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CTCL的治疗主要为了控制症状及长期缓解,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CTCL的光疗方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窄谱中波紫外线、宽谱中波紫外线、体外光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长波紫外线1、308 nm准分子激光等。光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分期、皮损部位、皮肤光反应类型等。在临床应用中,光疗包括清除、巩固、维持阶段,但维持治疗能否控制复发仍存在争议。了解各种光疗的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紫外线疗法 Sézary综合征 淋巴瘤样丘疹病 蕈样肉芽肿
  • 简介:摘要强脉冲光疗法治疗眼表疾病的适应证已扩展至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六种疾病,作用机制主要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及光生物调节两个理论。除了光热解靶基外,作为强脉冲光重要机制之一的光生物调节作用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强脉冲光既能短效改善眼表症状,还能促进睑板腺腺体复苏出现累加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13-317)

  • 标签: 强脉冲光 眼表疾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光疗法对84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的对象是2019年3月-7月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结合其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性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性治疗黄疸的方式,将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采用间歇性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效果要优于持续性蓝光治疗方式,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距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内我院1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长时蓝光治疗,研究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TBiL与IBiL指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短时多次 蓝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对重度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LLLT对牙周炎症控制和骨组织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性别、牙周状况无差异的1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共43颗患牙,对照组的20颗患牙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的23颗患牙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于第1、2、7天采用LLLT对龈袋内照射15 s。治疗后1、4周,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龈沟液,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确定其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8(MMP-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骨膜蛋白的水平。结果结果表明,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IL-1β、TNF-α、MMP-8、sICAM-1水平均降低,TGF-β和骨膜蛋白水平升高,牙周基础治疗联合LLLT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两组间IL-1β、TNF-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两组间IL-1β、TNF-α、TGF-β、MMP-8、sICAM-1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LLT治疗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MMP-8的水平。LLLT有利于控制牙周炎症;减少龈沟液中sICAM-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牙龈出血症状;促进TGF-β分泌、增加骨膜蛋白水平,有利于减缓牙周组织的破坏,对于牙周组织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低能量激光疗法 龈沟液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结合激光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激光治疗,联合组患者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VC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水平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常规组(82.86%,P<0.05);两组治疗前BCVA及CM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BCVA及CMT检测结果分别为(0.551±0.215)LogMRA及(216.85±41.23)μm,均优于常规组(P均<0.05);治疗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瞳孔损伤及色觉异常,联合组患者总发生率(11.43%)低于常规组(42.86%,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激光疗法 康复 预后
  • 作者: 姚辉 刘尧 陈立平 申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21004;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疼痛科 2211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21004;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无锡 214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ultrasound-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U-SGB)联合高能量激光疗法(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对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确诊为头面部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40例。A组在营养神经、口服止痛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SGB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HIL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RS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HAMA评分、HAMD评分,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的NRS评分,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PSQI评分均降低(P<0.05)。B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时加巴喷丁使用率低于A组(P<0.05),而治疗后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补救用药使用率低于A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SGB联合HILT治疗老年头面部PHN较单一U-SGB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 高能量激光疗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