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量。在检测前对适用于人体疾病辅助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1类、3类)和配套试剂进行性能验证。通过观察对照组织染色,结合抗体说明书对染色的客观证据(细胞定位、强度和/或数量百分比)及抗体的特征参数如克隆、特异度、敏感度、重复性等进行确认,证明抗体与预期用途相符合。遵循3类试剂持证检测、1类试剂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后采购使用的原则,对每次购进试剂均开展验证,保存好验证切片,记录试剂的有效起止时间及效期内性能评价等。对3类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开展同步多组织(MTB)或芯片(TMA)对照验证,采用≥10例的样本进行临床用途确认。从检测全流程角度去验证抗体的合格性,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是在有对照组织的基础上开展的有效、可溯源的客观认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先进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组织结果与单染相比有差异,经过调整该双标技术相应的组织程序后可减少差异,从而实现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自动化,为病理诊断尤其是淋巴瘤病理分类提供快速、准确和稳定的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分化胃癌 32例,中、低分化胃癌 36例;经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对其 CA2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病理学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 CA242阳性率为 79. 2%。 显著高于异性增生和正常胃勃膜组织 (P<0.05), CA242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转移和患者的生存与 CA242关联紧密,进行检测的 CA242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PR、ER阳性患者和PR、ER阴性患者各52例,分别记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比较两组C-erbB-2水平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阳性组C-erbB-2阳性率为26.92%,阴性率为73.08%,与阴性组的80.77%、19.23%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34.62%、未转移率为65.38%,与阴性组的69.23%、30.77%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优于阴性患者。阳性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辅助乳腺癌病理诊断,能提供更加充分的临床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组HE染色质量、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着色效果、DNA浓度与质量均明显提升(P<0.05)。各表面脱钙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检测需求的甲状腺钙化标本,表面脱钙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脱钙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100例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其表达结果。结果 ER 、 PR 阳性的 50 例患者中, C-erbB-2 同时为阳性的发生率为 24.00% , C-erbB-2 为阴性的发生率为 76.00% ; ER 、 PR 阴性的 50 例患者中, C-erbB-2 同时为阴性的发生率为 16.00% , C-erbB-2 为阳性的发生率为 84.00% 。由此可知, ER 及 PR 状态与 C-erbB-2 表达呈现负相关( P<0.05 )。 ER 、 PR 阳性患者中伴有 28.00%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 ER 、 PR 阴性患者的腋窝转移率 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术中快速疑难病例包括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否伴微浸润、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鉴别、不同系统来源低分化癌与炎性病变的鉴别等,利用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标记特异性肌上皮细胞指标p63、Calponin以及广谱细胞角蛋白,可以在15 min内完成染色,快速、准确地辅助术中快速诊断,显著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浓缩抗体最佳处理条件(抗原修复时间、抗体稀释度、抗体孵育时间),稳定PD-L1检测质量,建立PD-L1实验室内部检测体系。方法以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条件、染色结果作为参照,评分标准参照Dako公司 PD-L1 IHC 22C3 pharmDX 标准检测试剂盒的判读标准,采用Dako公司 PD-L1(22C3)浓缩抗体及EnVision Flex+/HRP检测试剂盒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检测15例肺癌、5例扁桃体及5例胎盘组织在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B1~B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比对其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A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组不同的处理条件,B1组除弥漫强阳性表达及阴性病例(共3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与A组接近外,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略低于A组;B7组有2例肿瘤细胞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超出阈值范围,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略高于A组,但在阈值范围内;B8组结果与A组结果最接近;B2~B6组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阈值范围。结论PD-L1(22C3)检测条件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为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节约成本,以B8组的检测条件最为合适[用Dako公司 pH6.0 抗原修复液在Dako PT Link 97 ℃修复 40 min;22C3(1∶100)室温孵育60 min;EnVision Flex+Linker室温孵育30 min;EnVision/HRP室温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5 min]。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染色与标记 PD-L1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胃肠道间质瘤,选择了80名病患,来分析及探讨其具有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通过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了本院80名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对其临床具有的疾病特点以及免疫组织所具有的化学特征等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结果:通过研究和分析可知,不同患者的发病部位不同,主要包括了胃部、小肠、结肠等不同部位。医护人员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其形态大多属于梭形细胞。另外,关于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可知,CD117等为弥漫强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为局灶阳性,也有一部分表现为阳性。S-100蛋白阳性表达均为局灶性[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疾病,在临床并不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具有的病理组织特征比较多样化,细胞形态也各有差异。然而,CD117占据了大多数比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有着广泛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一项参考数据。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 化学特征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月间医治的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病理诊断,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 131例患者, 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的患者有 53例, 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 24例患者诊断为性索 -间质肿瘤, 20例患者为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余下的 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 Methods: 159 patients with ovarian tumo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diagnosis, 131 of 159 patients with primary ovarian tumor, 53 of 131 with superficial epithelial stromal tumor, 34 with germ cell tumor, 24 with sex cord stromal tumor, 20 with nonspecific soft tissue tumor, and the remaining 28 with metastatic tumor were diagnosed.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has high medical value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检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4至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活检标本92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感染情况,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感染的符合率。结果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感染阳性符合率达82.1%(23/28),阴性符合率达92.8%(64/69),总体符合率达94.6%(8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区分HP感染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轻度组与中重度合并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法能够对HP菌株进行分型检测检测出4例Ⅱ型菌株感染,检出率14.3%。对于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 5例不一致样本再进行HP 23S rRNA基因突变核酸检测进一步验证,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结果一致。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均具备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且两者符合率较高;荧光定量PCR法可以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可替代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的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非肌层浸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发生肌层浸润的尿路上皮癌预后较差,出现远处转移后其生存率更低,5年生存率仅为8.1%。传统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膀胱根治手术与以铂类为主的化疗,但总体疗效差。随着免疫治疗的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抑制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对部分膀胱癌患者有显著疗效,可用于无法耐受铂类化疗的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一线药物治疗或经过一线铂类化疗后病情进展患者的二线治疗。研究显示,与PD-L1低表达或不表达的患者相比,PD-L1高表达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更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PD-L1(SP26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读尚无统一的规范。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PD-L1(SP263)检测作为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的伴随诊断检测。为了更好地预测患者对PD-L1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专家组在全国多家大型医院病理科参与的多中心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理论及实践操作培训,并召开了数次学组会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最终制定了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PD-L1(SP26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的病理专家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乳腺癌微浸润灶不易察觉,是病理诊断中的难题。该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单染法(calponin和p63)、双抗体双重IHC染色法(calponin+E-cadherin、p63+CK7)、三抗体双重IHC(calponin/p63+E-cadherin、calponin/p63+CK7)等不同抗体组合及流程(顺序法及鸡尾酒法)的搭配,对乳腺组织的上皮-肌上皮进行不同颜色标记,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三抗体鸡尾酒双重IHC(calponin/p63+E-cadherin)与IHC单染、双抗体双重IHC相比,可以更清晰、更准确地标注出乳腺浸润性癌成分,显著提高乳腺微浸润癌的确诊率,具有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绿对比染色法在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含黑色素肿瘤30例,其中蓝痣10例,黑色素瘤20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进行比较,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B45、Melan A、S-100蛋白、SOX10的表达,分析两种方法对含黑色素肿瘤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判读的影响。结果经过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处理后,部分病例出现破片、脱片现象;HMB45的染色效果与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HMB45染色效果基本一致;SOX10出现假阴性;Melan A大部分病例出现表达减弱或阴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良好。经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黑色素被染成绿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棕黄色形成对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2例含重度黑色素的病例组织由于色素覆盖厚重,影响不同指标的显色结果判读。结论含黑色素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采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法,在解决轻-中度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判读上相对比传统的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方法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富含黑色素的肿瘤染色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一种新的非脱色素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方法对5例含黑色素丰富的黑色素肿瘤进行5种不同方法染色,包括3种当前使用的染色方法及改进的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染色抗体包括鉴别诊断中常用的Ki-67、Melan 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比较上述抗体经5种不同方法染色的效果。结果未脱色素组的染色结果因黑色素与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结果互相重叠,难以区分;高锰酸钾脱色素组由于氧化的作用,导致组织易脱片、抗原丢失致染色弱等问题;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lcarbazole,AEC)染色虽然能较好区分黑色素与肿瘤细胞染色,但染色较弱,且不利于长期保存;硫酸亚铁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细胞染成棕黄色、黑色素染成墨绿色,既不会导致抗原丢失,又便于区分。结论硫酸亚铁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能很好地将肿瘤中黑色素与肿瘤细胞的DAB显色结果区分开来,且不影响染色强度,显著优于现有的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处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对HER2基因扩增状态的检测结果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14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判读标准选取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病理学部2013—2019年所有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HER2不确定(2+)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的浸润性乳腺癌548例,运用2019版指南对IHC结果和HER2/CEPl7双探针FISH检测结果进行重新评判并分组。结果548例IHC HER2 2+的浸润性乳腺癌中,按照2014版检测指南,FISH检测结果为HER2阳性96例(17.52%)、不确定81例(14.78%)、阴性371例(67.70%);而根据新的2019版检测指南评判,IHC检测有10例(1.82%)被判读为1+,FISH检测结果第2组2例直接判为阴性,第4组原本不确定的病例也均判为阴性,最终548例FISH检测结果为HER2阳性94例(17.15%)、阴性454例(82.85%)。结论应用2019版指南后,IHC HER2 2+数量略有下降,FISH检测结果因为第2组和第4组的病例解释发生变化,导致HER2阳性率略有下降,从而对2014版本判定的不确定病例进行了重新分类。总体来说, 新版指南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因,erbB-2 原位杂交,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IHC)、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RNA原位杂交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之间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诊断为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59例,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27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30例。分别运用IHC、FISH及RNA原位杂交(RNAscope)检测PD-L1的状态。结果所有样本均成功进行上述3种方法学检测,59例EBVaGC中PD-L1 IHC阳性率为84.7%(50/59),FISH阳性率为10.2%(6/59),RNAscope显示81.4%(48/59)为高表达;27例EBV+DLBCL中PD-L1 IHC阳性率为74.1%(20/27),FISH阳性率为7.4%(2/27),RNAscope显示66.7%(18/27)为高表达;30例TNBC中PD-L1 IHC阳性率为66.7%(20/30),FISH阳性率为16.7%(5/30),RNAscope显示81.5%(22/30)为高表达。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IHC与RNAscope相关性为0.759(P<0.01),IHC和FISH相关性为0.759(P=0.040),FISH与RNAscope相关性为0.077(P=0.031)。结论PD-L1不同检测方法中,RNAscope与IHC检测一致性较强,FISH与IHC和RNAscope的一致性均较差,单纯依靠IHC诊断PD-L1状态存在误诊的可能,利用RNAscope技术可以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RNAscope是一种评价PD-L1状态的相对准确和客观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论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应用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结核病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并将所有病理组织随机分为2份,分别设为A组(IHC检验)和B组(PCR检验),比较效果。结果 A组检验淋巴结结核的阳性率和B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IHC和PCR技术均可实现对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 标签: IHC PCR 淋巴结 结核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3种克隆抗体染色一致性、相关性,为逐步规范IHC法各种抗体检测PD-L1表达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制作成组织芯片。3种克隆抗体(Dako公司22C3,Roche公司Ventana SP142 和SP263)检测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判读并对比3种抗体染色结果;抗体间互换cut-off值、筛定公共cut-off值,分别判读染色结果并计算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对抗体一致性、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抗体均获得了良好的染色结果,定位准确、背景清晰,其中抗体SP263、22C3 PD-L1阳性染色结果均高于SP142染色结果。SP263与22C3抗体相关性较好(Kappa=0.828,P<0.01);SP142与SP263(Kappa=0.570,P<0.01)和22C3(Kappa=0.722,P<0.01)抗体间有一定相关性。5%可作为判读公共cut-off值,此时3种抗体的PD-L1表达差异最小,一致性较高。3种抗体互换判读cut-off值时,22C3和SP263 抗体间PD-L1表达一致率为95%,一致性较高。结论3种抗体均能检测肿瘤细胞中PD-L1,22C3和SP263 抗体间一致性较高。5%或许可以作为3种抗体PD-L1判读共用cut-off值。提示不同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中PD-L1染色结果有交换的可能,有助于各种PD-L1抗体及检测平台的合理使用,意味着在未来的临床用药筛选上将加大实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ECLIA) 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的效果。 方法:选取 320例高危 HIV血液样本,均经 CLIA、 ELISA检测,将 HIV确认中心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320 例高危 HIV 血液样本中 HIV 抗体阳性 9 例,阳性率为 2.81 %;在 9 例 HIV 抗体阳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阳性 8 例, ELISA 检测阳性 7 例;在 311 例 HIV 抗体阴性血液样本中, CLIA 检测阴性 298 例, ELISA 检测阴性 296 例; CLIA 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 结论:在 HIV 抗体检测中 CLIA 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于 ELISA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艾滋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