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阑尾源性腹膜黏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51例阑尾源性腹膜黏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及复发再手术情况,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是否接受腹腔化疗的患者复发再手术间隔时间的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51例患者中4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问(135±72)min。34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6例接受再减手术,再手术次数33次。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7个月(3~132个月),25例带生存,16例无生存,4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19例,中间型6例,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26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8/51)、55%(28/51)和22%(11/51)。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再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21±4)个月和(10±6)个月,较未接受化疗患者的(19±7)个月和(7±4)个月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0.361,P〉0.05)。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中间型及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63、23个月。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患者与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肿瘤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5)。结论应该以积极态度实施阑尾源性腹膜黏液手术,复发患者合理适时选择二次或多次的减手术,可以延长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假黏液瘤 腹膜 减瘤术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1例腹膜假性黏液(PMP)的误诊经过,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P临床资料。结果结合该患者确诊过程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好发人群、确诊方法、治疗预后),得出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以提示,但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减术与热灌注治疗相结合被认为是治疗此疾病最佳方案。结论PMP临床罕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标签: 腹膜黏液瘤 黏液瘤 结核性腹膜炎 热灌注治疗
  • 简介:一96岁男性出现息肉样黑色素,肿瘤有明显的透明基质,与黏液样黑色素相似,但阿辛兰染色(pH2.5)和胶样铁染色均为阴性。不清楚具有假黏液样特征的黑色素黏液样黑色素)是否为黑色素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学变异。但是,其必须与真正的黏液样黑色素相鉴别,后者有阿辛兰染色阳性的酸性黏多糖。

  • 标签: 皮肤黑色素瘤 黏液 酸性黏多糖 铁染色 阿辛兰 息肉样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8岁,因“绝经9年,下腹痛5’月,阴道流血14d”于2017年8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患者49岁绝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右下腹隐痛,不剧烈,无发热,大便正常。2017年7月28日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需使用卫生垫,无异味,无腹胀。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黏液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误诊 阑尾
  • 简介:目的总结心脏黏液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92例心脏黏液患者,在体外循环停跳或不停跳下手术,经不同的心脏切口,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术3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各2例。结果待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右心房黏液患者中无死亡病例。随访2—6年,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1例,Ⅱ级21例;晚期死亡4例。随访期间,发现2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心脏黏液有栓塞和猝死的危险,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确切;由于有一定的复发率随访是必需的。

  • 标签: 黏液瘤 心脏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腹膜黏液(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在肝病科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53岁女性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7年,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伴右下腹疼痛、腹胀、恶心,被误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腹水,后经手术确诊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所致PMP。提示肝病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肝炎,乙型 肝硬化 腹水 腹膜假黏液瘤
  • 简介:摘要目的腹膜黏液(PM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症候群。本研究旨在研究卵巢转移情况对阑尾源性PMP女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08—2019年间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1 008例PMP临床数据库,比较卵巢转移组和卵巢未转移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共入组164例患者,卵巢转移组113例,卵巢未转移组51例。中位随访28(1~131)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51个月(95%CI为46.3~55.7个月),卵巢转移组为38个月(95%CI为33.7~42.3个月),卵巢未转移组未达到中位OS。5年OS率卵巢转移组为55.8%,卵巢未转移组为88%。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0/1,卵巢未转移和低级别病理学类型是良好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阑尾源性PMP女性患者,卵巢转移是预后不良因素,推荐女性患者早期行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卵巢转移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黏液摘除29例,经右房-房间隔切口,切除黏液及蒂周围0.5~1.0cm的房间隔组织,房间隔缺损小的直接缝合,大的补片修补.结果29例手术病人均无死亡.门诊随防2个月直4年,心脏功能良好.无黏液复发及再生.结论体外循环下行黏液切除方法可靠确实,治疗彻底.

  • 标签: 心脏肿瘤 治疗 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PM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MP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7例提示为PMP.超声对腹膜假性黏液的诊断符合率为77.8%(7/9)。超声和CT均误诊为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1例,误诊率为22.2%(2/9)。结论超声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在对该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3例心脏黏液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1 106例心脏黏液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为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5±10.8)岁,二次手术22例,四次手术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例。设立同期心脏黏液一次手术患者1 083例为对照组,比较23例再次手术患者跟一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8例(34.8%)首次发病部位位于左心房房间隔,15例(65.2%)首次发病于左心房房间隔以外部位,复发部位:左心房17例(73.9%),左心室2例(8.7%),右心房3例(13.0%),右心室1例(4.3%),再次手术占同期心脏黏液手术比例的2.1%,13例定期复查患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同期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平均手术时间(3.9±2.8)h,体外循环(107.6±33.8)min,主动脉阻断(64.9±23.8)min,ICU监护(20.1±16.0)h,呼吸机辅助呼吸(16.9±8.5)h,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10,术后住院(8.3±1.5)天。23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无住院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8)年,全因死亡1例(4.3%)。其中,再次手术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日以及住院病死率较一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心脏黏液术后具有高复发倾向,首次手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必要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复发 非典型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肺动脉黏液

  • 标签: 黏液瘤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明确心脏粘液的临床及超声特征,以便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试验选用某院 2015年 9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50例心脏粘液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临床特征观察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而后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案,摘除患者体内肿瘤,并于 3~6个月后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临床特征中, 50例患者肿瘤皆为良性,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 18例( 36%),双期杂音 8例( 16%),肿瘤扑落音者 21例( 42%)。且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心悸、胸痛、昏厥、脑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心律失常、发热等症状。超声特点中,超声图像均存有云雾状光团回声波,会随着心动周期发生变化,且回声信号强而不均匀,证明肿瘤边界清晰但不规则。而在手术随访中可知,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了显著缓解,并且 3~6个月之内,无复发与并发症状况;结论:心脏粘液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超声探测下较典型,经由临床手术切除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粘液瘤 临床特征 超声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外阴肿物进行性增长1年"于2013年12月收入院。患者于2013年发现左侧大阴唇1cm×1cm无痛肿物,肿物进行性生长,摩擦感明显,无红肿及溃疡。查体:左侧大阴唇下1/3近会阴后联合处肿物,大小8cm×5cm×5cm,实性,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疡及色素减退。盆腔MRI:左侧大阴唇见一梭形占位,大小2cm5×5.8cm×3.1cm,T1W1为稍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表面弥散系数(ADC)值1.895-1.978×10-(-3)mm-2/s,考虑为前庭大腺囊肿。患者2010年因"子宫肌瘤"在外院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 标签: 黏液瘤 外阴肿物 前庭大腺囊肿 次全子宫切除术 深部血管 大阴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