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动力对产妇产后缺乳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采用2011年3月—2011年12月所治产妇缺乳30例进行比较。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每日3次.每次10mg,连服7天。对照1组给予催乳糖浆,每日3次,每次15ml,连服7天。对照2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炖猪蹄口服7天。结果治疗前30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乳,治疗后多潘立酮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效率90%。结论促动力不但能增强胃肠动力,亦能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故有一定的催乳作用。

  • 标签: 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 缺乳 禁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消痞中药对糖尿病轻瘫患者动力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糖尿病轻瘫患者分为针结合组30例、单纯针刺组30例,两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常规降糖处理,半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排空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排空率均较前有提高(P<0.05),治疗后针结合组排空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针结合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6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结合治疗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轻瘫患者动力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胃轻瘫 针药结合 益气消痞 胃排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动力治疗,并与质子泵抑制剂单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79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两组,A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动力多潘立酮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其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组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率明显比单用奥美拉唑组高(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动力治疗GERD疗效优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多潘立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抑酸剂联合促动力对稳定期COPD合并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稳定期COPD合并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余数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6MWD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RD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SGRQ各症状分值、总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抑酸剂联合促动力能够使稳定期COPD合并食管反流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COPD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饮食不规律、吸烟、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和咖啡因等等原因使许多人患上了胃病。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胃病的常见性与多发性决定了胃药消费的广泛性。随着人们自我药疗的意识逐渐提高,人们更多愿意去药店购买胃药。让我们看看近几个月胃药在药店零售渠道有哪些变化?

  • 标签: 胃病 品牌药 生活节奏 学习压力 自我药疗 咖啡因
  • 简介:滞留给系统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胃液中滞留时间,改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是目前口服缓释制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释机制、性能影响因素、性能监测等方面对近几年滞留给系统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同时阐述了该系统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将纳米技术、个性化医疗与其相结合是新型滞留制剂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胃滞留给药系统 胃漂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动力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 42 例在 2019 年 8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动力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 42 例在 2019 年 8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糖尿病性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在临床上较常见。这类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包括胃肠道收缩无力、节律混乱以及收缩方向异常等,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胀等。治疗上主要是使用胃肠动力来提高胃肠道的张力,协调器官之间的运动,从而达到改善和减轻胃肠运动障碍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动力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受体的选择性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明显不同。本文就胃肠动力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1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1.1复安这是较早用作胃肠动力的药物,是多

  • 标签: 动力药 胃肠动力 药不良反应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的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和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局部麻醉动力学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局麻药进人体内中央室的速率与给药方式直接有关。各种麻药的分布形式大体上相似,但人体对不同药物的处置速率并不相同,与各个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药代动力学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促动力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伴抑郁患者临床效果做出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三组,每组各32例。伊托必利组口服伊托必利50mg/次,3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l片/次,2次/d;联合治疗组应用伊托必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剂量同上。持续治疗12周,使用RDQ表评价疗效,HAMD表判定抑郁状态。结果伊托必利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RDQ症状评分低于伊托必利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伊托必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并为后续诊疗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快速构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联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和汤与吗丁啉联合疗法在治疗动力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动力不足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55)。予以研究组疏肝和汤与吗丁啉联合治疗,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缓解的情况,并对各组的总有效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比乙组的72.73%高,P<0.05。结论积极联用疏肝和汤与吗丁啉对动力不足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病症控制的效果。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胃动力不足 临床疗效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和汤治疗肝硬化患者动力障碍的效果。方法 本院将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疏肝和汤治疗,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肝硬化患者 胃动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