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争座位》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传有7纸,约64行。信中直言指谪郭英义在两次隆重的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抬高宦官的座次,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此帖为草稿,者忠义愤发,不着意于笔墨,信手自书,其用笔顿挫郁屈,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显示出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此帖系书法史上行草书之最佳范本之一,米芾在《史》中称其为“颜第一”。此帖原为北宋安师文旧物,安氏刻以传世。

  • 标签: 《争座位帖》 拓本 《书史》 颜真卿 行草书 书法史
  • 简介:读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杜甫桤木诗卷》,东坡墨迹,楷、行、草杂糅,信手点划,笔走龙蛇,跃动着勃勃生趣,令人爱不释手。品鉴苏东坡的书法,自然还要吟赏杜甫的“桤木诗”。翻检张志烈主编的今注本《杜诗全集》,

  • 标签: 《杜诗全集》 苏东坡 杜甫 中国书法 刘正成 主编
  • 简介:明永乐周藩《东堂刻》于明初成拓,其中所录王羲之《十七》,其内容和结构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所记《十七》及传世宋代唐摹'馆本'('敕字本')、贺知章临本,以及张伯英、文徵明释文等'馆本'有所不同,这无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依据永乐十四年拓本,对东堂《十七》进行释文,并对明周藩刻成拓背景和相关历史评价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王羲之 《十七帖》 朱有燉 《东书堂刻帖》
  • 简介:“永嘉之乱”以后,新书风的中心由洛阳转移到了江南一带。王羲之的书名开始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了庾翼去世,东晋书坛便彻底由王羲之独领风骚。他作为东晋书风的标志,变革“古形”,拥有着“今体”书法的基本特征。

  • 标签: 书风 包容性 帖学 王羲之 书法
  • 简介:《秦邮》包括《秦邮》四卷及《秦邮续》上下卷,原刻置于文游台上。《高邮州志》:“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

  • 标签: 秦观 高邮 苏轼 考评
  • 简介:<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地去模古。《黄州寒食诗》,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 标签: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 艺术创造 传统技法 东坡居士 子瞻
  • 简介:编者按:胡问遂1951年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学二十余年,擅诸体,尤工真、行、草。胡问遂研习法帖,读、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运笔、转折。其所临送师过目,竟被误以为是“印刷复制品”。胡氏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胡问遂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十分善于从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对中国书法史的学习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甚至说对书法历史的探究绝对不亚于书法实践本身。他对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转换了如指掌,烂熟于胸,他的论文和专著,在书法理论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我们特刊发胡问遂的《论入和出贴》一文和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艺术 历史传统 理论与实践 融会贯通 代表人物
  • 简介:劝解他人学习字首先考虑的恐怕就是帮助确定临池标准字。即是解决向谁学习的问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选。有人不禁要问: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否一定要通过选来确定自己的临池标准字呢?回答是必须的,因为对其做到合乎理性的科学选择不但是学之首务,而且可使临池手摹心逐,取得渴望的学习效果。清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揭示书法的艺术本质时说:“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之首务也。”这一论述指出了书法艺术

  • 标签: 书学 手摹 《艺概》 熙载 学习效果 周星莲
  • 简介:清代戊戌科状元夏同龢,南游粤中时与岭南诗坛盟主丘逢甲结为诗友,互相唱和,或举办祭祀文天祥的盛会,或游览名山、梵刹,或海滨夜话,或题写榜额楹联,夏同龢留下多幅墨宝。可惜他的诗作未保留下来,只能从丘逢甲30多首诗作中窥见其游历岭南的行踪。

  • 标签: 夏同龢 丘逢甲 唱酬书艺 诗友情谊
  • 简介:  李有来,1969年生.现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

  • 标签: 书笔谈 参李 宗王悟
  • 简介:摘要:《谱》为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论。同时也是是优秀的书法作品,“艺”、“论”兼善。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五乖五合”等著名的书法美学思想,其后历代学者无不受惠于此。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书谱,孙过庭,五乖,五合
  • 简介:“读”,就是看帖和观,不过“读”也有其更深层的意思.读不但要逐字逐句看,还要领会全文的意义.所以,“读”要比“看”或“观”要求更高一些.虽然书法碑帖并不像文学书本一样,但是要一下子通过读来深入进去也并非易事.它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深入的.一般来说,初始容易觉察到字体的粗细和结构特点,如同看见一个人先看到他的高矮胖瘦一样,这在临写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发现的.通过读,在临习时就能深入到细微的用笔和提按变化中去了.

  • 标签: 帖读 读帖
  • 简介:摘要:书法在我国传承多年,具有一定的历史,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爱好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硬笔楷书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功才能进行创作。

  • 标签: 硬笔楷书 临帖古韵 创作能力
  • 简介:《渡海》,又称《致梦得秘校尺牍》《致梦得秘校》。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在昌化军接到北归之命,六月中旬离开儋州,拟于澄迈渡海北上。苏东坡到澄迈很想见一见义士赵梦得,但赵梦得游于大陆未归。梦得的儿子得知东坡先生即将离岛的消息后,到馆驿拜见先生,于是苏东坡给赵梦得留此信笺。

  • 标签: 消息 东坡 秘校 苏东坡 渡海 儋州
  • 简介:一我们坐在池塘边一株纤瘦的杨柳旁。太阳已经升起,几株高大的楝树,展开枝条,向上斜举着,刚好给我们遮阴,几只鸟儿孤独的鸣叫声回响在山间。池塘在宝山脚下。据说这宝山很有来历,早年山上建过寺庙,好像叫宝山寺,"文革"的时候拆了,这是我从姨父那里听来的。这山还真像她的名儿,到处是宝,更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我们村子小,每户人家之间没有隔阂感,走得近,年纪相仿的孩子就自然经常在一起。

  • 标签: 鸣叫声 南瓜花 南瓜藤 小布袋 嫁个好人家 绿豆汤
  • 简介:大明湖畔过了小明湖,大明湖就到了。灯光下,招来诸多拍照的身影。闪光开启的一瞬,相机里被定格的表情迥异,唯独不变的是身后那块牌匾,一年四季用同一个面孔,迎来与送往。白天的湿热、烦躁、压抑、沉闷……在这里全然消失。树是有的,遮住了从城市的楼群里发出的橙黄色、银白色、淡蓝色、翡翠色……在树下走动,延伸出来的枝条,轻拂了一下身体,身上会投下一些光的碎片。能闻到花香,从什么地方追来的,没有细究,也不想细究。

  • 标签: 南帖 散文作品 中国散文 《老残游记》 雨打芭蕉 散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