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颈椎前后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spimelocking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 标签: 颈椎 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带锁钢板 前后路减压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前后结合减压固定术在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43例(对照组)和同期接受前后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神经功能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22.0±19.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1.0±8.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56.7±51.3)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6±56.3)ml(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62.1±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4±22.9)d(P<0.01)。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1.0±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结合减压固定术手术复杂术中耗时长但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对于存在有前后压力患者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术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士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58例颈后路减压固定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体位的安放、设备器械的准备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防范。结果颈椎后路手术58台,术中面颧部因受压发红6例,出现轻微水泡3例,尺神经受压麻痹2例,导尿管受压导致尿外渗1例。结论手术室护士在颈椎后路手术配合中的护理管理是颈椎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手术护士 颈椎后路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科12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固定手术,观察术前后椎体形态的变化及下腰痛的改善。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增高(x2=2.01342,P=0.00718),Coob’s角减小(x2=2.1485,P=0.00672)。优良率89.17%。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固定的方法治疗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 标签: 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情况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发现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为24.50°、术后6.1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术前为53%、术后10%,术后12~18个月取除内固定后有2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回复到20%,其余无明显再压缩病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该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10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B组50例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后路减压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l例病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腰椎后路减压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并进行详尽报道。结果早期对1例患者出现腰椎后路减压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论腰椎PKP术后要积极防治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标签: PKP术后 骨水泥渗漏 防治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术中优化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术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对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术患者的术中护理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 固定术 优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38例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正确体位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10个月,症状均缓解,无复发及加重。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椎管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6例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IPELINE可扩张微创通道下后路减压固定手术,统计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置钉优良率及手术优良率;②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VAS)、矢状位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1个月。其中手术时间(95.3±15.3)min;术中出血量(97.1±21.5)ml;住院天数(10.5±1.8)d,置钉优良率100%。术后3天的疼痛VA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疼痛VAS与术后3天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后3天比较有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后3天比较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复查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后第3天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固定手术治疗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微创 通道技术 椎管减压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加L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7年至1994年因脊柱不稳所致严重腰背痛32例转移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追访观察,比较术后效果和存活时间。结果:本组平均存活8.7月,30例病人的病变脊椎得到稳定,术后91病人疼痛缓解,24例麻痹瘫痪者中58%得到至少FralIkell鳜以上功能恢复。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并可有效维持中晚期病人近期脊柱稳定.提高病人存活期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减压 脊柱转移癌 病人 固定治疗 术后 脊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脊柱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减压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手术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脊柱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住院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脊柱功能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脊柱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固定术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 标签: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脊柱骨折 应用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椎弓根内固定腰椎椎体间融合疗效观察方法本组54人,男34人,女20人。年龄54-74岁,平均65岁。病史5-10年。均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腰椎不稳。术前均经3个月正规保守治疗,疗效欠佳行手术治疗。采取后路环形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完全自体骨未包括椎间融合器病例)。结果术前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拍片、CT检查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自体骨)是一种治疗腰椎不稳疗效可靠方法。

  • 标签: 腰椎 融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减压治疗方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50 例患者为对象,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术后效果上看,对照组 患者伤椎高度、触觉评分以及运动评分为( 3.1±0.8 ) cm 、( 53.6±23.3 )分、( 62.2±15.1 )分,观察组为( 5.2±0.6 ) cm 、( 72.4±25.1 )分、( 75.6±16.3 )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76%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方式 能够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前后路减压治疗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前后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胸腰段脊柱结核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后路组与前路组,一组归入20例。前路组应用前路内固定手术、后路组应用后路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方案的临床指标、临床效果情况。结果:(1)后路组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经由手术后,与前路组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角度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2)后路组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经由手术后(95.00%),与前路组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90.00%),其临床效果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行前后固定手术均可取得显著效果,对患者产生的手术创伤无明显差异,故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形式。

  • 标签: 胸腰段脊柱结核 前路内固定手术 后路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F钉内固定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行后路减压、RF钉复位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结果26例均获满意复位,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优良率92.31%。结论腰椎滑脱患者有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CT片显示椎管和根管狭窄时,后路彻底减压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RF钉纵向撑开力及复位拉力大,能撑开椎间隙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可靠;横突间植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内固定 RF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高位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诊断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