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汽车发动机在批量生产中,通常应用由普通旁通阀调节机油压力的机油泵,但是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应用体积流量可调节的机油泵最多可节油3%。这种可调式机油泵在轿车发动机上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步推广应用到商用车发动机上。本文简要介绍轿车和商用车应用的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便使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能从中了解这些新型可调式机油泵的使用及其维修方法。

  • 标签: 机油泵 可调式 汽车发动机 轿车发动机 节油 汽车维修行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80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颌面部 化脓性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发病人群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5年来收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病因、发病人群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首位,其次为腺源性及其他感染。发病人群特主要有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幼儿,及医疗条件较差或发病初期未重视的患者。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常因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初期未重视,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局部病灶,还需要关注全身情况,并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 标签: 口腔颌面 间隙感染
  • 简介:本文总结了可调式下肢消毒牵引支架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方法,包括用物与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方法。认为下肢骨折手术消毒时应用可调式牵引支架既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消毒时间,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该支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牵引支架 骨折 下肢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根据透析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观察组实施低温可调钠透析,比较两组透析后肾功能、血钠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透析后仰低血压发生例次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例次。结果两组透析后肾功能、血钠变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透析后低血压发生例次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例次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低温可调钠法能够有效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可调钠 透析 低血压
  • 简介:为了适应不同路况车况,针对某多轴重型车辆,设计了阻尼连续可调油气悬架,利用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主要阻尼阀的数学模型,在对其结构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悬架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及台架试验,验证了阻尼连续可调功能的可行性及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悬架系统阻尼力与比例溢流阀电压成正比,通过对比例溢流阀电压的控制实现悬架系统阻尼连续可调,为后续的基于整车平顺性的阻尼连续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油气悬架 阻尼连续可调 阻尼数学模型 台架试验
  • 简介:摘要探讨咽旁间隙感染并发肺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例咽旁间隙感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早期症状、体征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结果5例均康复出;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预见意识,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大大提高咽旁间隙并发肺栓塞的治愈率。

  • 标签: 咽旁间隙 肺栓塞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 标签: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 抗生素 脓毒血症
  • 简介:目的分析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河北省赤城县妇幼保健院腹股沟疝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55±3)min;住院时间3~7d,平均(5.0±1.0)d。术后疼痛9例,其中切口疼痛7例,均发生于术后24h内,术后3d内疼痛均缓解。长期疼痛2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缓解。随访3~12个月,无复发,无慢性疼痛。结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 疼痛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对23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扫描。手术采用经口内径路8例,经颈侧径路14例,经颈腮腺径路1例,其中2例患者切除部分下颌骨。结果良性肿瘤19例(82.6%),恶性肿瘤4例(17.3%),肿瘤主要为腮腺和神经来源。23例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3年,恶性肿瘤中死亡2例,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无瘤生存至今,现大部分病例仍在随访中。结论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及肿物的性质选择手术的径路,达到既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完整切除肿物,又能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咽旁间隙 肿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临床意义,为颞下间隙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随机选择5例健康者(对照组)与5例成人尸头颈部(研究组)进行研究分析,详细观察颞下间隙的形状特点,进行解剖学研究,度量出其面积大小、长径大小以及横径大小。结果经过研究观察发现,颞下间隙的形状存在不规则的特点,研究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是(1034.48±3.29)mm2、(10056.01±2.03)mm2,对照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是(345.86±1.92)mm2、(356.64±1.74)mm2。两边的结构、颞下间隙相互对称,在面积、径长以及横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发现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能有效辨别出颞下间隙、咽旁间隙,在CT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中,茎突、翼外肌、翼突外(内)侧板对其具有积极的意义,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标志。结论在颞下间隙疾病的治疗中,颞下间隙断层解剖学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颞下间隙 横断层面 解剖
  • 简介:针对含间隙的两自由度弹簧-质量分段振动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开展了研究.首先,解析确定了分段保守自治系统发生同相和反相模态运动的初始位移,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了分段振动系统的模态频率,及其在位形空间模态曲线.然后,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系统的非线性模态曲线和模态频率,与本文获得的解析模态频率比较,说明本文的结果较等效模态频率有更好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系统的非线性模态个数会高于系统的自由度数目,系统可能发生内共振,而产生多余模态.多余模态运动是两振子同向振动中含有异向振动,说明多余模态是在同相模态运动和反相模态运动之间转换的模态.

  • 标签: 分段线性系统 非线性模态 模态频率 多余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