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将佛教文化之主要内容绘制成连环图画,系统地、全面地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体现生活,净化心灵,以大众化之形式,达到化大众的目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爰是编辑出版《佛教》。本书兼顾到佛教教义和佛教美术的

  • 标签: 佛教文化 佛教教义 文明建设服务 佛教美术 编辑出版 连环图画
  • 简介:佛教寺院羌姆流派[云南]郭净佛教传入西藏以后,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努力,于公元8世纪扎下根基。10世纪后半期,酉藏进入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史称"后弘期"。佛教势力从多康(今青海一带)和阿里两地重新传入卫,并逐渐本土化,繁衍出具有西藏特点的各佛教...

  • 标签: 羌姆 宁玛派 藏地佛教 桑耶寺 莲花生 护法神
  • 简介: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本文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 标签: 佛教典籍 十三经 简释 基本精神 中国佛教 效率与效果
  • 简介:《五》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地理书,它脱胎于社稷祭词,祭祀范围不仅仅是本社,而是整个世界。其中涉及的地理,越近的越真实,无法到达的地方只能假借想象。祭祀的对象是以社神为主的多种神灵。祭祀时间、地点、祭品及其处理方式等要素,都需参考社稷祭祀来进行分析。

  • 标签: 五藏山经 祭祀 山海经 社神
  • 简介:理论方面仍然突出书史领域的研究。敦煌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汝中先生长期致力于古乐器和敦煌书法研究。他新近撰写的《汉字演变与佛教、刻》一文,不仅阐述了汉字书法与佛教、刻的渊源关系,还提出了中国书法史应由'宫廷书法'和'民间书法'两部分组成的鲜明观点。

  • 标签: 汉字 演变 佛教 写经 刻经 书法
  • 简介: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明清两代家辗转庋藏,最终入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 标签: 集注太玄经 扬雄 司马光
  • 简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在此之前中国的雕刻艺术从琢磨石器、青铜器到秦俑、汉俑、汉石雕,逐渐形成了一种恢宏大气、以神写形的中国特有的审美取向。

  • 标签: 佛教造像艺术 中国 佛教石刻 古代 日本 雕刻艺术
  • 简介:内地丝织与西藏佛教结缘已逾1300年,在增进汉艺术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文章聚焦明代佛教织绣,依据文献及15件传世实物,从图像内容、布局、形态、色彩、款识、尺寸、装裱等入手,通过分析、比对,论述其渊源、产地及相关问题,并对无款识佛教织绣的年代做了初步推断,进而指出明代佛教织绣既是汉艺术交流的结晶,也是雪域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 标签: 明代 缂丝 刺绣 藏传佛教 艺术交流
  • 简介:2007年11月23日,在已有1200年历史的韩国奉恩寺内,4000多名韩国佛教信徒和民众出席了金乔觉地菩萨立像奉安法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等出席了当天的法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向韩国佛教界赠送的金乔觉地菩萨立像高为1.88米,重99公斤,用台湾名贵桧木雕凿而成。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地藏菩萨 韩国 赠送 故里 文化交流
  • 简介:位于太原市崇善寺街,隋末唐初创建的佛教寺院。崇善寺在隋朝曾是隋炀帝的行宫。唐代时原名白马寺,到了明代才改名叫崇善寺。这座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寺院,仍保存有大量历史文物。在历史的磨难中,崇善寺屡遭破坏,到明代初年,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又扩建重修。朱于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为晋王,八年后赴太原就任。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孝慈高皇后马氏因病逝世,年仅51岁。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朱上书启奏父王重修崇善寺。朱元璋准奏并拨款,历经八年的时间,终于将崇善寺扩建为占地面积达245亩(16万3千平方米)、宏伟壮观、知名度极高的一座寺院。从寺内现存的一幅明代绘制的平面图,可以领略崇善寺当年的规模。寺内壮观而威严的大悲殿是典型的明初木构建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两侧建有钟、鼓二亭。大悲殿面阔7间,进深4间,明代特有的角拱设置,使斗拱与梁、袱、柱的结合更加严谨,出檐曲线更为秀美。大悲殿东南角的大钟楼,系明代正德年间所建,台基高5米,四周砖包、状似城堡,悬挂一口大钟,钟重9999.5斤。中国古代的大钟均不能超过万斤,因为皇帝都称为万岁。为回避不犯上所以把钟铸成9999.5斤。大悲殿的门前两侧有一牌匾,是...

  • 标签: 中国现存 佛教经藏 博物馆式
  • 简介:据《鲁迅日记》载,自1914年捐刻《百喻》至1929年从日本购得《佛说百喻》,十五年间鲁迅涉及到的不同版本的《百喻》共五种:金陵刻处《百喻》、日本翻刻高丽本《百喻》、《百喻法句》、《痴华矍》、

  • 标签: 《百喻经》 《鲁迅日记》 金陵刻经处 日本
  • 简介:地处洮、岷地区的卓尼区,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汉、回等民族走廊和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进入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曾几何时,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尤其自禅定寺建立后,逐步形成了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给这方土地注入了神奇的文化色彩,逐步成为安多藏区文化中心之一。文章简要阐述了卓尼境内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 标签: 藏传佛教 卓尼 禅定寺 卓尼版《大藏经》
  • 简介:大生态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藏传佛教对五大区两大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它依正不二、万物有灵的自然观有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众生同体、众生平等的生命观让人们养成了尊重生命的习惯;因果报应伦理观有助于保护区野生动物;动物崇拜、宗教活动有助于对野生动物与环境的保护。在区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藏传佛教的生命修炼文化有益于社会民众的身心健康;其平等的文化精神能吸引并接纳不同的文化;其包容的文化心理有益于区文化多元化的共济发展。

  • 标签: 藏传佛教 藏区 生态文明 自然生态 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