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CV-RNA。结果FQ-PCR检测阳性率为73.96%(71/96),漏检率为26.0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75.0%(72/96),漏检率为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71%(89/96),漏检率为7.29%(7/9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漏检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窗口期”感染的筛选并提高输血安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联合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V-RNA阳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HCV和或HCV核心抗原,了解其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156例HCV-RNA阳性的标本中,检出抗-HCV阳性126例,HCV核心抗原132例,抗-HCV和或HCV核心抗原阳性151例。结论HCV核心抗原联合抗-HCV检测可以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率。

  • 标签: HCV核心抗原 抗-HCV 丙型肝炎 联合检测 符合率
  • 简介:目的探讨HCVRNA定量与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及判断疗效。方法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5700型荧光定量PCR仪,对665例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行HCVRNA定量检测,对部分患者行血生化及肝穿刺病理检查,用不同类型干扰素治疗。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的HCVRNA定量值比肝炎肝硬化高(P〈0.001)。20例患者的HCVRNA定量与肝脏病理分析,HCV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但肝组织炎症程度与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高低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32例用不同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RNA值可能有关,HCVRNA值越低,效果越好。结论HCVRNA定量慢性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高,HCV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RNA值可能有关。HCVRNA定量是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

  • 标签: HCV RNA定量 丙型肝炎 肝脏病理 RNA定量检测 肝穿刺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RNA和抗-HCV联合检测诊断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60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设为鉴别组,60例慢性丙型肝炎设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HCV-RNA、抗-HCV和ALT水平。结果观察组HCV-RNA和抗-HCV同时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HCV-RNA阳性、抗-HCV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HCV-RNA阴性、抗-HCV阳性率在两组患者中的占比均较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2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有78例ALT异常,且HCV-RNA定量水平越高,ALT异常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CV-RNA可作为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联合抗-HCV检测和ALT结果有助于准确诊断早期丙型肝炎,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 标签: HCV-RNA 抗-HCV 联合检测 丙型肝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采用HCV-RND和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228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抗-HCV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HCV-RNA采用实施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CV-RNA的总检出率为88.16%(201/228);抗-HCV总检测率为85.53%(195/228),两种联合检测结果为98.25%(224/228),HCR-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ALT阳性率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HCV-RNA联合抗-HCV检测,可尽早的确诊HCV感染。

  • 标签: HCV-RNA 抗-HCV 检测 病型肝炎 确诊
  • 简介:目的观察HIV混合HCV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在78例HIV混合HCV感染者中,40例HIV携带者(A组)在HAART治疗前开始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38例艾滋病患者(B组)在接受HAART治疗的同时,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利巴韦林片800~1200mg/日,分3次口服,疗程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32.5%、60.0%(P〈0.05)和80.0%(P〈0.05),B组则分别为29.0%、31.6%和39.5%;在治疗48周结束时,A组患者HCVRNA阴转率为55.4%,明显高于B组的23.7%(P<0.01);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副作用较B组明显少而轻。B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更明显。结论及时对HIV和HCV重叠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很重要,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副作用也越少。

  • 标签: 人类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 标签: 慢性丙肝 HCV病毒载量 HCV抗体 相关性
  • 简介:聚乙二醇α干扰素是聚乙二醇组分和干扰素蛋白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中干扰素的清除减慢,暴露时间延长,抗病毒效果更好。新的针对蛋白酶,螺旋酶和聚合酶的抑制剂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 Α干扰素 利巴韦林 肝脏活检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V-cag,采用FQ-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在142例CHC患者血清中,HCV-cag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5.1%和43.0%(P〉0.05);两种标志物均为阳性者58例(95.1%),均为阴性者75例(92.6%);81例HCVRNA阴性血清HCV-cag阳性6例(7.4%),而HCVRNA阳性血清HCV-cag阳性率大于85%,不同HCVRNA载量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CV-cag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CHC诊疗中,HCV-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CV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但不能替代HCVRNA检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R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酶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HCV-RNA、抗HCV抗体、以及ALT检测指标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抗体检出阳性共计97例,阳性检出率为97.00%,其中血清HCV-RNA检出阳性患者为77例,另有3例患者HCV抗体检出结果为阴性,但血清HCV-RNA检出2例患者为阳性。血清HCV-RNA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CV抗体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酶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意义确切,可供临床应用与参考。

  • 标签: 血清HCV-RNA 抗-HCV抗体 肝脏酶谱 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目的:对比嗜酒与非嗜酒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患者HCVRNA基因型及分布,以明确嗜酒的CHC患者病情发展是否与某种特定基因型有关。检测CHC患者IFN-γ及TNF-α水平,了解嗜酒的HCV感染者肝损害的机制。方法:收集CHC患者114名,分为嗜酒组和非嗜酒组,以基因芯片技术对2组患者进行HCVRNA基因分型。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提取所有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培养,ELISA法检测IFN-γ及TNF-α的水平。结果:嗜酒组和非嗜酒组HCVRNA的基因型均以1b型为主(嗜酒组的比例为60%,非嗜酒组为43.7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2)。嗜酒组和非嗜酒组的HCVRNA定量测定分别为(11100±14174.3)×10^3mL^-1和(3927.8±4549.6)×10^3mL^-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嗜酒组和非嗜酒组TNF-α水平分别为(4528±3587)ng/L和(3262±3131)n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但2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促CHC肝患者HCVRNA复制,导致肝损伤加重,但并不能增加慢性HCV感染者对某种HCVRNA基因型的易感性。TNF-α在嗜酒的CHC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是导致肝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 标签: 肝炎病毒 丙型 乙醇 基因型 IFN-Γ TNF-α
  • 简介:摘要实验室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HCV的实验室诊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HCV抗体检测操作简便,耗时少,但对处于窗口期的标本容易漏检,且不能判别是活动性感染还是感染已被清除。HCVRN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成本高,不易普及,限制了其在实验室的广泛应用。国际上,HCVRNA检测发展趋势为全自动化。所以HCV抗体检测应作为筛选试验,而确证还需RNA检测。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RN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与丙型肝炎及肝功能检测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对检出阳性、阴性患者的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阳性患者共计140例,构成比为70.00%(140/200),检出阴性患者共计60例,构成比为30.00%(60/200)。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组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测结果与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存在密切关系,以上指标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确切,值得重视。

  • 标签: 丙型肝炎 核糖核酸 抗体 肝功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双抗原夹心法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65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血清标本开展本次试验研究,65例标本均分别进行间接法检测(对照组)和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测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2.63%和98.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化学发光检测能够获取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双抗原夹心法 化学发光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Ab阴性,HCV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对指导HCV感染者治疗、改变随访策略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对HCV核酸检测必要性和检测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制定消除丙型肝炎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 核酸检测现状
  • 简介:1989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感染的黑猩猩血清中获得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克隆,后将该病毒命名为HCVHCV是有包膜的RNA病毒,有人认为是黄病毒属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病毒。

  • 标签: 肝炎 丙型 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5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50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组丙肝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氨基酸氨基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大小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丙肝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在临床诊疗时需详细关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发生发展 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