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百年新诗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体之争和古诗与新诗的主体之争。曾长期担任《诗刊》理论编辑的丁国成和专业从事新诗研究的毛翰二人越来越尖锐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值得思考。丁国成在1999年号召写旧体诗的诗人要多读新诗,但在2007年11月“中国诗歌太原论坛”上,他认为毛泽东1957年1月12日《致臧克家等》的信中提出的“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毛翰新诗写作常有现代格律诗适度押韵的特点,但他在理论上越来越倾向于自由诗。2009年他在《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中指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是诗的三种基本体裁,无所谓孰优孰劣,但在2011年却尖锐质疑新格律诗的“合法性”。

  • 标签: 新诗研究 准定型诗体 现代格律诗 汉诗 2007年 新诗格律化
  • 简介: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五假如我有一对速度的翅膀我会飞向广袤的宇宙去了解星球看那星星金光辉煌

  • 标签: 宇宙 诗体 速度 星球 日记 星星
  • 简介:<正>“具体诗”(conretismo)亦译“实体诗”,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流行于欧洲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新型诗体”。瑞士、西德、巴西等国最为盛行。近二十年来此种“诗体”影响欧美不少国家的诗坛。但是,至今还不能确切地讲出它的文学渊源。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不少推论与解释。本文拟就这一诗歌流派作三方面评析。一、“具体诗”的来历有人认为“具体诗”这种诗体产生于拉丁美洲。这种说法有一定根据。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过两位企图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先驱者,一位是智利著名诗人比森特·乌伊

  • 标签: 拉丁美洲 新诗体 诗歌创作 五十年代 三十年代 现代主义诗歌
  • 简介:许总著,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文史哲大系"第83种)。定价:新台币580元。本书是迄今第一部对唐诗体派加以系统研究的专著,既在宏观上建构了唐诗体派理论,又在微观上对各种类型的体派进行具体辨析,在唐

  • 标签: 唐诗 诗体 系统研究 文史哲 定价 建构
  • 简介:音乐性乃诗的灵魂,诗是音乐的文学,音乐的缺席必然使诗的文体特征丧失殆尽。音乐性的底线是节奏,现代新诗写作正在大面积地突破这一底线。台湾诗人詹澈试图以"五五诗体"为新诗"裁制一件适合的衣服"。这一诗体在从容有序中贮藏和蕴蓄更多的内涵,充分的鲜明的中国元素使它丰腴而蕴藉,它维护了诗歌的节奏感,是文化中国的一次认真的诗歌实践。从效果看,詹澈这一谨慎而认真的"试写"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詹澈 五五诗体 《发酵》
  • 简介:本文首次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理论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并指出其在诗体理论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分类理论并作比较,并对白居易何以称古体为"格诗"这个问题作了探讨.二是依据元白的自述,研究其尊古轻律思想的实践历史.并以他们典型个案透视唐诗体裁系统中古近两大类体裁的关系.三是研究元稹的近体诗理论,并探讨元白近体艺术风格与此种理论的对应性,对唐宋两代诗人在近体方面的不同艺术标准这一问题也有所涉及.

  • 标签: 诗歌体裁 艺术风格 艺术标准 无稹 诗体理论 白居易
  • 简介:科学界的实验精神同样可以用于文学界,文体的完美与文体实验休戚相关。没有现代诗体就没有现代汉诗,"诗体重建"是当务之急。詹澈比同时代的中国台湾的中生代诗人更有诗体意识,崇尚诗体实验,近年致力于"五五诗体"的诗体实验,"五五诗体"大致做到"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实际上由13个句子组成,这种方法极像赋的"铺陈扬厉"的手法,詹澈的"五五诗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赋体新诗"。一种成功诗体具备三种形式:符号形式、情感形式和美感形式。这是闻一多的"现代格律诗"在百年新诗史上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詹澈的"五五体"受到今日诗坛重视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现代汉诗 诗体 五五诗体 赋体新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而诗中,东汉李陵诗和《古诗十九首》写亲友离合,但在《诗品·上品》中把古诗放在李陵诗前

  • 标签: 诗体流变
  • 简介:<正>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当中只翁方纲与姚鼐

  • 标签: 宋诗派 五古 七古 陈衍 诗体论 《石遗室诗话》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黛玉以落花自比,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与《桃花行》两诗进行比较和对照,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 标签: 内容修辞 葬花吟题 诗体内容
  • 简介:诗体选择对李杜优劣论具有重要影响。元稹重视新题乐府和排律的创作与其扬杜抑李论的提出密切相关;韩愈追踪李、杜,在用韵、炼字、奇崛化等方面学习杜甫,而在诗体选择上则推崇李白,做到了各有兼得,是其李杜并重的重要原因。在诗文革新中,为革除西昆体和太学体的不利影响,欧阳修对于杜甫有意弹压,而把李白树立为诗文革新运动的榜样人物,对其古体诗和绝句多有学习,是其提出扬李抑杜论的重要背景。

  • 标签: 李杜优劣论 诗体选择 元稹 韩愈 欧阳修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诗体赋从僻经》四言演变而来,屈原的《橘颂》是我国最早的诗体赋作品,经过战国末及两汉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随�

  • 标签: 文体发展 界定文体 诗体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丰富多采的中英诗体来探索其内容结构和运作规律.鉴于英诗是综合型结构,形成诗体中诗节.英语古体诗的音、步、格、律也大体和中诗一样,有其固定的格式.中英自由诗体均为通篇不押韵,亦无固定的格律可循,把诗的外在节奏融会在诗人的情感之中,把诗的韵律充斥在对生活的呕歌之中.中诗英译或英诗中译,虽然受各自诗体的制约,但语言的构造和运作程序依然要严格遵循各自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律,不可生搬硬套,乱了章法.但由于语言有其交际的共同特点,因此,在译诗时可运用变通的手法来揭示诗意,尽量贴切各自诗体的外在需要.译诗不可没有变通,而变通又究竟以何为限度?这主要取决于诗人译作家对中英两者不同诗体的理解深度和词法运用的深浅程度来表现译诗变通的限度.

  • 标签: 诗体运作 格式 用语 章法 诗译结构 规律
  • 简介:一只猫离海不远的地方,阿尔伯特·达农先生独自住在阿米里姆街。他喜欢橄榄和羊奶酪;这位温和的会计,不久前失去了妻子。娜蒂娅·达农患卵巢癌在一个清晨死去,留下许多衣物,

  • 标签: 诗体小说 节选 自住 会计
  • 简介:晏殊诗词语句中多有互动现象,虽有学者以诗词互通来解释这种现象,但对晏殊诗词互动的数量及因果关系仍有可以探讨之处。本文首先统计晏殊作品中诗词互动的现象,继而明确这种互动究竟是诗对词的单向渗透还是词对诗的单向渗透。

  • 标签: 晏殊 诗词互用 西昆体
  • 简介:摘要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不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要通过班级来进行。而作为全面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其地位和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