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应用压迫止血器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接受脑血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展开分析,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手工压迫止血)及试验组(n=30,压迫止血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较短,P<0.05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及压迫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抽取2021.03-2022.03于本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计88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布分设组别,范例组(绷带加压包扎,n=44);探讨组(压迫止血,n=44)。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手部肿胀程度及止血效果。结果:探讨组止血时间短于范例组、手部肿胀率低于范例组、止血效果优于范例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术后应用压迫止血相较于绷带包扎止血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手部肿胀率,可推广。

  • 标签: 冠脉造影 压迫器 绷带加压 包扎止血 手部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后采取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3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性内瘘穿刺,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采取环形压迫止血方法的对照组以及实施局部压迫止血的观察组各19例,对比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表明,观察组按压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及次数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各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幅度减少(P<0.05)。结论:对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在内瘘穿刺后采用局部压迫方式止血效果较优,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大幅度减少。

  • 标签: 不同压迫止血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后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后采取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3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性内瘘穿刺,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采取环形压迫止血方法的对照组以及实施局部压迫止血的观察组各19例,对比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表明,观察组按压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及次数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各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幅度减少(P<0.05)。结论:对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在内瘘穿刺后采用局部压迫方式止血效果较优,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大幅度减少。

  • 标签: 不同压迫止血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后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并以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以填满宫腔纱布方法治疗止血,观察组产妇用宫腔球囊开展压迫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出血时间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止血率,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并发症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 产后出血 止血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压迫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来我院接受桡动脉介入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桡动脉介入术 穿刺压迫止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奥美拉唑+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每组36例。对2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三腔二囊管 压迫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压迫止血方案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的止血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RI治疗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A组)采用螺旋式压迫穿刺点止血(术后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1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另外80例(B组)采用螺旋式压迫穿刺点止血(术后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2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术侧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 h、12 h的疼痛及舒适度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4 h、术后12 h的SpO2值分别为(96.6±0.7)%、(97.8±0.5)%,均高于B组的(96.2±0.6)%、(97.6±0.7)%(t=3.88、2.08,均P < 0.05);术后2 h,A组和B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2 h,A组患者的心理、生理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总分分别为(23.64±3.02)分、(12.64±2.05)分、(68.25±6.04)分,均高于B组的(22.20±2.96)分、(11.38±2.47)分、(64.42±6.71)分(t=3.05、3.51、3.79,均P < 0.05);术后2 h,A组和B组患者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 h、12 h,A组患者的NRS评分分别为(2.51±0.58)分、(1.75±0.76)分,均低于B组的(2.95±0.63)分、(2.31±0.71)分(t=-4.59、-4.82,均P < 0.05);术后观察,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低于B组的20.00%(χ2=4.11,P < 0.05)。结论TRI术后采取2 h开始松解1圈、间隔1 h旋转1周减压至完全解压的方式压迫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保证术侧肢体供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手术后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止血技术 桡动脉 止血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肝活检术中,组织取材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脏损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超声引导下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各种肝脏疾病住院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包括61例弥漫性肝实质病变和7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于肝活检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部位的异常血流信号,如有出血性信号则行超声引导下压迫止血,直至出血信号消失。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即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弥漫性肝病组和局灶性肝病组分别有36.1%(22/61)和40.8%(29/71)的病例出现损伤性出血。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局部压迫止血,所有的出血信号最终都消失,2组的止血时间中位数均为2 min,2组间出血率和止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沿穿刺针道的肝脏损伤性出血在肝活检术中是常见的伴随情况,即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出血信号,并引导有效压迫止血,即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成为肝活检术中取材后的常规措施,可能会有助于避免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肝活检 出血 止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给予患者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本次选取7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并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舒适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舒适度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舒适度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压迫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控压力弹力绷带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时间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8月内进行研究,挑选我院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患者69例,以奇偶数字法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不同护理后成效。结果: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绷带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另一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患者进行动脉压迫止血绷带予以止血,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出血时间、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获得广大患者一致认可,其止血效果体现良好价值。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绷带 持续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4月~2022年9月介入术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观察舒适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情况(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以及社会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舒适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压迫止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压迫止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3月~2022.3月期间本院8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入42例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作为干预组。对比两组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安全性较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 织胶、壳聚糖等。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直接与创面上的红细胞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块,它的止血过程不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已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中小管径血管吻合、神经外科的中硬脑膜修补、各类软组织修补、骨科中骨折的黏合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和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患者,单单使用常规外科技术止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止血材料性能,才能合理、有效应用。

  • 标签: 止血材料 止血机制 止血效果 材料性能 吸收
  • 简介:摘要:《瞧瞧那些梦想家》是由Imbolo Mbue于2016年出版的一部关于婚姻、移民、阶级、种族的首篇小说,荣获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它讲述了一对年轻的喀麦隆夫妇在纽约过上新生活的难忘故事,当时经济大萧条正在颠覆经济。他们逃离了有着悠久殖民历史的喀麦隆,满怀期待地来到了被大家誉为伊甸园的美国。它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实现他们的梦想。出乎意料的是,种族压迫深深植根于精神、宗教和教育之中。面对越来越困难的环境,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离开美国。

  • 标签: 种族压迫 精神 宗教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诊胃镜止血止血、药物喷洒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给予急诊胃镜止血止血,观察组(40例)给予急诊胃镜止血止血联合药物喷洒治疗,并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 胃镜止血夹止血 药物喷洒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价值 护理
  • 简介: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氨基多糖,学名为[ (1. 4) -2-乙酰氨基-2-脱氧-β -D-葡萄糖]。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带阳离 子电荷的碱性多糖,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昆虫等的外壳中。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可生物降解,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生物工程等领域。近年来由于其诸多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应用前景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壳聚糖分子结构中的氨基基团比甲壳素分子中的乙酰氨基基团反应活性更强,使得该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并能进行化学修饰反应。因此,壳聚糖被认为是比纤维素具有更大应用潜力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本文对壳聚糖、以及壳聚糖改性机理、改性方法、改性壳聚糖在止血材料中的相关应用、止血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 标签: 壳聚糖 改性 止血海绵 止血材料
  • 简介:摘要情景导入—循证—团队—拓展(situation-evidence-team-development,SETD)教学方式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学教研室自创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短学时的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掌握程度。本研究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非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的外科学创伤止血(stop the bleed,STB)训练为例,阐述了SETD教学方式在STB训练中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学生训练后理论考核成绩和课前课后止血操作技能自信度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STB理论考核优秀率(≥80分)为92.6%(50/54),及格率(≥60分)为100.0%(54/54);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学生课前课后操作技能自信度,发现学生课后的压迫止血自信度从(3.22±1.21)分提高到(3.96±0.69)分、包扎止血自信度从(2.78±1.22)分提高到(4.07±0.86)分、止血止血自信度从(2.67±1.33)分提高到(4.09±0.7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可见,SETD教学方式能够在保证理论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止血操作技能自信度,进而提升短学时技能训练的整体效果。

  • 标签: 外科学 SETD教学方式 创伤止血训练 教学改革 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