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8例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纳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治疗。比较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可有效减少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出血量,提高血肿的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丘脑血肿穿刺引流 中等量丘脑出血 破入脑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治疗,观察组应用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P<0.05。结论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采用中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方式,可显著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丘脑血肿穿刺引流 脑室外引流术 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及安全得出中等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最优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清除术与传统保守治疗中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中等(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5例)和传统保守治疗(保守组39例),评价两组患者1周时的意识恢复情况、治疗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第7天时微创组的意识恢复率(75.6%)明显高于保守组(46.0%);1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NID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ADL达自理水平的较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优于保守组。结论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改善中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的意识状况,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判定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2例经CT确诊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62.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4例,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61例,意识障碍26例,眼球运动障碍38例,瞳孔变化11例,感觉障碍52例,运动障碍64例,血肿破入脑室22例。存活69例,死亡12例,病死率14.6%。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严重而复杂,病死率以及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与年龄,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下丘脑及脑干是否受累有关。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密切结合CT表现,对68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中,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病史,部分患者曾患缺血性脑卒中和/或出血性脑卒中。入院时87%的患者血压高于正常并出现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变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表现中的一种或多种,部分出血破入脑室。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关,眼征是丘脑出血常见和重要的体征之一,而运动、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在丘脑出血中较高,CT上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大小,直接提示患者预后的好坏。综上所诉,患者各项神经功能能否恢复,及康复前景,与既往基础疾病、是否发生意识障碍,血肿部位、大小及是否破入脑室,脑室是否扩大,中线是否移位,及是否伴有严重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丘脑脑出血好发部位。丘脑出血由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动脉和丘脑穿动脉破裂所致。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7年被证实的68例丘脑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分析 脑室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判定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98例患者,对其病因、意识障碍程度、血肿大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患者均按脑出血常规处理,脱水及给予神经营养剂,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存活82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16.3%。结论早期密切观察丘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判定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病死率以及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与年龄、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下丘脑及脑干是否受累有关。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分析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穿刺联合ICP监测治疗中等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穿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ICP组与常规组的脱水剂应用、水电解质紊乱、肾损害、ICU住院时间、再出血、死亡率以及预后.结果ICP监测组术后甘露醇用量、水电解质紊乱、ICU住院时间、预后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肾损害、再出血、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肿穿刺术联合ICP监测能较好的指导治疗,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再出血,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关键词血肿穿刺术,颅内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8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中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7.80±2.37)分、(26.84±2.81)分优于对照组患者(13.65±2.67)分、(21.30±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脑室镜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神经功能以及智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室镜辅助治疗 常规开颅手术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46-84岁,平均68岁,全部经临床及CT确诊为原发性丘脑出血。64例均按脑出血常规处理,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根据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2例,无变化5例,死亡14例。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应及时进行脑CT检查,及早明确诊断,以便采用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丘脑出血 CT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点征在中等基底节区出血超早期钻孔引流或开颅手术选择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6例中等(出血量30~60 mL)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评估均可同样耐受开颅手术或钻孔引流,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并行CTA检查,其中行开颅手术68例(开颅手术组),包括CTA点征阴性者38例(阴性亚组)和阳性者30例(阳性亚组);行钻孔引流58例(钻孔引流组),包括CTA点征阴性者39例(阴性亚组)和阳性者19例(阳性亚组)。比较开颅手术组与钻孔引流组间,以及2组内CTA点征阴性亚组与阳性亚组间患者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开颅手术组和钻孔引流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8%、2.9%及82.8%、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手术组内CTA点征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0%、4.8%及63.2%、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引流组内CTA点征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3.2%、36.8%及92.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等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中,对于CTA点征阴性者,评估为开颅手术和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风险均低,再考虑到钻孔引流预后优于开颅手术,建议选择钻孔引流治疗;对于CTA点征阳性者,评估为开颅手术术后再出血风险低、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风险高,建议选择开颅手术治疗,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CT血管成像 点征 脑出血 开颅手术 钻孔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穿刺术和小骨窗手术对中等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中等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小骨窗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穿刺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2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一级、二级的百分比(66.67%)与对照组患者(4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应用小骨窗手术治疗相比,对中等脑出血患者应用穿刺术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穿刺术 小骨窗手术 中等量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终内科常见疾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0%左右。而丘脑出血脑出血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脑出血的13%,随着CT的临床应用,对本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本文对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丘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与预后进行厂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丘脑出血 CT表现 出血量 出血部位 预后
  • 简介:丘脑出血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大多是由于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而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及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血管异常则临床较为少见。现将1例反复双侧丘脑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双侧 反复 MOYAMOYA病 抗凝药物 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小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病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1例中小量丘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1例,约占21.57%,显著进步19例,约占37.25%,进步11例,约占21.57%,无变化5例,约占9.8%,死亡5例,约占9.8%。结论中小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比较复杂,采用颅脑CT检查可快速确诊,在基层医院,采用保守治疗或钻孔穿刺血肿抽吸术依然是治疗中小量丘脑出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中小量丘脑出血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等脑出血患者运用甘露醇时机对患者临床疗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脑出血患者共142例,根据甘露醇运用时间分为<6h组36例、6~24h组42例、>24h组64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扩大发生率和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经Ridit分析结果表明<6h组R=0.597,95%置信区间=(0.500,0.694);6~24h组R=0.387,95%置信区间=(0.319,0.455);>24h组R=0.520,95%置信区间=(0.451,0.589),6~24h组与其余两组无可重复区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组和>24h组有可重复区间,对比无差异。<6h组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高于6~24h组和>24h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组和>24h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6h组和>24h组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对比无差异,6~24h组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较其余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中等脑出血患者在6~24h内进行甘露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出血<6h及>24h内治疗情况较好。

  • 标签: 甘露醇 运用时期 中等量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基底核区中等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我院2015年—2017年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中等脑出血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较优异(P<0.05)。结论在基底核区中等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血肿清除成功率,改善患者手术质量。

  • 标签: 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