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牙垫在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例使用活动牙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牙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乳牙期前牙不仅影响美观及口腔的咀嚼功能,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早期矫治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避免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牙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

  • 标签: 乳牙 反牙合 早期矫治
  • 简介:病史:患者,男,孪生兄弟,1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身体健康。在9岁半时兄弟俩曾经因为“地包天”采用了活动矫治半年。其母及外祖父有前牙[牙]。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活动矫治 孪生兄弟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FrankelⅢ矫治器对前牙牙[牙]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牙]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前牙[牙]儿童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8.2岁,用FrankelⅢ矫治平均时间9个月,将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FRⅢ治疗后,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ANB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RⅢ矫治器对于功能性及轻度骨性[牙]疗效显著,宜在替牙早期开始治疗。

  • 标签: FR Ⅲ |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6例成人前畸形正畸矫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正畸矫正适应症、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16例成人正畸患者经5个月至1年半的治疗、牙列排齐,颌解除,覆颌覆盖正常,面型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成人前牙的正畸矫治,只要掌握其适应症,设计合理,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正畸矫治
  • 简介:摘要:乳前牙,俗称“地包天”,表现为上颌的个别乳牙或多颗乳牙咬在下颌乳牙的舌侧。乳前牙大多是由于不良的喂养姿势、口腔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而造成下颌前伸,最终形成乳前牙。在乳牙期矫治,因乳牙根短,反覆浅,反覆盖程度轻,对上下颌骨的影响小,此时只要儿童配合,矫治相对容易,能较快地纠正乳牙。本文针对儿童乳前牙的病因、预防及早期矫治做一综述。

  • 标签: 乳前牙反合 预防 早期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矫治乳前牙的成功要素。方法将60例前牙患儿分两组,分别使用上颌双曲舌簧垫矫治器和上颌导弓式垫矫治器矫治。结果所有配合患儿经2~5个月矫治,均完全解除,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两种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关键是恢复了下颌的正常位置从而解除

  • 标签: 乳前牙反合 矫治 疗效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以将拉普拉斯变换推广到高阶为出发点,提出矩、矩概念及其作用法则,证明了与之相关的几个基本公式。

  • 标签: 变换矩 反矩 合矩
  • 简介:本文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及28名正常青少年咀嚼肌肌电图的检查,发现唇腭裂术后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如下:(1)姿式位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增大;(2)ICP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较弱,患者咀嚼功能低下;(3)边缘运动中肌肉活动不协调;(4)嚼、颞肌SP延长;(5)各种功能运动中,两侧嚼、颞肌肌电活动对称性差。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肌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牙]应用和前后变化。方法选择牙期骨性[牙]矫治患者7例,恒牙期患者2例(12岁以下)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结果SNA角增加4.1°,ANB角增加5.2°,NA-PA增加5.0°,A-VL增加6.0mm,SNB角减少1.1°,B-VL减少0.2mm,1-SN增加6.1°。结论面罩式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 标签: 前方牵引 骨性反[牙合]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活动联合治疗颌机理、疗效。方法20例前牙牙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7-14岁,采用固定活动联合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疗程10-12个月。矫治完成以后所有患者均解除反覆,反覆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达到正常前牙的覆、覆盖,建立了中性偏远中的磨牙关系。结论固定活动联合治疗治系统治疗颌简洁、高效。

  • 标签: 联合 反合 Ⅲ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牙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牙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牙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后牙(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牙)畸形,可引起关节、肌肉、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本文针对后牙(牙)的病因和机制及其导致颞颌关节的功能和结构性改变,后牙(牙)与TMD的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及早期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回顾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标签: 后牙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 下颌运动
  • 简介:一例前牙伴重度牙列拥挤的矫治报告黄素华,杨四维左:矫治前右:矫治后附图矫治前后模型比较一、病例报告患者杨×,女,12岁,因"地包天和牙不齐"求治。临床检查:,唇向低位,埋伏阻生,上前牙段和及拥挤,上颌前部基骨发育不足,下前牙唇倾,反覆Ⅱ度,中性,...

  • 标签: 牙列拥挤 矫治前后 上前牙 反合 病例报告 远中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前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正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内接收的126例前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选患者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下颌中切牙角、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变化情况,并采用Eichner分类法评价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下颌中切牙角较治疗前均显著变小(P<0.05)。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牙患者经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后下颌中切牙角、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均显著改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逐渐恢复,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前牙反合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 牙齿美学
  • 简介:摘要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和文献分析,认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兼夹瘀滞为胃食管流的主要病机,治疗应标本兼治,既应重视脏腑,理气健脾,又需重视清除局部痰瘀,以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临床以半夏厚朴汤二术郁灵丹治疗可获佳效,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反酸 嘈杂 噎膈 吞咽不利 中医药疗法 经验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