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无敌丹能够抑制病变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目的:验证无敌丹对家兔软骨细胞活力和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家兔骨关节炎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含无敌丹的血清培养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通过与溶剂对照组对比,观察无敌丹对软骨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无敌丹给药组给予无敌丹;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无敌丹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镜下观察关节局部的软骨细胞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结果与结论:无敌丹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兔膝关节病理检查显示溶剂对照组软骨破坏程度较高,无敌丹组软骨破坏程度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无敌丹给药组胞质和胞外基质着色浅,阳性细胞数量少,白细胞介素1表达低;无敌丹给药组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少,着色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被抑制。结果表明,无敌丹能够有效保护家兔骨关节炎病变部位关节软骨,减少炎症反应,对于骨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及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软骨细胞 骨关节炎 无敌丹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对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雪莲注射液对软骨细胞的蛋白多糖、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的影响。结果雪莲注射液在其有效成分总黄酮于25~ug/ml浓度范围内显著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蛋白质、DNA的合成(p<0.01),提示雪莲注射液具有软骨保护作用。

  • 标签: 雪莲注射液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生长激素
  • 简介:骨性关节炎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常侵犯膝关节、髋关节、手和脊柱等。是老年人群致残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骨关节炎(OA)影响受累关节内的所有结构,并最终导致软骨的退化。当前软骨下骨的变化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随着疾病的进展及软骨细胞的缺失,软骨下骨也会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的变化受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调节,这两种细胞在维持这些组织的完整性和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有证据表明,软骨细胞骨细胞之间存在化学串扰,骨细胞能通过细胞间信号传导促进软骨细胞代谢。这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功能的改变将使我们获得新的疾病标志物。的确,如果软骨软骨下骨表现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功能单位,那么对于这两种细胞研究的深入以及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将能得到巨大的推动。

  • 标签: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发病机理
  • 简介:减少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5],Wen-Ning Qi等实验证明Ⅱ型胶原能特异的调节TGF- β刺激软骨细胞合成Ⅱ型前胶原DNA和蛋白多糖,IGF-Ⅰ能强烈刺激软骨细胞合成Ⅱ 型胶原和蛋白多糖

  • 标签: 培养调控 软骨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中唯一的细胞形式,其代谢在维持软骨组织的稳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软骨细胞的异常死亡则会破坏软骨稳定性,逐步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细胞焦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软骨死亡是四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形态和生理机制方面均不同于传统死亡方式。文章就骨关节软骨细胞中上述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焦亡 铁死亡 坏死性凋亡 软骨死亡
  • 简介:摘要方法本研究通过MTT法观察七叶亭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设立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40ug/ml),C组阳性对照组(80ug/ml)。结果40ug/ml组,80ug/ml组从48小时后测得的OD值比空白对照组的OD值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80ug/ml组的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最为显著,尤其在第4d、第8d时尤为明显,OD值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26.38%和22.53%。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七叶亭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以80ug/ml组最为明显。

  • 标签: 七叶亭 关节软骨 细胞增殖
  • 简介:细胞骨架(cytoskeleton,CSK)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它既具有产生主动变形的能力,又具有抵抗被动变形和受力的能力。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重大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骨架研究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就软骨细胞骨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骨架 软骨 细胞生物学 纤维网架 真核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研究显示,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在OA的发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体内外各种凋亡诱导因子通过刺激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导致下游凋亡途径的激活,最终大多汇集为caspase级联放大反应这一共同通路。阐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将有助于OA的防治。为此,本文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软骨细胞 凋亡 信号转导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OA)患者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集落的形成及对膝OA发展的意义。方法根据国际骨关节炎协会(OARSI)人关节软骨组织学等级评定系统获取0~1级、2~3级、4级三组软骨标本,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情况;获取0~1级、4级两组软骨标本,提取过渡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三代,观测24 h增殖率及细胞生长状态。两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结果OARSI等级0~1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完整、细胞数量多、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2~3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破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4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消失、过渡层出现明显软骨细胞集落;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减少,Ⅹ型胶原和MMP-13表达明显增多。体外培养0~1级组过渡层软骨细胞24 h增殖率较4级组低(8%±4%比16%±6%,t=3.722,P=0.002),细胞无明显集落样生长,而4级组软骨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结论膝OA早期软骨组织浅表层存在时、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低不形成集落;膝OA中期软骨组织浅表层缺失、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增高并形成集落,集落中的软骨细胞呈现肥大化改变。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集落
  • 简介: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与正常兔软骨细胞传代后静息膜电位(RMP)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Hulth法,制作兔双腿OA模型。手术后12周,体外酶解分离膝关节软骨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qRT-PCR技术,观察对照组和OA组5代软骨细胞(P1~P5)的Ⅱ型胶原(COL2A1)、聚集蛋白聚糖(ACAN)和Ⅰ型胶原(COL1A1)mRNA表达的改变;同时采用膜片钳技术,测定5代细胞的RMP,并初步分析RMP变化机制。方差齐的O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的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对照组和OA组的P1~P3代细胞相似,呈卵圆形或多角形,P4~P5代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为主。与对照组P1代细胞相比,OA组P1代细胞COL2A1和ACAN的mRNA表达减少(t=5.90,P〈0.01;t=3.46,P〈0.05);两组间软骨细胞RM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P〈0.01);电压依赖性氯通道ClC-3(CLCN3)的mRNA表达增加(t=-17.7,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与同组的P1代细胞相比,两组动物的P2~P5代软骨细胞的COL2A1和ACAN的mRNA表达逐渐减少,而COL1A1表达逐渐增多,对照组P1~P3代细胞RMP数值相似,P4代和P5代细胞数值减少(F=47.75,P〈0.01);而OA组前三代细胞RMP数值相似,P4代和P5代细胞数值增加(F=15.41,P〈0.01)。结论OA时软骨细胞RMP降低,可能与氯通道CLCN3的表达升高有关。正常和OA软骨细胞传代后均会发生去分化现象,RMP可以作为描述去分化的指标;正常和OA软骨细胞培养前3代可以保持各自的生物学特性,适合软骨组织再生修复及OA疾病研究使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膜电位 细胞分化 氯化物通道
  • 简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常常需要体外扩增软骨细胞。骨但是,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常发生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而丧失细胞表型,导致再生软骨中1II型胶原、氨基葡萄糖(GAG)合成减少,易发生退变。区目前有关去分化的具体机理尚未阐明,但以往的研究表短明去分化主要与体外扩增的软骨细胞缺乏细胞细胞外结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之间有效的信号刺激有高关[2-3]。

  • 标签: 整合素类 软骨细胞 细胞去分化 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prague-Dawley(SD)幼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幼鼠,X线测量胫骨长度,组织学切片测量比较胫骨生长板宽度,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率;体外培养正常对照组和CRF组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至第3代,应用TUNEL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应用荧光双染技术观测软骨细胞线粒体与自噬溶酶体共定位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标志蛋白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20,Tom-20)和自噬标志轻链蛋白-3(light chain-3,LC-3)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F组幼鼠胫骨长度较短[(27.32±5.81)mm比(35.43±3.61)mm,t=5.226,P<0.001],生长板相对宽度较窄(0.56±0.19比1.00±0.21,t=6.744,P<0.001),软骨细胞凋亡率较高(17.2%±4.8%比5.1%±3.4%,t=6.505,P<0.001)。CRF组体外培养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11.8%±6.2%比3.1%±1.2%,t=4.357,P<0.001),荧光双染技术结果显示CRF组软骨细胞线粒体与自噬溶酶体出现明显的共定位现象,CRF组软骨细胞LC-3蛋白(t=8.944,P<0.001)及Tom-20蛋白(t=6.708,P<0.001)表达均少于正常对照组,电镜结果显示CRF组软骨细胞内出现较多的自噬囊泡吞噬线粒体并降解的现象。结论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出现增高现象,导致线粒体减少,引起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胫骨发育不良。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线粒体 自噬 生长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间接共培养的方式,分析兔膝关节软骨单位对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个月龄新西兰兔6只,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双侧股骨全层软骨组织依次酶解消化获取软骨细胞,联合酶解搅拌消化获取软骨单位。按2×105个/孔浓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实验组:软骨单位接种于上室,软骨细胞接种于下室;对照组:下室接种软骨细胞,上室未接种。分别在第2、4、6、8天提取各组Transwell下室软骨细胞,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增殖率检测。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60±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4.76±2.69)%,t=8.271,P<0.01];第8天实验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5±4.26)%比(42.48±6.06)%,t=7.419,P<0.01]。EdU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46.23±6.17)%明显高于对照组[(32.23±5.40)%,t=3.254,P<0.05]。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76.60±5.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73±6.69)%,t=5.573,P<0.01];第8天实验组增殖率为(64.6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44.35±7.97)%,t=7.722,P<0.01]。结论软骨单位延缓了间接共培养后期软骨细的早期凋亡,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 标签: 软骨单位 软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软骨微环境对软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培养猪软骨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将两种细胞按3:7(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比例混匀,以5.0×107/ml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PGA,直径9mm,高2mm)作为共培养组,相同终浓度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每组各接种3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200μl。全部标本均体外培养12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测对构建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粘附良好。体外培养12周后,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及共培养组均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成熟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及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的软骨在组织学上也教为均匀一致。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在复合物的周边区域形成了均质的软骨样组织,但在近中心区域存在一定量的纤维性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成纤维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未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软骨微环境在体外软骨分化及软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共培养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初级纤毛高表达加速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4周龄SD大鼠40只,体重(98±3)g,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n=20)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1·d-1,n=20),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幼鼠,采用胫骨制作组织学切片比较生长板长度,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初级纤毛表达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两组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至第3代,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初级纤毛表达率及印度刺猬蛋白(Indian hedgehog,IHH)和Wnt/β-catenin通路拮抗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共沉淀检测IHH与GSK3β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组织学切片生长板相对长度变短[(0.51±0.11)比(1.00±0.08),t=16.11,P<0.001],软骨细胞初级纤毛表达率增高[(26.3±5.5)%比(7.6±1.9)%,t=14.37,P<0.001],软骨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多[(7.1±2.0)分比(3.6±1.0)分,t=7.10,P<0.001]。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F组软骨细胞初级纤毛表达率增高[(31.4±8.2)%比(12.5±3.1)%,t=9.64,P<0.001],IHH蛋白表达增多[(1 360±270)比(310±84),t=16.61,P<0.001],而两组GSK3β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195)比(780±140),t=1.30,P=0.200]。免疫共沉淀检测结果显示,CRF组GSK3β蛋白与IHH蛋白在软骨细胞内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结论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初级纤毛表达增多,相关蛋白IHH表达增多,IHH蛋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拮抗蛋白GSK3β存在直接作用,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软骨细胞加速分化,最终导致生长板出现闭合趋势。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软骨细胞 Wnt信号通路 生长板 初级纤毛 印度刺猬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颞下颌关节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髁突软骨细胞自噬功能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2个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所有大鼠均造单侧前牙反模型模拟TMJOA。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颞下颌关节,分别提取两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细胞自噬水平标志物轻链蛋白-3(light chain-3,LC-3)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糖原累积指标糖原蛋白-1和细胞凋亡指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Tunel技术检测两组细胞72 h凋亡率。裂解细胞提取全蛋白,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Ⅱ型胶原、MMP-13、LC-3、糖原蛋白-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并做灰度分析。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和LC-3表达减少,MMP-13、糖原蛋白-1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均增多。实验组软骨细胞的72 h凋亡率[(17.3±4.4)%]显著高于对照组[(5.6±2.1)%](t=10.732,P<0.001);蛋白质印迹法条带灰度统计结果显示,在实验组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量(0.43±0.21)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26)(t=2.409,P=0.043);LC-3表达量(0.09±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39±0.18)(t=3.638,P=0.007);MMP-13的表达量(0.7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0.24±0.10)(t=3.364,P=0.010);糖原蛋白-1表达量(0.68±0.30)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17)(t=2.529,P=0.035);胱天蛋白酶-3表达量(0.19±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05±0.02)(t=3.796,P=0.005)。结论大鼠发生TMJOA时,髁突软骨细胞自噬水平下降、糖原累积增多,软骨细胞凋亡率增高、数量减少,最终髁突软骨组织出现退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自噬 糖原
  • 简介:摘要膜片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获得飞速发展的生物学技术,它通过记录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电流来反映该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

  • 标签: 膜片钳 关节软骨细胞 离子通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