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膝周射频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组患者,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膝周射频术。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病情情况和膝关节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5/20)75.0%;实验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患者联合应用膝周射频术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两种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病情和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周射频热凝术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膝周射频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组患者,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膝周射频术。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病情情况和膝关节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5/20)75.0%;实验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结论: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对患者联合应用膝周射频术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两种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病情和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周射频热凝术 玻璃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人工关节 非融合技术 后路手术
  • 简介: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关节源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治6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与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 射频消融术 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腰椎关节关节的退变影像学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而腰椎关节关节发生退变是引发患者下腰痛的核心原因之一,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当前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腰椎过伸实验为(+),腰椎关节关节中的小关节有鲜明的压痛感;腰腿痛或者腰痛,但腿痛者的痛感不超过膝部,这主要表现为慢性的反复腰部疼痛;1%的利多卡因对腰椎关节关节的小关节进行封闭,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腰椎关节关节退变影像学的分析意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下腰痛疾病的治疗水平。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退变 影像学 分析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肋横关节上缘穿刺椎间孔行射频治疗顽固性胸1~胸3脊神经支配区(上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31例顽固性上胸段PHN患者,于俯卧位CT拍摄定位像后用脊柱模式层厚3 mm对上胸段行轴位扫描,从所得图像中选取含椎间孔和肋横关节的层面并设计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按设计的穿刺路径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高、低频电流刺激测试确认后行90 ℃、180 s射频治疗。术前、术后3 h、1周、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疼痛程度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者射频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VAS评分术后3 h、1周、1个月分别为(2.74±0.69)、(2.68±0.70)、(2.45±0.51)分,低于术前的(5.94±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0、18.80和16.44,均P<0.01);术前VAS均≥5分,术后随访1个月均≤3分。SDS评分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47.7±4.4)和(48.1±4.8)分,低于治疗前的(58.6±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和5.86,均P<0.01);术前中、重度抑郁者13例,术后1个月轻度抑郁者5例,无中、重度抑郁者。术中鼻导管吸氧下均未出现低氧血症;19例术中出现高血压经乌拉地尔(12.5~50.0 mg)治疗后血压<基础血压的20%并<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气胸及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肋横关节上缘穿刺椎间孔射频治疗可有效改善顽固性上胸段PHN,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电凝术 射频热凝 CT引导
  • 简介: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spinal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

  • 标签: 关节突关节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腰椎关节关节(FJ)是椎体后的一对小关节,是腰椎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引导、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活动范围并承受脊柱一定负荷的作用。目前,FJ结构的异常如关节面角度改变、双侧角度不对称、纵向关节的形态移行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关节形态的改变可来自先天或关节炎症后的重塑,且关节的异常形态可通过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和瞬时旋转轴,而造成FJ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炎症,并致使腰椎发生退变性疾病。本文对FJ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及其生物力学机制和退行性变的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FJ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结构异常 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腰椎关节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 CT诊断后分析 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随机选取腰椎关节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40例,根据患者 CT诊断结果按照其严重程度将其分为 4个等级,分析 CT分级与患者 VOS评分和 ODI相关性。结果:患者 VOS平均评分为( 4.21±2.14)分、 ODI为( 53.25±18.94) %, CT分级平均为( 1.35±0.48)级,患者 VOS评分和 ODI与 CT分级之间无相关性( p>0.05)。结论:通过研究腰椎关节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CT分级与 VOS评分和 ODI之间相关性,能够有效对患者关节炎退行性变化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腰椎关节 骨性关节炎 CT诊断 CT分级
  • 简介:椎间盘突出是引起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pain)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保守治疗无效者,椎体融合术(fusion)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严重并发症难以避免,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射频热凝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脉冲射频与灌洗联合治疗,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60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两组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别为膝关节灌洗和膝关节灌洗联合脉冲射频。根据患者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骨关节炎指数、并发症情况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GX联合PRF的实验组在NPS和WOMAC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前者的治疗效果完全有效,后者存在10%的无效情况,以上指标均达到了P小于0.05标准,并且两组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结论:脉冲射频与灌洗联合治疗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膝关节灌洗 脉冲射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行射频颈椎病100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处情况,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有效预防并发症,结果优良率达95%,提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促进射频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射频热凝术 颈椎病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106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靶点治疗术后的护理。结果106例颈椎间盘突出射频靶点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损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稳定的一种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靶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全部216例颈椎病患者均经MRI确诊,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要病理改变。方法采用C型臂下定位、引导将穿刺针准确刺入病变椎间盘靶点进行治疗。结果优143例,良65例,改善6例,无效2例,总优良率96.2%。体会射频靶点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 标签: 射频靶点热凝 颈椎病 C臂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后双针双极与单针射频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针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针组(n=10)和双针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针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针组穿刺至患侧茎中点后缘,双针组则用两根射频针分别穿刺至茎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 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 ℃、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针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针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针组和双针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结论CT引导下茎后双针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针单极射频治疗,双针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茎突 CT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