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舆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力量,可以说舆论活动同人类社会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而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则为舆论活动准备了最起码的条件。在远古原始人类社会中,既没有国家,又没有其它管理机构,因而也就不存在法律道德规范,但舆论却已作为一种当时唯一的社会控制手段出现,起

  • 标签: 社会舆论 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 道德规范
  • 简介:仁是儒学的核心。仁的基本精神或要义�

  • 标签: 仁学人类文明
  • 简介:一主体对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确信的态度是主体在任何社会实践,在一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主观特征。由于主体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对于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总是在主观上面临着“信”或是“不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又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取其所“信”,舍弃其所“不信”;行其所“信”,否定其所“不信”。

  • 标签: 演化过程 本质 信仰 创造性活动 “信” 社会实践
  • 简介:易学的哲思──人类理性的导引(台)高怀民前言说到易学,我想最基本的认识应该有,那就是:它是哲学思想。近世以来,哲学界人士由于受广东西文化交融的影响,愈重视哲学问题的剖析与精索,大家把易学的卦象摆在桌面上去审查他们的排列组合方式,去思辩它的阴阳生化思想...

  • 标签: 易学思想 哲学思想 人类理性 六十四卦 天地万物 周文王
  • 简介:平等或效率——人类的痛苦选择成十平等与效率在经济学中是一对基本概念。平等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均等化;而效率则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取得的劳动成果的大小。效率在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效率高意味着资源的有效配置。平等与效率同时也是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从人道论...

  • 标签: 提高效率 效率下降 福利制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社会成员 贫富不均
  • 简介:中国自商周以来就特别重视父系血缘关系,随着儒家学说的盛行,血缘观念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民间风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念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本文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分析了血缘观念的不合理性,指出姓氏区分和血缘传统并没有基因学依据。对个体来讲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有心理学意义,而没有生物学意义。同时根据文献史实论证了过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私爱的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家和墨家思想对淡化私爱、强化公德、构建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性作用。

  • 标签: 血缘观念 分子生物学 道家 墨家 现代公民意识
  • 简介:卡尔·拉纳在《圣言的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的基础》中把自己的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的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的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的必然倾听者。在的本质乃是在的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的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的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的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的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的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的上帝面前,在自己的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的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的形像出现的上帝可能发出的启示。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的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的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的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的爱中实现着自己的先验本质

  • 标签: 毕竟在 此在 在先把握 自由 人的历史性言辞形式 圣言的倾听者
  • 简介:文化遗产的继承,在阶级社会中有很大的狭隘性,因为它只有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时才继承。真正的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继承,只有在阶级消灭了的社会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列宁),不能忽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清理和广泛继承。孔子思想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一份珍贵遗产。但历史局限性,使它不可能不包含着封建性的因素。因此,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即用“三分法”进行剖析和清理:凡直接为维护封建统治者少数人利益的必须批判、抛弃;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远见智慧或者其萌芽的,要认真清理,使之“古为今用”;凡保有生命力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则应积极继承和发扬。既反对吞吞吐吐,含混其词的态度,也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形而上学态度。

  • 标签: 孔子思想 封建社会 论语 被统治阶级 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利益
  • 简介:儒家义利观是在总结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政治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利民思想一致,反对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诛求。儒家的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对上讲义,是要限制统治者私利,而得长治久安之大利;对下讲利,是要使人民得一定实惠,安居乐业,从而维护尊尊亲亲之大义。儒家义利观是儒家政治经济思想的集中反映,它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但在以后的历史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儒家义利观 政治经济思想 先秦儒家 历史作用 统治者 先秦时期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尚水利中国传统哲学.指先秦至19世纪中期1840年以前的哲学。如果说.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且儒家思想决定儒家价值观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道德价值中心论"或"道德中心...

  • 标签: 道德价值 哲学价值观 中国传统哲学 《礼记·乐记》 物质价值 中国哲学史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什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试图对马克思理论作出人道主义解读。马尔库什在该书中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以劳动为切入点,说明人是普遍的自然存在;二是通过对社会性和意识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普遍性的探讨,说明人是社会的、有意识的存在;三是指出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以及人的本质只有在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才能不断实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人的本质 解读 概念 马克思理论 60年代
  • 简介:霞谷是德性论者,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是贯穿霞谷著作的一条主线。其性情本源与全体之说认为“情其源头,性其全体,情其发处,性其用处”,以批评朱子;其四端七情之说主张“四端亦有气,七情亦有理”,理气性情合一,批评退溪的“主理”、“主气”之说;其良知说明确提出“恻隐之心即良知”,“以其全德之德而言谓之仁,以其本体之明谓之良知”,将情与知统一起来,反对将良知“专属知识一边”,主张德性之知即良知是由情感说明甚至决定的。霞各很推崇儒家经典中的《大学》,其中尤其重视好恶之情,认为“好恶乃一篇之要”,实即以德性为要,而德性之根本在情感。总之,“实心真情”是提高德性、实现万物一体境界的根本。这是霞谷对今人的重要启示。

  • 标签: 霞各 性理学 德性 情感 理性
  • 简介: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积累了有关自然界的丰富而系统的知识,阴阳五行是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五行不仅应从哲学意义上来理解,更应从科学意义上来理解。科学有事实科学与本质科学之分,阴阳五行学说以哲学直观与思辨作为公理基础,以准公理系统式的纯然本质的方式存在与运行,不依赖事实经验并摆脱经验事实而存在,满足本质科学的意涵。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科学 本质 工具性 哲学意义 阴阳五行学说
  • 简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透过复古意识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实质上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而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其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 标签: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复古意识
  • 简介:联结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大历史纽带──评《思维发生学》黄明理张浩同志的新著《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是将哲学思维和现代科学有关成就相结合的力作,它对认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乃至对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

  • 标签: 思维发生学 自然史 人类史 人类思维 大历史 原始思维
  • 简介:象数观念是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象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象数观念本身,而对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感",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感"、"象"、"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经传中的象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观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象",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经传象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感;象数因感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观发挥的可能性.

  • 标签: 周易 哲学人类学
  • 简介:7月17—18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2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三联书店,2013)是杨国荣教授继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其“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后又一部力作。与会学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点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对“杨著”发表评论,杨国荣教授给予回应。

  • 标签: 哲学分析 实践智慧 学术研讨会 人类 上海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