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接受诊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促肝细胞生长静脉滴注配合γ-干扰隔日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结果通过促肝细胞生长静脉滴注配合γ-干扰隔日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两个月后效果明显患者19例(95%),无效患者1例(5%)。结论γ-干扰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效率较高,患者恢复时间短暂,满意度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酒精性肝炎 促肝细胞生长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是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带状疱疹对患者神经根的伤害,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及时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好发于免疫力底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结论a干扰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优于其它药物。

  • 标签: 带状疱疹 a干扰素 神经根疼痛
  • 简介:与乙肝病毒作战,人类主要有两类武器:一是干扰,一是核苷类药。有人说。选谁都是两难:选干扰索,麻烦在前;选核苷类药,麻烦在后。

  • 标签: 核苷类药 乙肝病毒 干扰素 作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干扰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2.4%,且观察组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干扰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治疗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HBeAg呈阳性,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拉夫米定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ALT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联合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治疗乙肝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干扰素 拉米夫定 乙肝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手足皮疹消失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α-干扰和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α-干扰处理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两种药物高浓度联合作用48h后,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达92.44%±0.98%。α-干扰和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皱缩、核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和α-干扰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同时能诱导其凋亡,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提示α-干扰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HCC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肝细胞 干扰素仅 环氧合酶-2抑制剂 SMMC-7721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将165例患有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分为三组,每组55例。A组采用干扰治疗;B组采用炎琥宁治疗;C组采用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各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用药后临床效果。结果A、B组在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在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好,应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干扰素 炎琥宁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20例,保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仅给予干扰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进行临床治疗,并依照相关疗效标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良好,对照组患者与之相比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也更加的正常,虽然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却不如观察组更为有效。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为25%,对照组为20%,虽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比单独采用干扰进行治疗效果更为良好,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 标签: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两组即一般治疗组(45例)、干扰治疗对照组(40例)。一般治疗组应用抗生,以及止咳、袪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10万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控制,缩短病程。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例到我院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结果。结果3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结论应用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因其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干扰素 联合 利巴违林 丙型肝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腺肽联合干扰在治疗尖锐湿疣及降低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我院收治的使用微波治疗的的尖锐湿疣患者共377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分别给予聚肌胞、胸腺肽、干扰、及胸腺肽联合干扰的治疗。观察并跟踪6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a组一次性有效率为73.9%51/69)复发率为49.3%34/69)b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6.4%70/81)复发率27.2%22/81)c组一次性有效率为88.5%69/78)复发率24.3%19/78)d组一次性有效率为95.3%142/149)复发率11.4%17/149)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具体见表1;d组复发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结论所有四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在微波治疗后利用胸腺肽联合干扰的治疗方案,对临床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并能够起到降低复发率,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并降低复发率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 标签: 聚肌胞 微波治疗 胸腺肽 干扰素 尖锐湿疣在经过微波治疗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α对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应用干扰-α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丙型肝炎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5例出现甲减,1例表现为甲亢。甲状腺抗体多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干扰-α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过程中可以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疾病。这类疾病的易感因素包括性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发病机制可能是干扰-α的免疫调节作用或对甲状腺的直接作用。所以,在干扰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需要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并及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干扰素-&alpha 病毒性肝炎 甲状腺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联合结核蛋白芯片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72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血清,检测γ-干扰、结核蛋白芯片,评价两者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肺结核患者中,结核蛋白芯片的阳性率为62.5%(45/72),γ-干扰的阳性率为88.9%(64/72),两者联合的阳性率为97.22%(70/72),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联合结核蛋白芯片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

  • 标签: &gamma -干扰素 肺结核 结核蛋白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α1b在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干扰治疗组体温正常,溃疡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干扰α1b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减少了重症病例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alpha 1b 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干扰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2期)、MEDLLN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2月)关于干扰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数据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提取资料;用RevMan5.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实验,包括2076名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雾化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RR=6.04,95%CI(4.36,8.37),P〈0.00001〕,干扰雾化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MD=-1.30,95%CI(-1.80,-0.80),P〈0.00001〕,干扰雾化组疱疹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MD=-1.77,95%CI(-2.19,-1.3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干扰雾化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安全性好。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标签: 雾化干扰素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2011年5月,2种HCV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的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仍是非1型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的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和总体疗效方面都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和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药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了3种治疗方案对HCV-1型CHC患者的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和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韦林。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临床治疗 NS3蛋白酶抑制剂 三联治疗方案 HCV-1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干扰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 柔红霉素 IRF1 IRF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凝胶基质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α-2b凝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痊愈率为34.15%,总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41例患者痊愈率为14.63%,总治疗有效率为48.78%;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α-2b凝胶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保证治疗效果,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凝胶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普通干扰-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儿,随机均分为标准剂量组(普通干扰-α5mU/m2体表面积,3a/周,治疗6个月)和高剂量组(普通干扰-α以10mU/m2体表面积,3次/周,治疗6个月)。结果高剂量组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普通干扰-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儿均安全、有效,高剂量较标准剂量能更快地抑制HBVDNA的复制。

  • 标签: 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