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破和自然破结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12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产妇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患者行人工破)与对照组(64例患者行自然破),两组产妇分娩中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5.6%,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评分8~10分例数,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产妇分娩中给予人工破结合自由体位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破膜 自然破膜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母婴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覆与非覆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98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置入全覆和非覆金属支架的不同,分为覆组合非覆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成功插管率均为49(100%)例,全覆组并发症20.41%,非组总发生率为6.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金属支架的植入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具有显著效果,但全覆支架需要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覆膜支架 非覆膜支架
  • 作者: 刘文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7-12-22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
  • 机构:处女模闭锁有称无空处女模,是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应其早期临床无特殊症状,初诊易被漏诊,故在次讨论处女膜闭锁的临床表现与B超影响学联系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慢性硬下血肿患者,对其均采用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护理的满意度高,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硬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硬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误诊 预后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原发性肾滑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肾滑肉瘤患者分别为25岁女性和27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肿瘤平均长径为8cm,呈灰白色均质状肿块伴出血、坏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相对一致的梭形和圆形上皮样细胞呈交错状、片状分布构成,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显示为疏密相间的梭形细胞伴分支状薄壁血管。瘤细胞间边界不清,细胞质少至中等,细胞核呈空泡状,伴有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1例可见似肾母细胞瘤中的始基样成分,为边界较清、结节状排列、圆至卵圆形细胞团。免疫组化表达上皮膜抗原(EMA)、CK、CD99、BCL-2、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SMA、MyoD-1、WT-1、CD10、HMB45。原位荧光杂交SYT双色分离探针标记均见SYT基因重排阳性。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腹腔内肿瘤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10个月仍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肾滑肉瘤罕见,易发生于年轻成人,形态表现与一些肾脏儿科肿瘤、间叶性肿瘤和肾细胞癌有交错;充分取材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融合基因检测可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滑膜肉瘤 组织学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硬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硬下血肿患者共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硬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法 安全性 适应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壳聚糖伤口护理在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皮肤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伤口护理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伤口护理应用于皮肤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质量,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壳聚糖伤口护理膜 皮肤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硬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内-中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内-中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内-中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手屈肌腱Ⅱ区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腱周完整性,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腱/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手术结果。方法对2014—2017年我院收治经头部CT证实的CSDH共7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73例(93.59%),5例复发(6.41%),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慢性硬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硬下血肿新生包膜中的新生血管生成受损和血肿腔局部异常炎症反应在其病情转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包膜未成熟的“渗漏”血管形成及血肿的不断扩大。通过干预血管修复及纠正局部异常炎症状态,可能找到一条保守治疗CSDH的新方法。本综述拟分析近年来慢性硬下血肿发病机理,评价目前关于药物保守治疗潜在的获益人群,并依据可能的发病机理,探讨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硬下血肿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的变化及优劣。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和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性的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性的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性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法可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性的不足,且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患者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镜检查。结果45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患者的诊断当中采取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宫腔镜 绝经期 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支架治疗医源性颈动脉损伤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2016年期间收治3例因透析管道导致的颈动脉患者的诊疗情况,3月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支架,均无假性动脉瘤形成,颈动脉血流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覆支架治疗透析导管导致的医源性颈动脉损伤安全有效。

  • 标签: 覆膜支架 透析导管 医源性 颈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使用口腔修复材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96例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prf口腔修复材料,观察组使用CGF口腔修复材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骨厚度、植骨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骨厚度、植骨厚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和14.5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使用CGF口腔修复材料的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慢性硬下血肿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慢性硬下血肿老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为25例,予以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要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硬下血肿老年患者实施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治疗作用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改良 单孔引流术 并发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手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下血肿并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及联合组(37例),对照组给予钻孔引流术及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手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相较单一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疗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在特发性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性肾病患者66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3)。两组都常规应用醋酸泼尼松,实验组加用环磷酰胺。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磷酰胺疗法对特发性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机体指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疗效 环磷酰胺 醋酸泼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