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42患者,42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眼和21例非屈光回退眼,采用OrbscanII系统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前表面曲率半径以及后表面曲率半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中央角膜厚度方面,两组患者在同一时期的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表面曲率半径方面,前两组在同一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力回退组患者术后1周后表面曲率半径显著显著(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而非回退组术后1周的后表面曲率半径显著小于(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在前表面曲率半径方面,两组在同一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全角膜向前膨隆可能是导致LASIK术后视力回退的原因。

  • 标签: 角膜 LASIK 近视眼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有关因素。方法对124例不同类型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远期及近期的疗效进行随访并分析。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期与远期治疗率分别是86.29%和79.03%,其中继发性外斜视术后远期复发率最高,具有双眼视功能者治愈率最高,无眼位回退现象。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与手术原则和设计,双眼单视功能,患者自身因素,术者的技巧及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

  • 标签: 外斜视/外科学
  • 简介:摘要间歇性外斜视在青少年常见,其发病机制不明,术后回退率高。其术后效果回退可能与手术方式、手术年龄、术前斜视度、术前屈光度、术后早期眼位以及联合非手术治疗等有关,但目前对此的相关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然而术后早期眼位过矫、联合非手术治疗可以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回退的风险。(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18-123)

  • 标签: 间歇性外斜 手术治疗 术后效果
  • 简介:高速铁路建设中箱梁架设成为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与此相适应,不同厂家不同形式的移、提、运、架设备纷纷出现,而作为完成箱梁架设任务的关键设备的架桥机有辅助下导梁式、步履式、定点提吊式、运架一体式等形式,本文介绍了辅助下导梁式架桥机导梁回退架设工艺、施工步骤,总结出一套宝贵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方案的灵活性,节约施工成本,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辅助下导梁式架桥机 梁回退架设 架设工艺 施工注意
  • 简介:摘要为实现在紧急情况下将碳化靴与三轨脱离,保证正线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完成,天津地铁2号线对受流器进行了改造,且效果良好。

  • 标签: 受流器 电客车 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2例(180眼)近视患者进行LASIK术。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6.00D,78眼;Ⅱ组-6.00~-9.75D,56眼;Ⅲ组≥-10.00D,46眼。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wk、1、3、6、12mo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小区直径。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3mo裸眼视力0.5~1.5(平均0.95±0.27),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Ⅰ组正常眼(术后屈光度数<-1.0D)76眼(97.4%),回退眼(术后屈光度数≥-1.0D)2眼(2.6%);Ⅱ组正常眼49眼(87.5%),回退眼7眼(12.5%);Ⅲ组正常眼29眼(63.0%),回退眼17(37.0%)眼;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组,因此,在高度近视的LASIK手术度数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屈光回退率,随度数的增加而给予适当的过矫,以期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近视眼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ICL和LASIK治疗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择了2018年4月至2023年9月53例患者,分为ICL治疗组(28例)和LASIK治疗组(25例)。结果:结果显示,ICL治疗组的感知质量得分显著高于LASIK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ICL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LASIK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方面,ICL治疗组的满意度高于LASIK治疗组。结论:综上所述,ICL治疗相比于LASIK治疗在感知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 标签: ICL,LASIK,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或欠矫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2009年已行LASIK术后屈光回退或欠矫的患者,再行LASEK治疗其屈光回退或欠矫,随访1~2a,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眼屈光度变化,探讨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及欠矫的安全性、疗效及二次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28例(46眼)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6w时裸眼视力达1.0以上者42只眼,≤0.8者5只眼,≤0.5者1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LASE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只眼Haze反应Ⅱ级。结论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及欠矫的疗效满意,预测性好,安全可靠。

  • 标签: LASIK LASEK 术后屈光回退及欠矫 再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08/2008—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400例2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噻吗洛尔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置管方法在小儿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按投硬币把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小儿外科科住院患者需要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分成2组,分别采用2种置管方法,正面为观察组121例采用改良穿刺法,反面为对照组131例采用传统穿刺法。对两组患儿穿刺时回血率及送管成功率进行对比,并进行穿刺回血送管成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在回血上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送管成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χ2=10.834,P<0.01,回血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血管分级呈负相关;送管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置管方法、血管分级、穿刺部位呈负相关。结论采用旋动针芯与外套管,并适当回退针芯约1~2mm后穿刺法可以提高穿刺送管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置管方法 回退针芯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LASIK术后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的时间长短对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双眼接受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32例(64只眼),随机分为临床试验组32例(32只眼)和对照组32例(32只眼),术后每组患者双眼中任选1只眼观察。两组术后常规抗生素滴眼液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试验组应用噻吗洛尔连滴3个月,对照组应用噻吗洛尔连滴1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的等效球镜度(SE)及角膜前移量差值(Dif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7.030,3.250,P=0.000,0.010),屈光状态(SE)和Dif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时间较长(3个月)者能够较好地预防术后的屈光回退

  • 标签: 近视,高度 LASIK 回退,屈光 噻吗洛尔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原因,并使用ICL植入术矫正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方式获取样本资料,数据自2018年1月-12月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盲选法下对样本数据中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实验组/n=45,给予参照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给予实验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治疗,指标对比选择视力、屈光度、疗效。结果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指标比较,在治疗前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理想,P<0.05;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之后出现屈光回退的问题,采用ICL植入术进行矫正,对于视力和屈光度进行治疗,整体疗效较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ICL植入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屈光回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L植入术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矫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兰州爱尔眼科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后出现屈光回退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屈光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明显更低(P<0.05);结论:ICL植入术能有效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的屈光度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ICL手术 屈光回退 屈光度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