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疗法对儿童单眼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依据采用的单眼弱视遮盖疗法不同分为每天短时6h组和全天24h组。同时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随访监测12个月以上,对患儿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弱视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共完成监测单眼弱视患儿80例(80眼),其中短时遮盖组43例(43眼),全天遮盖组37例(37眼)。短时遮盖组治愈率62%,全天遮盖组治愈率64%,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短时遮盖组有效率88%,全天遮盖组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中,短时遮盖组与全天遮盖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全天遮盖疗法比较,短时遮盖疗法对于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相近。

  • 标签: 弱视 儿童 遮盖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主动遮盖与间断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单眼弱视的小儿患者,共有88例小儿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间断遮盖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短时主动遮盖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本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儿患者的初诊视力与观察组接近,本次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小儿患者的实力改善的情况低于观察组,本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主动遮盖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效果比较明显,提高小儿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社会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短时主动遮盖 间断遮盖法 儿童单眼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采用屈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7.10-2018.10, 1年内收治的 100例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50例,使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和观察组( 50例,实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有效率为 1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96%,在治疗效果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屈光手术治疗法在疗效上与传统遮盖法无明显差异,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单眼高度近视弱视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采用屈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10-2018.10,1年内收治的100例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和观察组(50例,实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在治疗效果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屈光手术治疗法在疗效上与传统遮盖法无明显差异,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单眼高度近视弱视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治疗单眼轻中度屈光不正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3-6岁此类90例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经验光配镜;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遮盖时间+目力训练治疗,其中A组每天的遮盖时间是B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A、B两个小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时视力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遮盖疗法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儿童单眼重度弱视使用遮盖法和近距离压抑治疗来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g根据我院接收的单眼重度弱视儿童来进行研究分析,此次的患者均是7岁至15岁之间,全部患者共77例,将其中32例患者作为1组,使用近距离压抑联合弱视治疗,45例作为2组,使用单眼遮盖联合弱视治疗,对这些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这两组患儿在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其视力恢复情况如下,1组患儿的实力提升3行以上的为71.88%,2组提升3行以上的为31.11%。结论临床中我们发现近距离压抑治疗的效果比单眼遮盖治疗的效果要好,因此临床中我们比较推介使用近距离压抑治疗的方式。

  • 标签: 近距离压抑 弱视 遮盖法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视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儿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疗效。方法对66例(66眼)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治疗及遮盖法,总结其临床资料,就其影响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时间3~12个月,其中基本治愈74.24%(49眼),进步22.72%(15眼),无效3%(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结论影响单眼弱视患儿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及遮盖有关,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单眼弱视的疗效。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单眼弱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2.4±20.4)um,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0.3±14.2)um,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比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要厚,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测量,对各类弱视的外周机制研究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远视性单眼弱视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弱视除了视力下降异常外,在色觉方面变化情况。方法对5~14岁以下儿童,诊断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戴矫正眼镜采用王克长编绘《色觉检查图》并根据其要求检查。结果对150例300眼弱视儿童色觉功能测定中,色弱眼占总眼数的68%,在色弱眼中绿色色弱占总例数的56%,占色弱例数的82%。结论本研究显示弱视除视力降低外,在色觉功能上也降低,色觉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色弱中的绿色色弱,这可能与对比敏感度下降有关,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一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

  • 标签: 弱视 形觉剥夺 视觉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光性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散光性弱视儿童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弱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视力、散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视力高于对照组,散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用综合弱视治疗散光性弱视患儿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散光及视力情况,减少复发。

  • 标签: 散光性弱视 综合弱视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儿童视力,恢复双眼单视和建立立体视觉。方法采用戴镜、遮盖、协调器(CAM、光刷、红闪)、精细作业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儿童弱视治愈率66%,有效27%,总有效率93%。结论儿童弱视早发现,在最佳年龄及时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弱视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儿童弱视的治疗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弱视治疗的效果,弱视儿童的家长感到压力很大,精力、时间、财力花费了不少,可就是效果不大。有的家长甚至失去了信心,放弃了治疗。其实,弱视虽然治疗较困难,所需疗程长,但只要能早期发现,及早进行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下面谈一谈在儿童弱视治疗中普通存在的几个误区。

  • 标签: 治疗误区 儿童弱视 弱视儿童 早期发现 正规治疗 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的家庭管理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24例弱视儿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使其与医生积极配合。一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13例效果明显,视力由0.1~0.8上升到0.9~1.2。结论对弱视儿童进行严格的家庭管理,明显提高了疗效,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弱视儿童 家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弱视儿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53家幼儿园1256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3月21日至2015年3月21日期间,使用美国WelchAllyn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低常者进行斜视检查、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并对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结果12567名学龄前儿童中,共有1382例儿童存在弱视情况,弱视发生率为11.00%;1382例弱视儿童中,共包括806例屈光不正、36例斜视、15例形觉剥夺及525例屈光参差,分别占总比的58.50%、2.50%、1.00%和38.00%。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较高,常见的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屈光参差,故应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加以重视,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 标签: 学龄前 弱视 程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弱视训练仪结合弱视训练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月至12月均在戴镜后来我院弱视训练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弱视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弱视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配合弱视训练仪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接受4个月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除4例(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戴镜后训练效果欠佳,其余弱视戴镜儿童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弱视训练法配合弱视训练仪在儿童弱视的治疗上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价值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童弱视 弱视训练法 弱视训练仪 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遮盖法与药物抑制法治疗单眼弱视的疗效比较方法从2016年8月-2018年7月从我院选取100例单眼弱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遮盖治疗,健眼完全遮盖,看不见任何东西。实验组患儿进行药物抑制治疗法,给予阿托品治疗,健眼每天使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中,6例无效,对照组患儿中,7例无效。可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86.0%。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基本痊愈需要的时间为(12.19±1.12)月,对照组患儿基本痊愈需要的时间为(12.29±1.21)月,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遮盖法与药物抑制法治疗单眼弱视的疗效相近,需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

  • 标签: 遮盖法 药物抑制法 单眼弱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 -2014年2月于我院行弱视训练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50例(弱视组,共计90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组内不同弱视严重程度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及儿童眼调节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并与同期来院体检的视力正常儿童36例(对照组,共计72眼)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弱视组内重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短,其次为中度弱视患儿,轻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长,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后,弱视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 .05)。治疗3个月后,弱视组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 .05),患眼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降低,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予以弱视训练,能有效改善其患眼调节功能,对患儿预后恢复有利。

  • 标签: 弱 视训练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调节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