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TR-Band止血器和XEMEX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TR-Band组(n=55)和XEMEX组(n=55),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感。结果PCI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带和XEMEX止血器均能成功止血止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血肿、麻木、紫绀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疼痛感觉和皮肤压力性溃疡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桡动脉止血器均能有效止血,使用TR-Band止血器对穿刺口周围皮肤损伤小,疼痛的程度低,舒适程度较高。

  • 标签: PCI TR-Band止血器 XEMEX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介入术后Neptune贴片压迫止血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行PCI术应用Neptune贴片压迫止血患者20例,观察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并观察患者舒适度,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PCI术后应用Neptune贴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19.6±5.6)min,制动时间(1.79±0.65)h,1例术后腰背酸痛,1例出现动脉穿刺点少量渗血,及时发现后给予调整,无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PCI术后应用Neptune贴片压迫止血对缩短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eptune贴片 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动静脉内瘘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应用观察及比较。通过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法和弹力绷带结合纽扣(橡皮纽扣)法的比较分析,得出弹力绷带结合纽扣法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内瘘止血方法的结论。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压迫止血
  • 简介:随着介入治疗的推广,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已成为一种诊断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DS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因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压迫止血器 皮肤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克里丝汀·德尔菲在《主要的敌人:女性压迫的唯物主义分析》中,从女性介入的独特生产关系—家庭生产方式中找到了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使对女性问题的分析深深地扎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领域,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找到了结合点,为解决当时女性主义面临的理论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唯物主义女性主义 家务劳动 家庭生产方式 克里丝汀·德尔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均经后正中入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结合减压和(或)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例,时间4-36个月,2例病人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予以射波刀治疗后,改善1例,无效l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基本手术方式,椎体部分切除术对于脊髓前方压迫的部分病人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瘤 脊柱 脊髓压迫 减压术 椎板 椎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常用止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术中采取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采取垂体后叶素止血,对两组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分别为55.5±19.1ml和66.4±8.4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方面不存在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效果良好,且不影响患者术后卵巢功能。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 止血 子宫动脉阻断 垂体后叶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无效时、而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经验。结果咯血患者经过非止血药物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论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肠科术后出血的处理预防措施及止血药的使用进行分析,以减少术后出血量,避免大出血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肛肠科术后出血进行统计整理,总结常规的预防措施,术后大出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对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临床常用止血药进行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禁忌等方面的对比。结果蛇毒类血凝酶更推荐于围手术期止血

  • 标签: 肛肠术后出血 止血药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分类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的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血浆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步血浆凝集,需要5~15min;第二步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约在2h内完。血浆中PF3、PF4及CD62P对血小板的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的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2%与5%的DMSO冻存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可进行功能分类,即因子释放类和血块收缩类;止血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血浆凝集阶段第二步为血栓形成阶段,两类血小板分别参与不同的止血阶段,经典的止血机理值得商榷;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的DMSO做进行冻存。

  • 标签: 血小板 功能分类 止血机制 冰冻 个性化 因子释放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气压止血带时,通过改进止血带袖带制作方法观察改良后的方法对止血效果、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及平均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制作改良的下肢止血带。择期行下肢膝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各50例。传统组在患肢大腿上1/3处先用1张石膏棉纸缠绕肢体皮肤,缠上止血带,再用绷带缠在止血带上加以固定;改良方法组将自制改良止血带缠绕在患肢大腿上1/3,将反折面向上反折固定保护止血带。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平均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方法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平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使用改良气压止血带可以减少止血带皮肤损伤情况发生,并可缩短操作时间。

  • 标签: 改良气压止血带 下肢手术 止血带皮肤损伤 平均操作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气压止血带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因此对电子气压止血带在手术中的操作细节以及安全使用的问题存在许多争议。为了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安全使用,本文就电子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和目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电子气压止血带 安全使用 研究现状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余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酸药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又分为三组,分别使用40mg奥美拉唑、40mg泮托拉唑以及800mg西咪替丁;而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任何抑酸药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通过进行胃镜检查,对患者止血效果做出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以及西咪替丁组的止血率分别为94.2%、85.4%以及67.3%,对照组为30.5%,使用抑酸类药物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十分显著;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组与西咪替丁组、泮托拉唑组与西咪替丁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抑酸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明显好于H2受体拮抗剂。

  • 标签: 抑酸药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对124例次复杂的自发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找到鼻出血部位后给予局部填塞、压迫、电凝、热凝等方式止血。结果124例中98例一次性治愈未再出血,10例患者出血点不明确,再次明确出血点后成功止血,8例再次出血予再止血后血止。结论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后局部压迫、电凝治疗出血部位,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是目前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 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