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龚华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4-02中暑是我们在夏季常见的意外性疾病,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几率,尤其是南方的夏季,高温酷热之下,一旦人不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纳凉举措,就会导致中暑现象的发生,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在中暑的定义中,对于中暑是属于意外伤害还是疾病并没有明确的权威划分,但是根据意外伤害的定义,需要具备致害物,侵害对象以及侵害事实三个要素,中暑明显不属于意外伤害的范畴,并且在中暑后需要进行入院治疗,进而把中暑定义为疾病,对中暑进行治疗。以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为中暑现象的基本评判原则,中暑可以根据中暑情况划分为几种,即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导致发生中暑死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中暑情况,必须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以保证中暑患者的安全。中暑患者会产生持续高烧不退的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就会使高烧情况不断加重,超过40℃的中暑病症死亡率41.7%,超过42℃,中暑病人死亡率高度81.3%,因此,必须对中暑病人进行及时的提问控制,以保证中暑病人的生命安全。中暑病症的临床表现在中暑病症中,根据中暑程度的不同,将中暑病症分为三种,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的区别并不明显,在临床表现中也大体差不多,而重度中暑的临床表现就严重的多,甚至会威胁中暑患者的生命。首先,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的临床表现。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口渴、食欲不振、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并且随着中暑情况加深,还会伴随出现心悸、脸色干红或者苍白、动作不协调、肢体行为难以控制的情况,使得中暑病人会失去一定的自理能力,需要他人帮助,及时送往医院就医,以保证中暑病人的安全,及时予以病人治疗。其次,重度中暑的临床表现。重度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热痉挛、热衰竭以及热射病。热痉挛是指突然发生的疼痛性肌肉痉挛,与中暑病人体内的钠缺失有着严重关系。同时,热痉挛也是热射病的前兆,如果不能及时入院治疗,就会导致热痉挛进一步加重,进而发展成为热射病,会严重威胁中暑患者的生命。热衰竭则是由于人体在中暑后,由于身体汗液的大量流失,进而导致人体的盐分随之流失,使病人出现大量排汗、四肢乏力、头疼,体温不断升高,并随之出现严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蔡舒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01-01中暑不仅指因夏天酷热的天气,高热、高湿环境下均可引发中暑情况,发病后会发生中枢神经障碍以及心血管功能障碍,因此不能小瞧中暑这件“小事”。根据中暑后临床轻重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是最严重的类型。那么中暑是怎么发生的?重症中暑是怎么回事?发生重症中暑后应该如何治疗?如何预防中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中暑是怎么发生的?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后,若没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仍在高温下进行劳动、运动等增加自身产热的活动,可影响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汗腺功能异常,丢失过多的水电解质,可引发中暑;若在相对密闭的高温度的环境劳动或者静止,均会影响汗腺功能,引发中暑症状;产褥期女性、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度疲劳者,机体对外界热适应能力下降,更易发生中暑情况。重症中暑是怎么回事?根据中暑症状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体温可能处于正常水平或者略微升高。轻症中暑在出现先兆中暑症状的基础上,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一般体温会升至38℃以上,并且同时会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症状,或者出现四肢发冷、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而重症中暑是最严重、最危险的类型。重症中暑根据发生后的先后症状以及严重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痉挛:属于热射病的早期表现,一般在活动中或者活动后会突然出现肌肉痉挛,并伴有痛感,一般发生痉挛的部位多为跟腱、腓肠肌等下肢背面肌肉群,有时也可发生在腹部。发生原因可能与因大量出汗饮用没有钠盐的饮品引起的体内钠盐严重丢失,以及过度通气有关。热衰竭:是发生热射病的中期阶段,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量出汗、体内钠盐丢失引起,多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运动但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人群中,也可发生在不能适应潮湿、高热环境的人群。发病后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大量出汗、非常口渴、没有力气等现象,并且出现体温升高,可伴有因缺水引发的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情况,甚至发生晕厥,但是此时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损伤,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很多次热射病,仅通过描述已经能够了解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暑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8年10月救治的中暑病例共计87例进行分析,轻中暑32例;重症中暑55例,其中热射病9例,热衰竭19例,热痉挛27例。对以上的全部病例均已进行了系统的检查,排除了脑卒中、各种休克及低血糖或糖尿病酮症等。给予快速降温、补液、稳定生命体征、催醒、解痉等措施。结果轻32例病人留观1天内均全部痊愈离院;热射病4例痊愈出院,另外5例降温对症处理后转院,其中2例留有神经功能损害;热衰竭19例,治愈出院;热痉挛27例,均痊愈出院,所有病人无1例死亡。结论中暑的轻重与气温高低及处于高温下的时间长短有关,中暑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中暑的轻重有关,也与降温的速度有关,长时间高温作业的重度中暑病人,救治时降温速度慢的病人,预后极差。

  • 标签: 中暑 救治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急诊科中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给予传统救治,综合救治组开展综合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救治前后体温;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结果综合救治组救治成功率、体温、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对比常规救治组有优势,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更少,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1例、脑休克有0例,而常规救治组肾损害5例、脑休克有2例。结论急诊科中暑患者实施综合救治效果确切,可缩短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并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中暑患者 救治 效果
  • 简介:摘要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与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暑作一综述,以便更好掌握夏季中暑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 标签: 部队 夏季 中暑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式子宫全切术麻醉及术后恢复和并发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期间80名进行镜式腹腔部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匀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质护理干预,实验组需要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手术恢复及并发方面的各项指标。结果综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腹腔镜式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护理当中,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中国文字含意丰富,在特定情景下,单个字眼有些看着听到想到就令人不爽,组合起来更令人打颤发怵心有余悸。“玩”“”“术”三字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 标签: “术” “玩” 中国文字 特定情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中暑患者急救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重症中暑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各 50例,对比两组意识清醒、体温恢复率,比较两组 GCS评分 13-14分占比,比较两组 APACHEⅡ评分。结果:( 1)护理 24h后,观察组意识清醒率( 60.00%)、体温恢复率( 76.00%)高于对照组( 32.00%)、( 36.00%), P< 0.05;( 2)观察组 GCS评分 13-14分占比( 66.0066.00)高于对照组( 40.00%), P< 0.05;( 3)观察组的 APACHE Ⅱ评分 [( 10.312.05)分 ]低于对照组 [( 16.122.21)分 ],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中,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昏迷,改善患者预后,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中暑 集束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CRF气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Scr、BUN、U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提高了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并明显改善了患者肾功能和贫血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 CRF气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30例,常规治疗联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治疗组 30例,常规治疗联合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治疗 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酐( Scr)、尿素氮( BUN)、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Upro)、血红蛋白变化水平。 结果 治疗 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3.3 %,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治疗组 Scr、 BUN、 U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补丸合二至丸治疗,提高了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并明显改善了患者肾功能和贫血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