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国外区域经济学者将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逐渐开拓出区域经济网络研究这个新领域,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现象和揭示区域经济规律的网络分析路径。目前,国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中的各类网络进行规范的定义和描述,研究这些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网络效应,分析知识、技术等要素在网络中的流动和扩散。

  • 标签: 区域经济 网络效应 复杂网络
  • 简介:“青海现象”特指青海省近些年通过举办中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和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三大国际体育赛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青海现象”特征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 标签: 青海现象 环湖赛 区域经济发展
  • 简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分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的速度在2.2%以上.这个速度与国外学者关于β趋同速度在2%左右的结论相接近.但是,1990-199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系数却为正值,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β趋同,而是出现了分异.就1978-1999年的总体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β趋同,不过β趋同的速度很小,只略高于0.9%.在1978-1999年期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国家的区域政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区域经济格局,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趋同 分异 Σ趋同 Β趋同 俱乐部趋同
  • 简介:区域差异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江西省受周边强经济中心的影响,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突破原来农业大省的发展思路,致力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江西省内部地区差异较1990年明显扩大,而且表现出各地区相对波动较大的特征.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江西1990-2001年间11年来的发展状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将江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江西省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是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

  • 标签: 江西省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偏高—份额模型
  • 简介:宜州,汉代武帝元鼎六年建置,西晋时期初步开拓连贯桂黔沟通京城的驿道,北宋以后,其桂西北政治、经济中心及军事重镇地位益加凸现,地方交通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域内陆路驿道四通八达,水道航运连结黔桂粤港。发达便利的交通使宜州能够与外地的经济、文化及商贸活动进行交流,先进的中原文化、教育、生产技术被引进宜州,对影响和促进宜州地方的文化繁荣、教育兴盛和商业贸易、矿业开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宜州 交通 经济
  • 简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晚清时期,福建地方政府在区域近代化中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对商业税收的榨取和对新兴实业的经营等方面,其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由于政府角色的错位,最终导致了福建近代化的失败。

  • 标签: 政府 近代化 区域发展
  • 简介:东北亚在整个亚太地区最具有一体化特点,其区域经济合作潜力深厚,前景可观.在东北亚区域沿海地带,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跨国的大中城市组成的城市走廓,成为带动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中坚及空间依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相关国家的城市功能、地位、辐射范围都会有较大的调整与变化,对此,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以便合理规划我国的城市战略布局,迎接东北亚新时代的挑战.

  • 标签: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城市体系
  • 简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广东东江流域地域文化类型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文化地理特点。指出流域内发育着个性鲜明的三大文化景观,同时,这三大地域文化类型加上与之相邻的潮汕平原文化又聚合且集中体现在中游文化区——惠府文化之中,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共生现象;最后进一步就文化共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 标签: 文化区 文化共生 东江流域 区域经济
  • 简介:西部大开发对青海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作为青海农业主产区的海东地区只有调整生产结构,走产业化道路,才有出路。本文对海东地区如何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行了分析,并就海东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对策作一探讨。

  • 标签: 区域优势 农业产业化 海东地区
  • 简介:在1945年以前,法苯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化工企业,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私人工业康采恩之一。本文阐述法苯在二战前的"欧洲大空间经济"观,以及这种思想产生、演变的历史背景。文章旨在说明,早在纳粹上台前,法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就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即由面向世界市场转为面向欧洲区域市场。随着纳粹战备经济建设的展开,法苯的欧洲经济观经历了由自由"大空间经济"到军事"大空间经济"的转变。建立、垄断"欧洲大空间经济"是法苯与纳粹政权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 标签: 空间经济 工业公司 私人工业 欧洲区域 德国法 经济观
  • 简介:以网络分析为基础。使用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等指标。评价研究甘肃省的交通网络以及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平均经济——网络直径概念、功能及其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且跨区域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于仅邻域交通对区域经济发晨的贡献率;使用节点连通性和可达性指标可界定出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范围,为整个区域的交通规划和经济区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甘肃省交通呈聚团模式,具有空间自相关性。

  • 标签: GIS 网络分析 连通性 可达性 甘肃省
  • 简介:环渤海地区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该地区毗邻京津大都市,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密度大。但是有很多制约因素束缚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包括行政分割、产业趋同、城市分布不均衡等。为了使该地区得到充分发展,需要进行城市团的划分,并且要进行分级开发。环渤海地区按照区域联系可以划分为沈阳城市团、济南城市团和京津冀城市团等。在发展对策方面需要进行产业整合、城市整合和加强物流建设。

  • 标签: 城市组团 分级开发 环渤海 区域经济
  • 简介:深圳工业化过程中同全国各省区建立起了资金、技术、市场以及人才(包括劳动力)方面的广泛联系.本文基于外来人口指标,构建了深圳户籍人口迁移模型,并加以测度及分析,从人口迁移角度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深圳同全国各省区经济联系强度与两地的人口规模成正比;其次,与两地的交通距离成反比;第三,深圳与全国的经济联系呈辐射状的圈层结构;第四,外来户籍人口数与两地收入差距相关性不明显.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联系格局的其他影响因素,并对深圳加强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深圳 人口迁移 区域经济联系 定量分析
  • 简介:从分析角度上,可以把俱乐部趋同界定为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考虑到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理解并不相同,对于俱乐部趋同的界定除了考虑时空维度以外,还需按照检验方法进一步细分。本文通过对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发现了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及随机型时空俱乐部趋同的存在性,从而验证了本文定义俱乐部趋同的思路是具有实践价值的。

  • 标签: 时间俱乐部趋同 空间俱乐部趋同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 识别
  • 简介: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始干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规划的主要对象、指导思想、理论依据、追求目标、所处阶段等方面比较了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差异,指出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必须遵循整体性、区域性、市场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三效益并重统一、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程序,最后对编制好区域生态经济规划提出了三条建议,即:①加强领导,组织强有力的规划队伍;②抓住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③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 标签: 区域生态经济规划 规划编制
  • 简介:经济区域级差是指由诸多因素构成的能引起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的等级差别。目前,由于客家地区多处于山区,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形态造成了交通不便、土地有限、观念落后等区位劣势,经济尚不发达,迫切需要发展。本文试以经济区域极差理论为指导,从客家地

  • 标签: 经济区域级差理论 客家地区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意识观念
  • 简介: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也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由于黄河、海河、辽河和滦河等多条大河流人渤海,带来许多营养物质,因而水质肥沃,加以海湾深度较浅,地势平坦,适宜养殖的范围广,是发展海洋农牧化的良好基地。渤海其它海洋资源也相当丰富,素以三大池(鱼池、盐池、油池)著称于世。但过去在开发渤海过程中,没有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盲目开发,导致近年来一些珍贵的鱼类绝迹,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化发生变化,渔业资源衰退。

  • 标签: 环渤海区域 海洋经济发展 战略选择 中国 海洋资源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