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血清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FSH(卵泡生成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20例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分析两组LH、E2、FSH水平差异性。结果观察组LH(1.5±3.5)mIU/L、E2(69.5±12.5)pg/L明显高于对照组,FSH(3.5±1.1)mIU/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LH、E2水平异常升高及FSH异常下降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促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促卵泡生成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泡生成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LH、E2及FSH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2、LH水平高于对照组,FSH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LH、E2及FSH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H、E2及FSH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卵泡生成素
  • 简介:一、创设"实用"生活情境,促进问题自然生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创设实用的生活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 生活实际 教学要求 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 生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黄体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数、移植胚胎数、妊娠率、排卵率以及采用彩超检测比较PI、RI、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取卵数、受精数、妊娠率以及排卵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移植胚胎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I、RI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黄体激素可以显著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克罗米芬 重组人促黄体激素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排卵 妊娠
  • 简介:摘要垂体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垂体瘤的一种,主要因分泌过多TSH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肿大,瘤体较大时可侵犯周围组织导致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头痛及垂体前叶其他激素分泌不足。阐明TSH腺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对于其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当前TSH腺瘤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采用雄激素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患者30例采用雄激素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经治疗基本缓解5例,明显进步8例,进步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偶有轻微头胀头痛、恶心纳差、皮疹,且渐能消失,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取雄激素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良好,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途径。

  • 标签: 雄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 联合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方法此次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胚胎停育征兆的孕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应用黄体酮防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防治,将两组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保胎成功率上,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两组患者在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和防预孕妇出现胎停育现象。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酮 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和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筛选符合要求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进行研究,对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为显著负相关(P<0.001);通过广义相加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随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先增后减,甲状腺激素值为2.0uIU/L时血清尿酸水平最低。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尿酸为U形曲线关系。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胚胎停育的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存在胚胎停育史且血孕酮偏低的孕妇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5.20-2017.5.20),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用黄体酮治疗,对实验组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0.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可有效降低与预防胚胎停育情况,改善母婴结局,值得采纳。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酮 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0.5IU/L的患者(140)例为研究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添加r-hLH组;B组不添加r-hLH组),A组(85例)启动促性腺激素(Gn)的同时添加r-hLH,B组(55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不添加r-hLH;另选择同期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LH≥0.5I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患者为C组(C组165例)。比较3组患者的Gn用量及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及LH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等。结果Gn总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05);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2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稍低于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LH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略低于C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比较C组>A组>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A组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的比较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组间各种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采取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各30例,分别最为实验Ⅰ、Ⅱ组,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另外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验,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Ⅰ组的TRAb水平高于实验Ⅱ组,实验Ⅱ组的TGAb、TPOAb水平高于实验Ⅰ组,且实验两组的TRAb、TGAb、TPOA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验可用来诊断甲状腺疾病,对于以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100例,随后采取等量随机分组,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各50例。其中高剂量组患者采取较高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而低剂量组患者采取较低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恢复,高剂量组患者的保胎的成功率、孕酮以及雌二醇情况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习惯性早期流产应用不同剂量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60例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小剂量黄体酮和HCG治疗,研究组使用大剂量黄体酮和HC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E2和血清HCG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习惯性早期流产给予大剂量黄体酮联合HCG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保胎成功率。

  • 标签: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习惯性早期流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自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诊治的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所选对象均接受黄体酮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探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服务。结果探究组60例孕妇治疗有效,2例孕妇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96.77%,参照组51例孕妇治疗有效,11例孕妇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2.26%,2组孕妇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8例孕妇不满意,54例孕妇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7.10%,探究组1例孕妇不满意,61例孕妇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39%,比较2组孕妇护理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血清甲状腺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甲状腺激素、骨代谢等各方面的指标进行检测。根据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为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患者,观察组26例为高血清甲状腺激素患者,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以及Ⅰ型胶原分别为(1.04±0.12)g/cm2、(0.98±0.10)g/cm2和(0.36±0.19)μg/L,对照组分别为(0.94±0.19)g/cm2、(0.87±0.13)g/cm2和(0.57±0.24)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有密切关系,一般在正常情况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对骨的保护效果越明显,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 标签: 中年男性 糖尿病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习惯性早期流产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胎的成功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保胎的成功率为7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应用大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习惯性早期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