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破裂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早期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生活能自理)2例,重残(需他人帮助)2例,死亡3例。随访80例,时间9-24个月,病人预后良好7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破裂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交通动脉瘤行微弹簧圈栓塞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33例,次全栓塞2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例。术后死亡1例。18例病人随访6-12个月。复查DSA显示:复发1例,行手术夹闭;余病人未见动脉瘤复发迹象。结论交通动脉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针对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OT)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50例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HOT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及治疗后30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HOT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3±4.1)分和(28±3.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2±2.3)分和(24±2.1)分,差异显著(P〈0.05)。HOT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7±2.3)分和(24±1.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6±4.23)分和(37±2.4)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HOT组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HOT可有效改善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认知功能障碍 高压氧
  • 简介:小脑动脉瘤发病率低。天坛医院827例动脉瘤的资料,小脑动脉动脉瘤仅有2例,占0.24%[1]。山东省立医院一组406例动脉瘤,发现小脑动脉动脉瘤3例,占0.74%[2]。而其中的宽颈动脉瘤则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h"入院。

  • 标签: 小脑前下动脉 宽颈动脉瘤 山东省立医院 天坛医院 剧烈头痛 发病率
  • 简介:对于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眼部症状的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收治的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2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DSA造影检查,确诊后DSA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结论首发症状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考虑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能。及时发现并早期给予相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动眼神经恢复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窥镜辅助下眶路筛动脉结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分析6例在我科实施内窥镜辅助下眶路筛动脉结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手术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病人出院时鼻腔出血均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密切观察及合理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提高内窥镜辅助下眶路筛动脉结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内窥镜辅助 筛前动脉结扎 鼻出血 护理
  • 简介:据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交通、能源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3亿元,同比增长15.4%,占福建省重点项目投资比重29.2%。交通项目完成809亿元、占年计划116.6%,其中铁路、高速公路、普通路桥、港口航道、机场与通信分别完成211.3亿元、405.7亿元、87.8亿元、71.2亿元、33亿元,各占年计戈4110%、115%、131%、143%、100%。

  • 标签: 项目投资 交通项目 福建省 能源 同比增长 高速公路
  • 简介:杨沐是《太湖》老朋友了,这老朋友的定义在于刊物需要一些有异色异彩稿件的时候,她总是能够诚恳而又迅捷地呈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抑或我还并没十分待见的诗歌,让人疑心那些码得齐整细密的字块是否出自某个流水工场的库房。然而,一予拂视,那隐匿方块中的精灵便会蒙封脱然地一个个腾跳出来,身姿鲜活,作态魅惑。

  • 标签: 异色 跳出来 哲思 说谎者 书圣 中国题材
  • 简介:用风格来定义文学作品特点,有时并不准确,那该是一种性格,这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作者的表述状态往往和他的心理类型基因构成之类密切相关,而后天的文化养成和艺术锤炼,只是一种赋饰,再怎么变幻无穷,也无改其本质的内核。

  • 标签: 变幻无穷 基因构成 文学作品 心理类型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庆凭借丰富的创作实绩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同。重庆文学地位的取得是一代代巴渝作家和学者努力的结果,我们今天回望巴渝文学的发展历程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会浮现眼前,邹绛先生便是其最为灿烂的一位。本期"重庆学人·邹绛90诞辰纪念"栏目编选了2篇回忆性文章和3篇研究性论文,目的就是为了纪念享誉全国的重庆当代著名诗歌翻译家、诗人和学者邹绛先生。邹绛(1922-1996),原名邹德鸿,1922年3月20日,生于四川乐山五通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 重庆市 重庆文学 翻译出版 中国作家 中国新诗
  • 简介:摘要随着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孕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策略已得到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孕保健由风险因素评估、咨询/健康促进以及干预三部分组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孕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这些措施包括围孕期叶酸的补充、孕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治疗、性病诊治、遗传咨询、免疫接种、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 标签: 孕前保健 风险因素 不良妊娠结局 干预
  • 简介:周末我常和妻子海边散步,从靠近平安大道的牌楼入,顺着人流穿过荷花市场,再转到海北沿,找一处人少的地方,倚着湖边的栏干,或坐在一家院落门前的石凳上,聊聊天,吹吹风。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经济 旅游景点 前海
  • 简介:目的探讨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1例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三维血管造影资料,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两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流场特征。结果双侧动脉瘤的血流方式一致,但破裂动脉瘤射入流更宽且冲击域分布不一致;最大流速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分布不均,低WSS区域较大。结论血流动力学在镜像的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存在差异,高流速与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破裂出血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学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63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超声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IMT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与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
  • 简介:秋天将尽,我同夫人回了趟老家。趁乡亲们还未过来的空闲,我在院中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侧转身看见她正坐在灶台前烧锅。灶膛中的火苗把她的脸映得红扑扑的。想起她跟我讲过,她很小就帮母亲做家务,5岁看弟弟,7岁烧锅、洗碗。我凝望着她,仿佛看到很多年前一个7岁的小姑娘站在凳子上洗碗涮锅的情形,仿佛看到她将碗打碎的惶恐与自责,而很多年后,当初那个勤劳的乡下小丫头竞成了我的妻。我心潮起伏,钩沉起许多往事。

  • 标签: 《灶前的妻》 小说 文学 朱广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院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院急救目前的现状等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在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内我院院急救科所接受的急救患者病例106例,对这些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院急救的现状等。结果本院救护车配备为良好,几乎车的空车率为27.7%左右,需要进行院急救的病种主要为交通伤、急腹症、治安伤、突发心脏病等。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大一般在18-72岁之间不等,在所抢救的患者中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占58.6%左右。呼叫响应间期大约为10-15分钟左右。结论院急救对临床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院急救时要结合该地区的一些特点,对急救资源予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急救能够真正做到及时有效。

  • 标签: 院前急救 重要性 护理措施
  • 简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