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非共同斜视治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以手术治疗为主,度数较小或术后有残余度数者可用三棱镜矫正。外展神经麻痹如发现明确病因,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针对神经麻痹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 标签: 非共同性斜视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共同斜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共同斜视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共同斜视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患者眼位偏斜得到满意的矫正,复视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通过对共同斜视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克服了心理障碍,安抚了不安情绪,以健康心态接受治疗,并有利于减轻斜视术后眼部不适及胃肠道症状,心理护理和术后眼部护理对患者的治疗、顺利康复同等重要.

  • 标签: 护理 围手术期 共同性斜视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大于1.5岁),其眼位矫正术后眼位正位的机率越大,治愈的机会更大,所以建议发现双眼视功能损害时早期即可进行手术矫正,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达到美观和功能恢复的双重目标。

  • 标签: 外斜视 视功能
  • 简介:摘要共同斜视的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复杂,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并不少见,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遗传模式复杂且遗传异质性高,内斜视和外斜视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遗传模式与遗传度。7q31.2和4q28.3基因位点、ARIX等基因的变异、NPLOC4-TSPAN10-PDE6G基因簇等与共同斜视发病相关,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和家系研究及更多基因的验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66-369)

  • 标签: 共同性斜视 遗传
  • 简介:如果把出生6个月后急性发病的有复视的共同斜视称为急性共同斜视,对成人急性共同斜视病人15例进行内直肌徙后的调整缝线手术,14例看远、看近复视均消失

  • 标签: 临床观察 共同性内斜视 内斜视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矫正共同斜视的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岁以上共同斜视患者共90例,将所有病例分两组,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观察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经同视机训练后比较两组患者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的人数,训练组与非训练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人数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结论7岁以上的共同斜视患者,术后实施同视机训练,可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矫正术后 双眼单视 眼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儿童共同斜视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对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共同斜视手术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照组:常规训练、研究组:双眼视觉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情况比较。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立体视锐度差距较小(P>0.05);护理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儿立体视锐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儿立体视觉锐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对于儿童共同斜视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共同性斜视术 双眼视觉训练 立体视建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鼻侧遮盖法辅助治疗儿童共同斜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7月期间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经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连续配戴远视全矫眼镜6~9个月后仍有+20△以上内斜视的3~10岁非调节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21例。给予双鼻侧遮盖辅助治疗。每个月定期复查观察患儿视力及斜视度的矫正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遮盖前斜视度为(+33±13)△;遮盖3个月后斜视度为(+21±15)△,其中矫正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遮盖6个月后斜视度为(+18±12)△,其中矫正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3个时间点斜视度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6,P=0.001)。结论:双鼻侧遮盖法可以有效地辅助治疗儿童共同斜视

  • 标签: 双鼻侧遮盖 辅助治疗 共同性内斜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 方法:我院 100 例 2017.2-2018.2 儿童共同斜视患儿。随机分组,常规训练组采取术后常规方法治疗,双眼视觉训练组则采取术后常规方法 + 双眼视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儿童视力改善率;立体视建立的平均用时;治疗前后患儿立体视情况;并发症。 结果:双眼视觉训练组儿童视力改善率、立体视建立的平均用时、立体视情况相比较常规训练组更好, P < 0.05 。双眼视觉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并发症相似, P > 0.05 。 结论:术后双眼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共同斜视效果好,可有效建立立体视,并改善儿童的视力。

  • 标签: 双眼视觉训练 儿童共同性斜视术 立体视建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方法我院100例2017.2-2018.2儿童共同斜视患儿。随机分组,常规训练组采取术后常规方法治疗,双眼视觉训练组则采取术后常规方法+双眼视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儿童视力改善率;立体视建立的平均用时;治疗前后患儿立体视情况;并发症。结果双眼视觉训练组儿童视力改善率、立体视建立的平均用时、立体视情况相比较常规训练组更好,P<0.05。双眼视觉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并发症相似,P>0.05。结论术后双眼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共同斜视效果好,可有效建立立体视,并改善儿童的视力。

  • 标签: 双眼视觉训练 儿童共同性斜视术 立体视建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将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应用于水平共同斜视患者的治疗中,探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文研究数据资料是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水平共同斜视患者,对20例水平共同斜视患者都予以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治疗方法,分析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水平共同斜视患者的治疗有效合计数值是95.00%,术后7d,20例患者的结膜切口都得以愈合。结论水平共同斜视患者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治疗方法显示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显微镜 Parks切口 斜视矫正术 水平共同性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共同斜视手术前后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33例共同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恒定性内斜、恒定性外斜以及间歇性外斜三组,每组11例,利用共同斜视手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恒定性外斜视以及恒定性内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要优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斜视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共同性 斜视手术前后 双眼视觉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斜视术后眼位回退有关因素。方法对124例不同类型的共同斜视患者术后远期及近期的疗效进行随访并分析。结果共同斜视术后近期与远期治疗率分别是86.29%和79.03%,其中继发性外斜视术后远期复发率最高,具有双眼视功能者治愈率最高,无眼位回退现象。结论共同斜视术后眼位回退与手术原则和设计,双眼单视功能,患者自身因素,者的技巧及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

  • 标签: 外斜视/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个共同斜视家系的新发PAX3基因突变。方法:实验研究。选取一个3代6人的共同斜视家系,另选择散发患者180例,正常对照组150例。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平台测序,对测序所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可能的致病候选基因。针对筛选到的候选基因设计引物,在家系成员及散发患者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PAX3基因的c.G434T突变(p.R145L)可能是共同斜视的致病突变。Sanger测序发现家系中2例患者均携带PAX3基因的c.434G>T杂合突变,且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共分离,180例散发患者中有27例检测到此突变,150例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PAX3基因G434T突变。结论:PAX3基因的c.G434T(p.R145L)突变可能为共同斜视的致病突变。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全外显子组测序 致病基因 PAX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同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眼外4条直肌Pulley位置、肌肉体积及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共同斜视患者,其中第一眼位不合并垂直斜视的患者为A组,第一眼位合并小角度垂直斜视(<5三棱镜度)的患者为B组;健康志愿者为C组。采用MRI冠状位扫描观察各组眼外4条直肌Pulley位置及体积的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比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A组患者19例(38只眼),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B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7岁;C组健康志愿者20名(40只眼),3个组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匹配(均P>0.05)。3个组间眼外4条直肌Pulley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358.6±44.9)mm3,B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334.7±35.6)mm3,C组内直肌肌肉体积为(437.5±49.3)mm3,A组、B组内直肌肌肉体积均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5,6.025;均P<0.01);除内直肌外,其他直肌肌肉体积在3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内直肌及外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和C组比,B组患者体积比值更分散。结论共同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眼外4条直肌Pulley位置变化不明显,内直肌体积明显减小,水平直肌上、下两部分肌肉体积比值分布较分散可能与小度数垂直斜视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23-227)

  • 标签: 外斜视 动眼肌 斜视 磁共振成像 垂直斜视
  • 简介:目的:评价内直肌肌细胞数与共同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斜视内直肌和14例正常内直肌,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外斜视(P〈0.01);光镜下斜视组内直肌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肌(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病理 手术效果
  • 简介:在现代都市中,还有什么比午后陪着二三知己或者挽着恋人徜徉于公园之中,更令人惬意的吗?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独自一人在公园中或苦思冥想或游目骋怀,在观看他人或风景的时候,也成为他人的风景。公园和街道一样,是彻头彻尾的开放空间,它一视同仁,甚至乞丐、拾荒人也可以踏足其中。但正如哈维所指出的,在汽车出现之后,作为共享资源(即我们下文所说的共同)的街道就被摧毁了,转变为一种由汽车支配的公共空间(城市行政当局会通过安排步行街、街头咖啡、自行车道供游戏休闲使用的街头小型公园等等,来恢复一些过去的“较文明的”公共场所)。

  • 标签: 共同性 公园 公地 现代都市 开放空间 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