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鼻术后应用臭氧液(臭氧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40例鼻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 70例,对照组 70例,治疗组应用臭氧液冲洗鼻腔。对照组应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分析两组冲洗液对术腔上皮化时间、术腔粘连、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腔上皮化时间、鼻腔粘连、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臭氧液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上皮化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臭氧液,鼻腔冲洗
  • 简介:摘要消化质控是指对消化设备的性能状态、洗消流程、使用操作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质控记录总结成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从而保障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

  • 标签: 消化内镜质控 临床诊断 洗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和实验组(给予辅助治疗)各81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59%vs.75.31%;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内镜 胃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染色、常规对于直肠息肉的病变诊断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直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染色与常规对直肠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病变位置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并将窄带成像、染色以及常规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窄带成像检出的病变样本为 86例,染色检出病变样本 78例,常规检出的病变样本 12例。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窄带成像的对于直肠癌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3.17%、 91.63%、 98.36%,染色为 89.63%、 91.57%、 95.48%,常规为 76.34%、 78.12%、 86.31%,由此可见,窄带对于直肠癌变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敏感度要显著优于染色和常规,而窄带与染色的特异度则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常规。结论:窄带成像在检查过程中,其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状态的鉴别更加准确,能够突出肿瘤性病变与肺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因此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窄带成像内镜 染色内镜 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7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级病理特点;结果72例早期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4±2.4)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77.5%,患者HP的感染率为64.5%,发生淋巴结转移主要是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感染HP的几率显著降低,可能是早期胃癌发生年龄推迟造成的。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特点 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鼻下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研究。 方法 首先应用鼻下云南白药 +鼻腔微型填塞,直接或者进一步应用鼻下电凝 +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出血。 结果 60例鼻出血, 1次治愈 57例( 95%), 2次治愈 3例( 5%),治愈率为 100%。患者痛苦小,随访 1个月未再次出血。 结论 鼻下云南白药 +鼻腔微型填塞对治疗鼻腔前段、静脉性鼻出血就能有显效。鼻下电凝 +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腔较深部位、动脉性出血是最佳的选择。根据鼻出血不同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及难易程度选择有效的方法止血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反复鼻出血的概率。      [关键词 ] 鼻出血;电凝;鼻;鼻腔微型填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慢性鼻窦炎采用鼻手术、传统经鼻外径路手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鼻外径路手术)与观察组(鼻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74.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后VAS评分分别为(1.23±0.98)分、(4.23±1.00)分,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15.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鼻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传统经鼻外径路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12例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的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鼻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1%(<0.05)。结论鼻手术治疗鼻窦炎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其操作简单,具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治愈率高,且术后不易产生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80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应用常规治疗,B组应用消化治疗,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有效率为95.00%,A组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述临床试验,B组消化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2013年9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行鼻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50例行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分析术中操作、术中损伤、手术时间、术后反应、出血情况、住院时间6项指标。结果鼻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鼻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优于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大部分鼻前庭囊肿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揭盖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消化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消化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配合,实验组予以全程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在,经统计P<0.05。结论在消化下黏膜剥离术中,实施全程护理配合效果理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性纳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2例患者均于下实施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对比2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2组患者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均告有效切除,但观察组32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32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采用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方案,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内镜 手术切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早期胃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软件SSPS产生的随机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下黏膜剥离术,对照组应用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9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0%),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癌根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腹腔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自2014年3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腹腔手术的患者600例,其中32例发生并发症,对上述32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予以临床分析。结果上述患者有32例在腹腔围术期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前腹壁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8例,患者术中大出血4例,出血量为(748±73)ml,在分粘时造成漏斗韧带损伤4例,因为子宫肌瘤直径超过(7.4±0.8)cm4例,电凝与缝合不止血,乙状结肠和盆壁粘连遮蔽附件5例,在单极电凝分粘过程伤及左髂外静脉,高碳酸血症患者4例,输卵管峡部断裂患者3例。结论妇科腹腔手术与医师的技术以及手术难度有关,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需要深化医师腔手术的操作与合理的针对差异化适应症。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与检查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与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耳诊治中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耳鼻喉门诊行耳诊治共270耳病例资料。使用设备直径为2.7、4.0mm,角度为0、30、700的硬质耳,PANUSONIC摄像系统,SONY彩色打印机,耳科显微手术器械一套。结果耳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1)外伤性鼓膜穿孔整复15例,愈合14例,遗留小穿孔l例,愈合时问为10~30d。结论在耳下行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去除病变彻底,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 标签: 耳内镜 中耳疾病 微创手术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鼻术后镇痛中使用自控镇痛泵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出104例,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将104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分为各52例的自控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在进行鼻腔手术,进行自控镇痛的芬太尼背景量是0.15ug/kg,需要15min/d的锁定时间,芬太尼的单次剂量是0.04ug/kg,使用ECGHRRSP(O2)对自控镇痛组的所有患者进行监护,常规镇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150~250mg。结果在手术后,常规镇痛组的镇静程度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的镇静程度,常规镇痛组患者对其镇痛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患者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镇静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术后镇痛中使用自控镇痛泵可以明显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镇静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镇痛 自控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进一步探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鼻下鼻窦炎手术的患者102例,将其按照11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5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不同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根据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7.84%vs.27.45%;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4.12%vs.74.51%,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鼻下鼻窦炎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炎 手术患者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