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对外汉语教材常使用三圆点省略号来表示虚指性省略,即固定结构中的可能性内容省略。从规范化角度出发,国家标准中的省略号应增加“可能性内容省略”这一义项,从而把三圆点省略号规范为六圆点。在此基础上,应将汉语拼音和英文注释汉字中的省略号都应统一书写为六圆点

  • 标签: 省略号 对外汉语 教材 语言规范
  • 简介:“这时”在叙事、操作、论证三种语体中都有分布,在每种语体中又存在多种用法。不同用法之间存在历时语义演变关系,这种演变关系因语体特征上的相似性可以刻画为三条路径,这种演变大致呈现出由叙事到操作再到论证的方向;语义上,“这时”经历了由绝对时间到相对时间,再到逻辑条件的演变路径;形式上,由句内成分演变为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的成分。

  • 标签: “这时” 语体 语义演变 语法化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事务语体中虚词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作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虚词中助词使用最多,其次是介词、连词,很少使用语气词。各虚词小类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事务语体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

  • 标签: 现代汉语 事务语体 虚词 分布
  • 简介: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语体具有多样性特点,科学、艺术、报道、事务、广告、法律、政论等主要领域语体都有分布,但各体分布很不均衡,数量上存在3个梯级;阅读材料的主题、题材、内容与语体典型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 标签: 对外汉语 中级教材 阅读 语体
  • 简介:文章分五个部分讨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鸡公"类词和"公鸡"类词。文章通过绘制语言地图,列举文献例证,对比和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牲畜名及其命名方式后认为,不论是"鸡公"类词还是"公鸡"类词,都是汉语自身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与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关系。最后还简要讨论了五个与本文论题关系密切的问题。

  • 标签: “鸡公”类词 “公鸡”类词 单名制 复名制 共时分布 历史源流
  • 简介: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 标签: 叠词 语料库 翻译汉语
  • 简介: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不相同,这与补语的语义指向有关.根据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差异,可把动结式分成补语的语义指向为述语动作的施事、客体、辅体的三类.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实际上是述语动词与相关体词性词语之间格关系的不同.

  • 标签: 动结式 把字句 重动句 语义指向
  • 简介:文章对从历史文献和共时地理分布中观察到的汉语比较句的类型及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观察到的语言事实既有相互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并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 标签: 比较句 历时演变 共时地理分布
  • 简介:<正>§1汉语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有一种常见的格式,可记作“A以B”。例如:唐代以前长江以北五十个以上洛阳以远十年以来白线以里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割据势力以后划定的临时军事分界线以南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处在A位上的成分是开放性的。这些成分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数量无法穷尽。处在B位上的成分,全都是单音节的。这是封闭性的,仅限于如下17个词:上、下、内、外、里、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远、近、来、往。“以”位于“A”和“B”二者之间,是由古代汉语延用下来的,似应视为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整个“A以B”是名词性结构。

  • 标签: 类事物 围墙 有定无定 拐角 异类 喀什市
  • 简介:<正>主语和表语同形的判断句,由于在修辞上产生某种特殊的表达作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陈望道先生曾把这种修辞现象归入“复叠”修辞格。语法上最早注意到这种句式的大约是吕叔湘先生,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曾作过一些有启发性的分析。然而,正式命名为“同语”,并从修辞特点方面专门作了论述的当推张弓先生。他给“同语”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

  • 标签: 判断句 同语式 修辞特点 主语 老舍 吕叔湘
  • 简介:  凡是主语是受动者的叙述句,称为被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缺乏形态标志,被动和主动有时是同形的.如"伐者""攻者"既可以是施动者(主动者)即施行动作行为者,也可以是受动者(被动者).……

  • 标签: 特殊被动式
  • 简介:“拿”字处置元代已出现,但其发展有着较大的地域差异性,即元代产生于北方,明代才出现于南方。自清代中叶开始直到现代汉语,南方的发展超过了北方,特别是在吴语中,处置“拿”字句几乎完全替代了“把”、“将”字句。

  • 标签: 处置式 “拿”字句 方言
  • 简介:文章通过现状调查及历史考察研究现代北京话连词“和”读“汉”的问题。微观分布的考察以王姓(汉族)、金姓(满旗)、张姓(汉族)、道姓(蒙旗)4户为例。历史考察的时间跨度有70多年,共考察8部具有代表性的辞书及专著。文章还对台湾国语“和”读“汉”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溯源。

  • 标签: 北京话 国音 连词“和” 白涤洲 齐铁恨
  • 简介:辩技千种贵在巧,巧能在一团模糊中找出疵点,在鸡蛋里挑出骨头;巧能四两拨千手,抓住牛鼻子,三言两语,令对方败北。

  • 标签: 调包式诡辩 论题 隐蔽性 论据
  • 简介:<正>北方话里有一种ABC三字组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在元以来的作品中不时见到。如:(1)软兀刺方馋睡着。(《梧桐雨·第四折》)(2)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王实甫《西厢记》)(3)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呼坐下,喝酒说笑。(《红楼梦》九十二回)“软兀刺”“颠不刺”“齐打伙”等都是ABC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在当代文艺作品中更为常见。如:(1)冻了冰,滑刺溜的……(杨朔《三千里江山》22页)(2)怎么晚上刘拴儿胡拉巴儿地跑到你家。(管桦《将军河》303页)

  • 标签: 单音节形容词 后缀 单音形容词 梧桐雨 红楼梦 王实甫
  • 简介:无标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旬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 标签: 时间复句 时间分句 时间表达
  • 简介:“V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多种用法,这是由“起来”自身语义、所处构和作用层面等三个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趋向义“起来”可以用在事件构、处置构和遭受构,直接作用在动词上随动词一起进入构;体貌义“起来”只能用在事件构,作用在句子上,是句子成型后另加的时态算子;方式义“起来”用在描写构,不是后来加入构的具体成分,而是构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生义“起来”使用在判断构,也是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标签: “V起来” “起来” 构式 意象图式
  • 简介: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再A也B”表达式虽然形式唯一,但由于其内部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可分为两种构:增效构和非增效构。两种构在语块A的有界无界、“再”的语义释义、“再A”与B的关系以及“再A也B”结构的凝固程度、构义和解析角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

  • 标签: “再A也B” 构式 增效 非增效 有界-无界
  • 简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提升学生对所学文本内容的内拓和外延,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建构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网络。

  • 标签: 小学语文 主题式 拓展阅读
  • 简介:<正>ABB形容词如软绵绵、亮铮铮等在口语里使用十分广泛,这种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白话小说里活跃着它的身影,元曲更是ABB的鼎盛阶段。宋词里有少量的ABB,唐诗则用得较多。汉魏六朝辞赋、乐府里不时可以见到ABB,先秦楚辞则是ABB集中产生的大本营。笔者从先秦典籍里收罗到35个不同的ABB,它们除了“坦荡荡”和“纠缦缦”以外,全部来自楚辞:

  • 标签: ABB式形容词 楚辞 叠音词 《悲回风》 王逸注 亮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