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按《孟浩然集》中有《留别王维》诗,据《孟浩然诗系年》,孟浩然的思想从摩诘诗中是否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呢

  • 标签: 仕隐 孟浩然仕 思想考
  • 简介:魏晋知识分子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常处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自尊与被驯服要求以及寂寞处境与利益追求的矛盾运动中.面对这种矛盾,他们或因个人能力不足以改变社会风气而焦虑,或因才华不得施展而痛苦.在困厄状态下,为求自我解脱,一部分知识分子归隐山林,成为隐士.但隐士仍注重现实礼法,敢于对不合礼法的社会现象做出反抗.魏晋文人在“”与“”之间的犹豫与徘徊,有着鲜明的封建时代烙印.

  • 标签: 魏晋文人 知识分子 内在矛盾
  • 简介:仕宦或栖是古代士人的两大生存选择,一些士人为实现其兼济之志而入仕进取;一些士人为安享其独善之乐而忘情山林.刘义庆作为临川王,无疑是刘宋政权中的关键人物,但翻看其所编纂的《世说新语》(下以《世说》称之),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流露出的不独是那种颂功扬名的正统气息,还兼有萧散自然的隐逸思想.作为该书的总编纂者,刘义庆对人物的选择、品评及态度上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褒贬讽喻流于纸上,或好或坏尽诉书中.那么刘义庆究竟持一种怎样的隐现?这种隐现是如何形成的?在现代职场官场中这种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基于这些问题的一系列探讨成为本论文的立意所在.

  • 标签: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仕隐观
  • 简介: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在他的思想和生活中,隐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前好友颜延之曾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①,稍后的沈约又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而钟嵘更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②的美称。此后,陶渊明隐逸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以一个'隐者'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而人们在谈到他的隐逸时,也总是着眼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那悠然陶然、飘然出世的一面。对此,鲁迅曾提出批评,指出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④。诚然,陶渊明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飘逸和超然物外,他的隐逸实际上经历了一番异常艰苦曲折的心理历程。

  • 标签: 隐逸诗 中国文学史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心理历程 隐者
  • 简介:县居是姚合重要的政治生存和文学创作的空间,姚合在从政早期先后任武功、万年等地的县吏,创作了大量县居诗。我们通过对其县居诗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到姚合在县吏阶段面对仕途和隐逸的内心矛盾,从而产生政治行为和心理状态上的冲突。这种心灵冲突的生成不仅与吴兴姚氏家族、个体本性、时代精神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儒道矛盾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姚合 县居诗 仕隐 儒道
  • 简介: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除了入张九龄的幕府外,人生有大半时间都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的表达隐逸思想情怀的诗歌。从这些隐逸诗来看,孟浩然对的人生选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始终"心怀魏阙",又在某种程度上将隐逸作为平息人生热望的镇静剂。

  • 标签: 孟浩然 隐逸诗 仕隐思想
  • 简介:本文历史地分析了诗人王昌龄在之间的矛盾。文章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不得不一改“做世独行”的初衷,以隐忍求宽有,以变通求转机的矛盾心态。从而将诗人的成长和成就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去加以考察。

  • 标签: 王昌龄 文学史 仕途 归隐诗
  • 简介:大历时期社会动荡,挚友离散,山川阻隔,会面难期,从而也产生了大量的送别酬唱之作。大历诗人们留下的数量庞大的别离诗歌凸显了古代士大夫吏与的矛盾。他们一方面向往自然,表达辞官归隐的心志;另一方面又留恋仕途,耽于口体之福。最终在"吏"这种特殊的状态中找到了平衡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

  • 标签: 大历时期 别离诗 仕隐矛盾
  • 简介:卢藏用是初唐时期“方外十友”的成员之一,他由的行为与盛唐人为的特殊隐逸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当时人对他走终南捷径的做法评价不高,甚至带有嘲讽的口吻。卢藏用交游甚广,与陈子昂、宋之问等人均是好友,同时他十分赞同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因此通过文献记载及其诗文的研究,对卢藏用的复杂思想作一分析。

  • 标签: 隐仕 思想 卢藏用
  • 简介: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乱世文人的矛盾。袁昶一生徘徊于其中不能抉择,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市”、“朝”、“吏”的境界,为自已安排一片休憩缓冲的家园。其二是的思想意蕴。袁昶的诗中山水与老庄并具,写景与玄理兼有,“玄又玄”是又一突出的特点。但是他的“玄又玄”不仅是老庄,而是老庄、理学、佛学甚至神仙思想兼而有之,又佐之考据学,从而呈现出驳杂深刻的状态。

  • 标签: 晚清诗歌 袁昶 仕隐 玄又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葛洪是东晋初年著名的道教学者,其巨著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原始道教的终结.他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官宦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硕儒,又有求仙得道的血统.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常在出仕与修间徘徊,但动荡的时代以及个人独特的遭遇使他由入世到遁世,舍儒从道,提倡儒道双修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虽遁世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这其中是不是存在着矛盾?由此就涉及到他如何看待出仕与修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番较为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葛洪 道教 《抱朴子》 隐修观 出仕观 道德修养
  • 简介:针对孔孟在入问题上的理想主义所引发的矛盾和困境,荀子提出了士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君主采取相应的入策略等主张。苟子入的现实主义取向拉近了儒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造成了儒家理想主义的缺失。

  • 标签: 荀子 入仕 孔子 孟子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投射测验法分离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内人格,然后通过效价匹配实验和错觉关联实验,初步探讨了内人格对他人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跨性格、能力等不同人格属性有共通一致的内;(2)固存的反面就是渐变,它们是同一维度的两极;(3)与渐变观者相比,固存观者更易以一种评价性方式知觉他人信息;同时,渐变观者不像固存观者那样对他人特质作出静态判断,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理解他人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

  • 标签: 内隐人格观 他人知觉 投射测验 效价匹配 启动效应
  • 简介:借鉴内学习的研究成果,分析运动员心理技能习得的内学习优势,并提出关于如何改进心理训练、如何评价心理训练效果的建议,为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心理技能训练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环境整体是一种设计理念,它是指从所处的大环境中分析整体和局部,乃至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整体环境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保证各要素能够协同可持续发展。将其应用于建筑创作中,即要让建筑表现出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属性。建筑的生成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其作为环境中的一分子,能够直接映射出当地的意识文脉、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审美价值等内容,这就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必须思考当地环境元素,并对其进行合理把握,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 标签: 环境整体观 建筑消隐设计 研究
  • 简介:袁宏道的生命本真是一个彻底的文人,故常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虽也关心国运民生,但他更多的是鼓励、促使别人去担当世事,而自己愿做“山中人”。

  • 标签: 袁宏道 中国 生平事迹 人物评论 文人
  • 简介:应向田园觅好诗——李敬工笔花鸟画有感马也60年代初期,当李敬还是一个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生的时候,他曾通过一幅《扁豆双鸭图》,一只鸭子在河中戏水,一架豆棚的棚上豆荚累累,花叶繁茂,棚前一只鸭子正在理毛,左上角题了两句自撰的诗:“何必东篱寻佳色...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田园 作品 视觉意象 审美感受 画家
  • 简介:《杜剧记》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戏曲的珍贵的日记体史料。日记记载的戏目、剧种、班社、戏俗等的数量和种类,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温州戏曲的繁荣。在这个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受乱弹班冲击的昆班和高腔班在困难的境况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另外,官府禁戏、戏价低廉、伶人地位卑下等现象也体现了艺人艰难的生存处境。

  • 标签: 《杜隐园观剧记》 晚清民国 温州 地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