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恢复慢,不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外,还离不开病人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 标签: 脑室穿刺引流术抢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护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87例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处敷料干躁、清洁,保证引流管在位、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流速)并记录,拔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是护理颅脑外科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患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院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辅以侧脑室液化引流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危重型脑室出血(均为昏迷患者)53例,6.  2黄玉莹.第三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44例.山东医药,结论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脑室出血

  • 标签: 危重型 型自发性 引流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42例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的患者,恢复良好14例,好转率33.33%。结论通过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患者营养、尤其是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脑室穿刺 外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6例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脑室内灌注尿激酶、生理盐水间断交替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36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7例,3d15例,4d10例,5d4例.3个月~2年随访(ADL分级法),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5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侧脑室 脑室内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穿刺部位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用侧脑室-副三角区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61例,无一例出现堵管、感染等并发症,2例因分流管腹腔端脱落,重新置管后痊愈。结论副三角区穿刺,可防止三角区脉络丛包裹分流管头端,降低分流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脑积水 副三角区穿刺 脑室腹腔分流术 手术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在侧脑室及腰池交替注入尿激酶进行“会师式”液化血肿,交替引流脑脊液,脑脊液循环通畅后,在同一套密闭的装置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脑室积血3天内基本消失6例,5天内7例,7天内2例,死亡3例(16.67%)。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正常化,密闭装置能较好监控颅内压,减少感染机会,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该方法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室铸型出血 YL-1型穿刺针 外引流系统 交替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脑室出血病人采取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我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行脑室穿刺引流的108例脑室出血病人,其中34例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74例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引流期间予以尿激酶灌注。结果治愈或好转82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15例。结论脑室出血病人采取侧脑室穿刺引流可及时缓解颅高压,引流部分脑室出血,通过尿激酶灌注治疗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尽早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室出血 钻孔引流 尿激酶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室穿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手术中放置密闭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监护仪,持续观察记录ICP指数。结果63例患者行术后监测,根据ICP值的变化,合理使用脱水剂,其中56例症状改善,病情平稳,4例成功抢救,1例监测探头脱出,2例病情变化死亡。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通过ICP值波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救治赢取时机,降低了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穿刺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持续颅内压监测并指导临床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间2015年1月 至2018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院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统计78例,分为常规组(n=39)和观察组(n=39),两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脱水降颅内压等治疗,基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侧脑室穿刺术+持续颅内压监测+调整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mRS致残程度下降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甘露醇呋塞米使用量低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8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纳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治疗。比较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可有效减少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出血量,提高血肿的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丘脑血肿穿刺引流 中等量丘脑出血 破入脑室
  • 简介:目的应用3DSlicer软件研究分析侧脑室经额角穿刺的定位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等参数。方法选择76例正常成人头颅CT扫描数据,应用3DSlicer软件分别进行头皮组织、颅骨、侧脑室三维结构重建,设置室间孔与外耳道连线为穿刺路径,模拟侧脑室额角穿刺,测量穿刺通道深度、矢状位及冠状位穿刺角度等参数。结果正常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穿刺点位于冠状缝前(9.02±6.27)mm、中线旁(39.44±4.26)mm;在矢状位,穿刺路径与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所成角度为(51.13±3.11)°,在冠状位,穿刺路径与正中线所成角度为(34.86±4.56)°;穿刺深度为(55.75±7.31)mm。额部穿刺点与中线、冠状缝的距离及穿刺深度与年龄因素明显相关(P〈0.05),而穿刺角度与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3DSlicer软件可以对侧脑室额角穿刺参数进行无创性研究,并为侧脑室穿刺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指导。

  • 标签: 穿刺术 侧脑室额角 脑室外引流 3D Slicer软件 三维重建 定位指导
  • 简介:为了提高额入法侧脑室穿刺术的成功率,笔者等调查了60例国人成人正常颅骨标本前囱点与鼻根和枕外隆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旨在选择合理的颅骨钻孔位置。结果表明:在不便摄头颅侧位片的情况下,颅骨钻孔点宜取鼻根点至枕外隆突弧长的前38%、旁开中线2.5cm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颅骨钻孔 鼻根 前囱点 枕外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