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时分步分段吸痰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04例吸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采用定时分步分段吸痰,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部感染发生率、日吸痰次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09%(16/55),低于对照组的51.02%(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切开患者的日吸痰次数为6(3,6)次,未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日吸痰次数为1(1,2)次,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日吸痰次数为(6.56±2.96)次,少于对照组的14(11,19)、3(3,7)、(15.40±3.7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时分步分段吸痰可以减少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烧伤 吸入性损伤 吸痰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小儿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解剖和生理均不成熟。小儿吸入性损伤后往往病情重,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变化快,病死率极高,临床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本文就小儿吸入性损伤的原因、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儿童 诊断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 为了促进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品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现在我们生活的空气质量不达标,有些地方的空气甚至达到了重型污染。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吸入很多的有害气体。部分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就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 标签: 雾化 治疗 方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雾化吸入治疗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气溶胶输送环境和方式,目前已有《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但是由于雾化吸入步骤繁琐,药品繁多,很多呼吸机不支持雾化吸入治疗,同时雾化吸入的疗效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呼吸机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加温湿化、人工鼻和过滤器的使用等,往往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对呼吸机造成损坏。为规范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技术的临床应用,避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共同讨论,得出本临床路径,为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实际操作和给药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医疗负担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尽管人们对吸入性肺炎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缺乏明确的定义或诊断标准。本文对吸入性肺炎的概念、发病特点、病原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肺炎,吸入性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病理生理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诊所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设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纳入研究样本为本诊所就诊8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将84例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对症治疗,研究组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诊所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雾化吸入疗法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社区诊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矽肺患者使用氧气吸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 2019年 1 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 2019 年 12 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矽肺患者 66 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 2组,实验组 33 例,用氧气吸入治疗,对照组 33 例, 用常规治疗 ,对两组的肺功能水平和血气指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水平和血气指标均优 于对照组( 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 ( P<0.05), 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矽肺患者使用氧气吸入治疗,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并且 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 标签: 矽肺 氧气吸入 肺功能水平 血气指标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2例经呼吸道吸入甲醇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和救治过程的回顾性分析,提示重度甲醇中毒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应早期识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并控制其进展,及早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抢救生命;在动脉血气结果指导下,反复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减轻视神经损伤,避免重度酸中毒死亡,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甲醇 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视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建议,在同时符合一定情况时,可尝试在全身抗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吸入性抗菌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用的抗菌药物制剂,以往国内抗菌药物雾化吸入都是采用静脉制剂。2016年出台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但其理由存疑。静脉制剂是否可以用来雾化吸入?临床医生存在困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其应用价值和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9.06——2020.03期间就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72名,采用非盲平均分成两组后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前者经口吸入,后者采用面罩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而后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满意度、肺部呼吸功能状态。结果:实验组中对象经治疗后期呼吸功能状态要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对治疗措施满意度评价要比常规组明显更优,比较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治疗选择面罩雾化吸入能减少不适感提升对象的呼吸效率,整体治疗满意表现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面罩吸入 经口吸入 糖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差异。 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 CNKI 、 VIP 、 CBM 、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8 篇文献共计 690 例患者进行了 Meta 分析。 结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疗效更好。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儿童 哮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 76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尾号单双数分为试验组( n=38)和常规组( n=38),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方式,包括吸氧以及止咳、祛痰等药物,常规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试验组则实施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儿咳嗽、呼吸急促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常规组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少, P<0.05。结论 针对哮喘患儿实施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哮喘症状,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可行性和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雾化吸入方式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取64例急性咽炎者(雾化吸入治疗)加入研究,因护理法不同分为1组(常规护理)、2组(综合优质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依从性评分均增高,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大(t=1.987,P=0.026

  • 标签: 急性咽炎 雾化吸入 综合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死亡引发的肺脏损伤性改变,探讨吸入氢气的脑死亡大鼠的肺相关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只,体重200~300 g,将其随机分成3组:脑死亡组(BD组,n=7),用缓慢颅内加压的相关研究方法对其建立脑死亡的模型,模型成功后吸入氮气、氧气混合的气体(50%O2+50%N2)90 min;假手术组(S组,n=7),除了不给予硬脑膜外的颅内加压外,其他处理同脑死亡组;脑死亡吸入氢气组(BDH2组,n=7),脑死亡模型制备成功后吸入氮气、氧气、氢气混合的气体(2%H2+50%O2+48%N2)90 min。大鼠脑死亡成功后(0、30、60、90 min)测定动脉血气值,收集对应的动脉血和肺组织,检测其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测定其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行肺损伤程度观察,计算肺组织损伤评分(LIS评分)。血气分析组间比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其他指标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组比较,BD、BDH2组氧合指数(PaO2/FiO2)值(301.3±31.0、352.9±29.0)、肺组织中SOD活性[(10.64±1.25)、(12.8±2.17) U/mg蛋白]、ICAM-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4.76±0.89、2.89±0.65、5.92±1.03、3.0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40、4.983、3.732、4.237,P<0.05),BD、BDH2组肺组织中MDA含量[(7.52±1.34)、(5.99±0.64) nmol/mg蛋白]、血浆IL-8[(538±140)、(423±64) pg/ml]及TNF-α的浓度[(796±213)、(569±158) pg/ml]、LIS评分升高[(9.28±2.25)、(4.70±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3、10.079、9.759、4.021,P<0.05);与BD组比较,BDH2组PaO2/FiO2、肺组织SOD活性、ICAM-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40、4.983、3.732、4.237,P<0.05),肺组织中MDA含量、血浆IL-8及TNF-α的浓度、LI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3、10.079、9.759、4.021,P<0.05)。结论脑死亡使大鼠肺脏发生损伤性的改变,而吸入2%氢气能够减轻脑死亡所诱发的肺脏损伤。

  • 标签: 脑死亡 肺损伤 肺脏保护 氢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尘肺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33例尘肺患者视为对照组,采用药物药物进行治疗,另取同一时期、同一疾病的 36例患者视为实验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收治疗,治疗后比较治疗疗效。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②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 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较无差异 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1秒用力呼气统计与用力肺活量比较存在差异 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尘肺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尘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