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超声检出率是否会受到病灶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触诊不清的180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根据其病灶的大小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A组病灶直径大于2cm,B组病灶直径在0.6cm到2cm之间,C组病灶直径不大于0.5cm。对三组患者进行活检以及超声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乳腺影像学特点以及恶性的检出率情况。结果A组超声检出率为10.00%,B组超声检出率为25.00%,C组超声检出率为40.00%,A组、B组、C组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与活检的结果相比,A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75.00%(6/8),B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93.75%(15/16),C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100.00%(24/24)。结论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超声检出率会受到病灶直径大小的影响。病灶直径越大则乳腺恶性的超声检出率越高。

  • 标签: 病灶大小 乳腺恶性病灶 超声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中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这三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癌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性病变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上的不同。结果研究组以整体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上升,达峰时间较短,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消退模式多为不均匀消退;对照组以部分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下降,达峰时间较长,增强后病灶范围缩小,消退模式多为均匀消退。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辨别乳腺病灶的血流灌注、增强模式与形态边界,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鉴别价值。

  • 标签: 乳腺病灶 实时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128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过钼靶和MRI检查,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影像特征。结果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钼靶对乳腺病变敏感性40.38%(21/52),特异性3.95%(3/76),准确性18.75%(24/128);明显低于MRI的敏感性80.77%(42/52),特异性32.89%(25/76)和准确率52.34%(67/128)。结论乳腺占位性病变检查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MRI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钼靶,若将二者联合应用,效果将更明显,对提高乳腺占位性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占位性病灶 MRI 钼靶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性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性病患者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性病治疗总有效率;乳腺性病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性病的总有效率、乳腺性病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性病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病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性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性病患者抽取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性病治疗总有效率;乳腺性病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性病的总有效率、乳腺性病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性病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病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实验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在乳腺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患者50例,共52个病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SWE检测,并根据穿刺病理或者手术为主要标准,绘制相关的曲线图,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恶性鉴别诊断中所具有的临床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35例(36个病灶)病理诊断为良性,15例(16个病灶)为恶性。良性病最大弹性模量值为(20.5+6.1)kPa,恶性最大弹性模量值为(82.2+35.3)kPa,经过比较发现,恶性的最大弹性模量值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病灶周边的腺体进行比较发现,良性病的Eratio值为(1.5+0.5),恶性为(5.2+2.2),经过比较发现,恶性显著高于良性病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恶性进行分析诊断的时候,利用实施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成功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实时剪切波 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组织应变比(SR)和面积比对乳腺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9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对实性病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再行RTE检查。用QLab软件分析SR和面积比;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SR和面积比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合适的良恶性界点,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病灶的SR和面积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918。SR的诊断界点为2.50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44/50)、89.8%(114/127)、89.3%(158/177)、77.2%(44/57)和95.0%(114/120)。面积比诊断界点为0.94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42/50)、87.4%(111/127)、86.4%(153/177)、72.4%(42/58)和93.3%(111/119)。传统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81.1%(103/127)、83.6%(148/177)、65.2%(45/69)和95.4%(103/108)结论:RTE的SR和面积比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性病的特异度,有助于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

  • 标签: 乳腺病灶 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 面积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恶性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变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良恶性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恶性变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恶性变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运用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变的病例,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变大小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对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炎性乳癌、黏渡性癌、乳腺导管乳头状肉瘤、髓样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71%、96.67%、95.00%、96.00%、97.50%、96.00%、100.00%,原位癌(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最大径<1cm与≥1cm的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75.00%、95.18%)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对不同年龄组恶性变的正确率为91.43%~94.2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原位癌和直径<1cm的恶性肿瘤的容易误诊、漏诊。在其他方面准确率较高。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性病行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52例乳腺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26例患者采取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B组26例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长度。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19.2%,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性病行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良性病灶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恶性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观察61例患者的62个乳腺病灶,评估其病灶内部的灌注特征。结果:62个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共32个,良性病30个。与良性病相比,恶性较容易出现灌注缺损和灌注不均(P值分别为0.002、0.010)。病灶内部出现灌注缺损诊断乳腺恶性变的灵敏度为71.9%(25/32),特异度为66.7%(20/30),准确率为69.4%(43/62);灌注不均诊断恶性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1%(25/32)、53.3%(16/30)和66.1%(41/62)。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和鉴别乳腺良、恶性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乳腺病变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MR对乳腺恶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3月到2018年7月开始本次研究,在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的乳腺的良性、恶性变情况,并分析图像特征,探讨良性病变与恶性变患者的对比剂注射之后90s的强化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当中良性病变44例,恶性变16例。采用MR成像检出良性病40例,恶性16例,正常4例,通过检验Kappa值为0.674,u值21.027,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高度相似,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和恶性变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90s的强化率有明显差异。结论MR成像诊断乳腺恶性变的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做到及时诊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病变类型,对于临床治疗有着较为突出的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MR 良性 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肾囊性病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肾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14个,恶性26个,恶性误诊2个,漏诊1个,诊断准确率92.50%明显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70.00%(P<0.05)。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肿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86.67%、92.31%、92.86%均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68.00%73.33%、80.95%、57.89%;一致性进行检验分析显示,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κ=0.284),而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κ=0.791)。结论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为突出,其具有操作简单、误诊及漏诊率低、敏感度高等优点。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肾囊性病变 良恶性 鉴别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恶性变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超声对乳腺恶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乳腺恶性变的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乳腺恶性变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乳腺恶性变的筛查诊断,对于乳腺恶性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 乳腺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误诊原因,同时探讨理想的乳腺病变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4例乳腺疾病漏诊、误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MRI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f选用b值为1000s/mm^2)及乳腺动态增强(DCE)成像序列(VIBRANT)。结果:11例患者的乳腺性病变被误诊为恶性变,其中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纤维腺瘤2例。该11例中,10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01×10^-3mm^2/s,1例ADC值〈1.01×10^-3mm^2/s。3例患者的恶性变被误诊为良性病,其ADC值均〈1.01×10^-3mm^2/s。结论:部分乳腺良、恶性变的形态学和动力学MRI表现存在重叠,易造成误诊,而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直肠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68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病灶行直肠腔内扫查;比较常规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情况。结果常规超声的诊断恶性直肠病灶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1.76%、61.11%、62.50%,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3.82%、83.33%、84.38%;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更高(P<0.05)。结论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可为直肠良恶性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直肠病变 常规超声 实时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肿瘤患者80例,总病灶数82个,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良、恶性肿瘤鉴别能力。结果造影超声对良恶性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的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和峰值强度均小于良性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恶性的鉴别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良恶性 肝脏肿瘤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恶性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恶性变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恶性变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良恶性变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恶性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恶性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