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 标签: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为了解掌握海岛生活饮用水水质硬度概况,本文对我县1991-2000年生活饮用水水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饮用水硬度因水源类型不同而有变化,混合水最高,深井次之,地表水为最低,通过对水质硬度分级统计,说明嵊泗列岛饮用水属软水和中等硬水,对饮水硬度与硫酸盐,氯化物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硬度与硫酸盐,氯化物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嵊泗列岛 生活饮用水 概况 水质硬度
  • 简介:摘要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硬度
  • 简介:1测量方法概述1.1实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是检测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参照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测定自来水中总硬度的测定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分析,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总硬度 测定 不确定度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将右侧腕骨软组织剥离后,用慢速锯分别在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标本。舟骨选取舟骨结节、腰部内外侧和舟骨体部,月骨选取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选取外层皮质不同区域,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骨硬度值。观察不同骨骼间及骨骼内部不同区域的骨硬度值差异。结果3具标本中共取得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标本切片18片,测量位点255个。腕骨不同骨骼骨硬度从高到依次为钩状骨(39.04±5.79)HV、头状骨(38.98±6.17)HV、舟骨(37.72±5.85)HV、大多角骨(35.89±4.75)HV、月骨(33.65±5.42)HV及小多角骨(31.82±5.54)HV,不同骨骼间总体骨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3,P<0.01)。舟骨、月骨内部不同区域骨硬度分布近似,舟骨结节、腰部外侧、腰部内侧和舟骨体部骨硬度分别为(37.07±5.77)、(37.51±6.39)、(40.00±5.64)、(36.31±5.47)HV,其中腰部内侧骨硬度最大,舟骨体部骨硬度最小,4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05)。月骨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骨硬度分别为(33.57±3.61)、(34.58±6.04)、(35.47±5.24)、(30.97±5.88)HV,其中背侧骨硬度最大,远端骨硬度最小,4个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0,P>0.05)。结论健康人腕骨不同骨骼间硬度各有不同,舟骨和月骨内部各部位骨硬度分布均匀一致。测量腕骨显微骨硬度值,了解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腕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亦可指导腕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腕部骨骼假体及建立腕部肌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BPR-17010818。

  • 标签: 腕骨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舟骨 月骨 头状骨 钩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 简介:目的研究沸石分子筛对水中总硬度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水平考察,确定浓度、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水温15-18℃,沸石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g/L,以地下井水为实验水样,量取50ml置于碘量瓶中;定量称取沸石分子筛材料分别加入其中,稍加摇动10s,静置。实验观察时间为24h,每间隔2h检测样本一次,同时做空白对照,依据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EDTA-2Na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总硬度。相同实验重复3次,取3次结果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入沸石后2h内,硬度的下降速度最快,2-10h间下降速度渐缓,24h内去除效果达80%以上。将5组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F=37.58〉F0.01(4,60=3.65),P〈0.01,各组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沸石分子筛对水中总硬度的吸附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沸石 饮用水 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对肝硬度值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患者肝硬度值变化与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以及年龄均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61,0.5225,0.5746;P<0.05)。结论炎症程度对肝脏硬度值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初始ALB越,TBIL和DBIL水平越高,肝硬度值变化越快。

  • 标签: 瞬时弹性探测仪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年龄、血压与动脉硬度的规律性改变。方法在社区门诊首诊测血压中筛选出3750例接受检测者,使用得康MS——1200HV血压计测量,随机分成三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内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报告率均随血压值上升而上升。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稍硬报告率依次增加,阶段性递增规律明显,而舒张压水平对动脉较硬报告率影响不明显,年龄因素更为重要。结论受检者的年龄、血压与动脉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提示在开展高血压病和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十分关注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公共卫生 首诊测血压 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柱和后柱的硬度分布特征,探索骨硬度分布的科研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所用两男一女3具标本均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选取3对髋臼前后柱样本,取出全部髋骨后剔除软组织,运用微型台锯将髋骨分割为髋臼前柱和后柱,后用高精慢速锯将髋臼前后柱切割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后用砂纸打磨。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骨组织切片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值。本研究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在人体髋臼前柱和髋臼后柱随机切取骨片,代表了髋臼前后柱纵向的不同位置,测量共计450个有效值,3个样本髋臼前柱总体硬度范围在18.9~33.8 HV,均值(25.2±3.1)HV;髋臼后柱硬度范围在23.1~39.1 HV,均值(31.9±3.8) HV。男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8.8~33.8 HV及23.1~39.1 HV;女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9.4~33.8 HV及24.6~38.9 HV,所有标本中后柱平均骨硬度值均大于前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4.724、5.487,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髋臼前柱与后柱均存在硬度分布差异。结论人体髋臼前后柱骨硬度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均为后柱骨硬度大于前柱。骨硬度值的研究可为髋臼骨折内植物的置入位置、置钉长度及方向等提供参考,同时为研发符合人体梯度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及骨盆髋臼假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髋臼 硬度 骨骼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量肝硬度失败原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用FibroScan对500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硬度检测,每例进行10次有效测量,并对检测失败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肋间隙宽度测量、肝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肋间隙、影像原因对检测成功的影响.结果5000例检测者中的240例检测失败,失败率为4.8%。BMI≥28kg/m2者失败率明显高于BMI<28kg/m2者(,女性失败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失败率较<60岁的人高,肋间隙<9mm患者失败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患者检测失败173例,失败率为3.5%。对240例初次检测失败患者采取重新摆放体位、更换检测部位、调整探头方向等方法重新检测成功52例,使失败率降低至3.8%。结论FibroScan检测的失败多由于肥胖、肋间隙狭窄、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等)引起,老年人与女性检测失败率较高。针对检测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降低检测失败率。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肝硬度检测 失败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钙含量与牙齿硬度的相关关系,得出科学可靠的的结论。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某医院抽取40人,采取自愿原则,其血钙含量均在范正常围内。结果A组经补钙一个月后牙齿硬度明显提高者及有效12人,占本组人数的60%,极少数的牙齿硬度无明显提高为8人,所占比例为40%。B组不作任何处理一个月后牙齿硬度明显提高者及有效4人,占本组人数的20%,极少数的牙齿硬度无明显提高为16人,所占比例为80%。结论A组与B组一个月以后其牙齿硬度明显不同,A组大部分人员随着血钙含量的增加牙齿硬度也在增加。X2=6.7>P,A,B两组之间血钙含量与牙齿硬度的相关关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血钙含量与牙齿硬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平时应多注重营养的平衡。

  • 标签: 血钙含量 牙齿硬度
  • 简介:前言动脉硬度异常是动脉损伤的制造者,也是心血管危险的标志。本研究假设动脉硬度异常与血压、血糖、血脂和个体特异性有关系。方法2006年3月至6月对334名空勤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并应用示波器在臂弯部记录脉律来检测血管的硬度,参照受检者的年龄将其分成三组:正常血管硬度组、轻度异常组和中度异常组。结果334名空勤人员的平均年龄是41.8岁。42%的人员有轻到中度的动脉硬度异常。

  • 标签: 动脉硬度 危险因子 工作人员 航空公司 心血管危险 空勤人员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端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端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端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三处硬度大于肱骨近端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端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端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端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
  • 简介:摘要探讨健康宣教对健康体检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验者110名。对体检者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检测,对患者实施健康宣传教育,实施1-2年的随访,分别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对入选人群再次进行PWV检测,比较体检结果。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实施1-2年的随访,发现2015、2016年与2014年人群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PWV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改善健康体检人群血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人群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宣教 健康体检 动脉僵硬度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管僵硬度-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肥胖在校男生14人,于运动前(0h)、运动1h和2h三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其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受试者在0h测定结束后立即进行持续45min、靶心率为80%HRmax的跑台运动.结果颈-桡动脉PWV在1h和2h均明显低于0h,而颈-股动脉PWV在2h时明显低于0h和1h值.结论急性有氧运动结束后较短一段时间内,肥胖男生的PWV降低.

  • 标签: 急性有氧运动 肥胖 血管僵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支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支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 000、1 200、2 000、4 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上支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上支=9.540、F下支=12.890, 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均高于上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3.432、tB=4.280、tC=3.874, P值均<0.01)。结论人体耻骨下支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上支。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支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 标签: 耻骨 耻骨支 维氏骨硬度 显微骨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通过模塑发泡工艺,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改性化合物和二元醇、海藻酸钠等亲水助剂反应,制备出高吸水医用聚氨酯软泡。研究不同分子量二元醇以及海藻酸钠添加量对泡沫吸水性能的影响,同时测试了聚氨酯的泡孔结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使用共聚物L64时,泡沫吸水率达到15.59g/g,且制备的发泡材料舒适度好;添加2%海藻酸钠后,泡沫开孔率增大,吸水率提高30%。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细胞毒性测试为Ⅰ级。

  • 标签: 聚氨酯软泡 二元醇 海藻酸钠 吸水率 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