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孕期免疫激活(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MIA)子代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的代谢表型,评估该模型在探究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综合征分子机制的适用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孕鼠9.5 d尾静脉分别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或生理盐水,将雄性子代分别定义为MIA组或对照组,并进行行为学评估以及代谢风险指标评估,通过定量PCR分析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A组成年早期出现显著的行为异常,包括焦虑水平增加、记忆损伤、感觉门控功能障碍;MIA组青春期出现代谢紊乱风险,包括单核细胞百分比增加(t=2.50,df=14,P=0.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t=3.34,df=14,P=0.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t=2.23,df=14,P=0.043);肝脏形态异常且球蛋白(t=3.61,df=14,P=0.003)和总蛋白(t=3.40,df=14,P=0.004)水平降低;MIA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的系统性炎症。结论行为障碍和代谢紊乱在MIA大鼠中并存,且代谢紊乱早于行为异常出现,提示该模型对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系统性炎症可能是母孕期感染子代行为障碍和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炎症 母体免疫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LAT)基因在哮喘发作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LAT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紊乱并哮喘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咳喘起病,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LAT基因存在5号外显子的C.353+2T>C半合子突变,确诊为免疫缺陷52型,临床表现为免疫亢进与缺陷并存的免疫紊乱状态。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同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共检索到2篇文献,仅有2个家族里的3个家庭共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免疫缺陷、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结论LAT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在哮喘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哮喘 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基因 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52型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是遗传背景下的免疫紊乱与环境因素、病原菌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参与INS的发生、发展、复发等过程。而调节性T细胞正是将肠道菌群和INS免疫紊乱联系起来的关键桥梁。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发现多种产丁酸盐细菌在INS患者中明显减少,产丁酸盐细菌与其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及种类丰富度与INS患儿易复发的特点相关。产丁酸盐细菌及SCFA和调节性T细胞共同构建起了一个肠菌-肾轴。本综述就近期发表的研究成果,拟针对肠道菌群失衡和INS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 作者: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咀嚼肌功能紊乱(masticatory muscle disorders,M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亚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局部肌纤维痛、肌筋膜痛等诊断,表现为咀嚼肌局部疼痛,可在下颌功能活动时加重。MMD是多因素复合致病,咬合异常如咬合创伤、干扰和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等存在诱发或加重MMD的潜在风险,口腔修复治疗中需注意避免引起医源性咬合异常。多数患者的MMD症状可通过综合治疗得以缓解,而口腔修复医师可通过咬合治疗对MMD进行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通过咬合板、调、义齿修复等手段达到缓解咀嚼肌张力、稳定咬合支持、消除干扰、调整颌位关系等目的,排除MMD的部分风险因素并缩短病程。

  • 标签: 咀嚼肌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面部疼痛 义齿修复术 夹板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和咀嚼肌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MRI作为其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了TMJ和咀嚼肌区域的软硬组织可视化,在其诊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扩散成像、T2 mapping、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UTE)和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等技术进一步推动了TMD和相关肌肉超微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功能成像,这些技术超越了目前的解剖成像能力,提供对关节盘、关节盘后组织、髁突、关节窝和周围咀嚼肌群更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理解,并最终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疗效评估,甚至图像引导干预。本文就MRI在TMD的最新进展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定量诊断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外院规培期间于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观察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电磁弹道式冲击波治疗。结果: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负性心理情绪评分、颞颌关节临床障碍Fricton指数、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磁弹道式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优于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在电磁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下负性心理情绪显著减少、颞颌关节临床障碍Fricton指数显著下降,因此电磁弹道式冲击波保守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负性心理情绪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医院妇科内分泌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社区医院近一年收治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病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雌孕激素+克罗米芬胶囊治疗,对比组则采用雌孕激素单一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32%、共计28例)高于对比组(61.29%、共计19例);观察组病患治疗满意度(93.55%)较对比组(80.65%)也更高;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占比3.23%,低于对比组的3例、9.68%。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观察组均优于对比组。结论:雌孕激素+克罗米芬胶囊治疗妇科内分泌紊乱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医院 妇科 内分泌紊乱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免疫诊断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免疫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荧光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众多医院已开始在实验室开展免疫诊断技术的临床试验中发现,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荧光免疫检查。但是目前荧光免疫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荧光标记物荧光寿命短、荧光信号受外界干扰影响难以监测等。此外,由于多种化学成分对多种荧光分子具有抑制作用,导致了在临床中使用的荧光检测试剂的用量非常大。荧光免疫平台的技术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检测手段。

  • 标签: 荧光免疫 反应平台 微流控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翼外肌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ors,TM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MRI是诊断TMD的金标准,本文阐述了翼外肌常见病变(炎症、肥大、萎缩、挛缩)、功能和结构改变的MRI评估,为增加临床医师对TMD诊疗及评估的认识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病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持续开展研究是突破脓毒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瓶颈"的重要方法。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肝轴紊乱,尤其是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肝脏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等导致的肠-肝轴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肠-肝轴紊乱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脓毒症 肠-肝轴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理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干预,研究组同时开展关节错缝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关节错缝术 颈椎小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陶泽新 李仁鹏 宋艳艳 徐爱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加强免疫是某些疫苗完成基础免疫一段时间后,为持续保持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而再次进行的接种。本文对疫苗加强免疫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见疫苗加强免疫的作用与效果进行阐述,探究了在加强免疫方面普遍关注的3个热点问题,重点强调了“做好疫苗基础免疫是根本,加强免疫是保障”的公共卫生观点,以期为提高对加强免疫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科学指导疫苗免疫工作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疫苗 公共卫生 加强免疫 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可选择性清除致病抗体,目前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可选择性快速消除自身抗体,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免疫吸附技术 抗体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轴Ⅱ评价量表调查,筛查引发TMD的身体、心理及行为因素,为临床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门诊的TMD患者141例(TMD组),其中女性121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30岁;2021年1至2月于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教师、公职人员等人群中招募普通健康者9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66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3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和TMD症状问卷;轴Ⅱ评价量表包括:慢性疼痛等级量表、下颌功能受限量表、口腔行为检查、患者健康问卷-9(抑郁情绪)、广泛性焦虑症量表、患者健康问卷-15(躯体化症状)等评价量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影响分级、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下颌功能受限量表指标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躯体化症状得分和口腔行为得分。比较TMD组不同诊断患者之间轴Ⅱ各量表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TMD组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占60.3%(85/141);疼痛影响分级1~3级者占24.1%(34/141);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为Ⅰ~Ⅳ级者占61.0%(86/141)。TMD组咀嚼功能受限、运动功能受限、交流功能受限及总体下颌功能受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MD组轻度抑郁以上患者占59.6%(84/141),轻度焦虑以上患者占56.7%(80/141),46.1%(65/141)患者有躯体化症状。TMD组患者的等级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中出现躯体化症状者显著多于关节盘移位患者(P<0.05)。TMD组内不同的慢性疼痛状态分级之间在下颌功能障碍各指标以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患者比普通健康人口腔行为异常增加,下颌功能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躯体化症状方面更严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TMD患者伴有疼痛症状者下颌功能障碍受限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方面症状较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轴Ⅱ测评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板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