓骨短肌腱移位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4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5%,对照组39例患者中,显效19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71.8%。结论临床上采用腓骨骨膜转位修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针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联合分离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联合分离的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纽31例和对照纽31例。给予观察纽短肌腱移位手术疗法,给予对照组骨膜移位手术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长,术后愈合所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4±7.5)h,明显低于对照组(81.3±7.9)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为(61.5±2,8)d,明显低于对照组(87.1±3.7)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骨膜移位手术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可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21例合并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诊治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对所选121例合并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治疗。以患者术后随访的症状、功能检查、X线片征象及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定121例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分析组优87例,良22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90.1%。结论对于合并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复位螺钉固定方式早期恢复联合的分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锁技术治疗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我科近2年来联合损伤的手术患者85例,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根据AOFAS踝关节-后足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平均得分为91.4分(73-94分),优良率为95.1%;结论:轴锁技术对联合损伤的治疗理念具有创新性,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轴锁技术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下联合损伤术前诊断及联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估中使用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价值。方法 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选取70例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均给予X线与MRI检查,观察患者有无合并联合损伤,并实施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以手术探查为“金标准”,术后6个月再次给予X线、MRI检查,评估预后。结果 70例患者中有52例存在下联合损伤,对比X线检查灵敏度、特异度,MRI检查均高(P<0.05);5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联合损伤预后优36例,良16例。结论 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在下联合损伤术前诊断与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核磁共振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切口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联合分离,观察其疗效,为目前临床骨科治疗联合分离提供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临床治疗60例联合分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皮质骨螺钉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联合分离患者,使用弹性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三踩骨折合并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84~2001年我们对三踝骨折合并联合损伤的59例采取了手术治疗,临床观察疗效并与保守治疗做对比性研究。结果手术效果满意,骨折复住良好,可以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合并联合损伤有助益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下胫腓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