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的中国观念是中国国际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一个方面。国际的中国观念要求充分利用法学理论的观点,并采用国际关系与国的跨学科研究,寻求适当的国际认识。就当前而言,中国适于采取一种尊重现实、基于现实的国际观念,并进而探求这种观念的理论阐释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所宜采取的现实主义国际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和思考国际存在时秉持务实求实的精神,在国际关系的情境中准确而科学地认知国际,避免过于乐观的理想主义迷思,也要避免国际虚无主义,不能将国际仅仅看成没有确定性的实证道德;二是分析国际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观点,认识到国家权力与权力体系对于国际发展变化的核心作用。通过确立国际的现实主义观念,可以加深中国国际的理论化程度和实践针对性,并进而为形成国际治的中国理论创造条件。

  • 标签: 国际法 观念 中国 理论 实践
  • 简介:国际国际交往中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和规则,是国际关系的准则。作为国际中核的"国家责任"则体现了国际的强制性,是保证国际主体遵守国际规范的重要法律手段,它不仅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稳定国际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作为对国际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强力工具而促进国际的发展。迄今,"国家责任"不仅扩大了其主体范围,且从传统的国际不法行为之责任发展到跨界损害责任,而跨界影响的国家责任更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 标签: 国际法 国家责任 跨界损害 跨界影响
  • 简介:本文拟从国际角度对网络安全进行研究。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引发大量国家之间的纠纷和摩擦,这凸显了现有网络安全国际律规范的不足。尽管早于1988年始,国际社会就开始了对于网络安全的国际进程,但是现有网络安全国际律规范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体现在专门针对网络安全制定的国际律规范数量较少,效力不高,而传统国际如何适用于网络空间仍存在较大争议。这一现状的背后反映出国际规制网络安全问题所存在的政治、法律和技术困境。自2010年开始,我国开始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国际进程和国际治理活动,发挥了日趋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破解当前网络安全国际立法和治理的困局作出贡献。

  • 标签: 网络安全 国际法 国际造法 中国
  • 简介:随着所应对的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的日益复杂,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在决议中创设具有普遍性的新的国际规则,即决议造。基于《联合国宪章》中部分规定的“隐含的授权”,以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客观需要,安理会既有的决议造实践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应当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安理会决议造本身与国基本制度相悖,并且,国际院亦无法通过司法审查对其进行必要的制约,因此,安理会决议造并不得任意地进行,而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

  •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 决议造法 《联合国宪章》 国际法基本制度 国际法院
  • 简介:英法"扇贝之战"及我国东海执法演习引起了国内外对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关注。海军参与海上执法拥有国际基础,《公海公约》和《海洋公约》及多个国际律文件都明确了军舰的执法地位。国际实践中,虽然美国早期曾禁止军队执法,但随着海上事务的多样化,现今无论其立法还是实施中海军都已深深地介入执法,而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更是以立法形式赋予海军人员执法权力。目前,虽然仍存在政治、外交及技术上的顾虑,但都不足以成为禁止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理由。

  • 标签: 海军 执法 国际法基础 国际实践
  • 简介:妇女人权的法律确认过程不论是在联合国还是在国家层面均历经艰辛。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于妇女人权的法律保护有着促进性的作用。当今对于妇女人权的保护无疑已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国际人权公约因其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其下所设立的监督机制,而成为保护妇女人权的重要的国际律规范。国内也成为保护妇女人权的第一道防线。但仍要指出的是,对社会性别观念的认知和接受,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内立法来说,所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变革。

  • 标签: 妇女人权 国际人权公约 国内立法
  • 简介:国际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从渊源上看,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从体系上看,它主要包括国际基本理论、领土国际、居民国际国际海洋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外交关系、外层空间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渗透一些国际的基本常识。

  • 标签: 政治生活 国际法 教学 国际海洋法 国际组织法 国际人权法
  • 简介:我国强化南海渔业权之国际保护具有完全的正当性,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表明:我国在南海九段线内享有自然资源主权,我国渔民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为强化南海渔业权的国际保护,须适度调整“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原则,转而实施“积极开发,强化主权,欢迎合作,争取和平”之方针;须大力宣传并主张我国渔民在南海之传统捕鱼权,积极行使我国对南海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权,对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时采取经济制裁,对经常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当运用对等报复措施,努力争取《公约》明确肯定历史性规定.

  • 标签: 南海 涉外侵权 渔业权 国际法保护
  • 简介:对“艺术”、“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品”这一组关连概念在国际性法律文件中的表述、界定以及规范的梳理、探讨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与文化艺术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相同或类似概念的内涵,也将有助于中国“艺术”体系的建构。因此,理清“艺术”、“艺术品”、“艺术价值”等概念在国际表述中的脉络,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艺术类文化遗产以及发展现当代艺术,均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 标签: 遗产保护 艺术品 艺术价值 国际法
  • 简介:近年来自然灾害以及环境破坏的不断恶化致使大规模环境流离失所者产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环境流离失所者逐渐为各国所重视和关注。本文旨在结合各家学说观点,重新对环境流离失所者的概念、法律地位予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当下环境流离失所者保护措施的利弊,并以2012年10月启动的"NansenInitiative"作为契机,提出解决环境流离失所者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缔结国际性公约。

  • 标签: 环境流离失所者 国际法 国际公约 Nansen INITIATIVE
  • 简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在此背景之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亦得到快速发展,这具体体现在大量的国内立法和条约实践、"软"规范和司法实践当中。统一持续的国家实践逐渐形成,同时国家也承认其法律拘束力——针对具有严重跨界环境损害风险的拟建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是一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作为一般性规范其已发展成习惯国际:但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一国际义务,除了已经形成共识的一些基本要素,相关规则仍在发展中,当涉及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的具体程序时,各国依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以及未来世代保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当代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存在的意义和演进的节点。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估 跨界环境损害 风险防范原则 《埃斯波公约》 乌拉圭河纸浆厂案 习惯国际法
  • 简介:信息化、大数据、全球化时代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中国国际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法治中国建设更加需要国际治,中国学者应尽快通过践行问题导向、坚持中国立场、运用法理表达、注重实证分析来创新中国国际理论与制度。

  • 标签: 法治中国 国际法 国际法研究 实证分析
  • 简介:专业认知有助于学生认识国际专业的性质、特点、社会价值以及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行国际教学对于专业认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认知培养在具体教学中缺位,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国际专业认知能力。

  • 标签: 专业认知 国际法专业 本科教学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海上贸易史,附近海域的沉船如同巨大的文物宝藏库。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远比不上陆上文物的保护力度。通过对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的法律原则进行解析,针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问题,反思中国现行的法规与政策,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水下文化遗产 国际法 法律原则
  • 简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的一个主要的变化便是其法制化(Legalization)程度的加强。[1]国家已经创造出大量的法律制度(LegalRegimes)以规范此前属于政治领域的事务。毫不奇怪的是,这种法制化潮流使得国家面临着设计法律机制(LegalMechanisms)的问题,以解决此前属于政治领域的问题。但是国家富于创新,它们对政治问题适用法律手段解决导致了国际适用的新形式。国家已经扩展了国际组织的运

  • 标签: 政治问题 Legal 法律拘束力 当事方 人权事务委员会 争端解决机构
  • 简介:在利比亚战争中,西方国家开创了以“保护的责任”为理由,通过安理会授权干预以推翻一国合法政权的先例,对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基本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叙利亚内战从根本上说仍属于一国内部事务,西方国家则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到叙利亚问题上,以强行推动其政权更迭,使得“保护的责任”面临着既要保证在联合国授权下履行对平民的保护义务,同时又不得违背不干涉内政这一联合国体制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困境.

  • 标签: 保护的责任 人道主义干预 叙利亚危机
  • 简介:作为甲午中日议和的首度谈判,广岛谈判因日方宣称中方使节"全权不足"而破裂,令清政府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参考国际著作可以发现,广岛谈判时中方的全权证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国惯例不符。其表层原因在于清朝官员不熟悉国际,深层原因在于清廷高层不愿放权。当时的局势,则让日方抓住"全权"问题不放,刻意促成谈判破裂,这与十年前的天津谈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标签: 甲午战争 议和 广岛谈判 全权证书 国书
  • 简介:我国是目前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三服务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必然需要用某种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在现有各主权货币中,选择用人民币对我国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取得发行收入,还可以减少我国的汇率风险和外贸交易成本,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同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影响力,使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断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它不仅涉及国际,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我国的相关国内进行修改和完善。本笔谈的核心就是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国际中关于主权货币国际流通与争端解决的基本规则,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对我国现行的现金法规、支付结算法规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应该构建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纠纷解决制度,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监管制度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等。围绕着这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法律问题,我们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际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将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提供给读者,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的研究,并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法律问题 国际法 货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人民币跨境流通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科举改革期间,国际成为科举考试内容,进入了普通士人的知识视野。科举考试中的公法试题以晚清传教士的国际译本为知识依据,除了对应试者进行一定的知识考察外,依据国际建言中国外交、对国际与传统经义进行会通诠释,也是最为多见的考察内容。这些国际试题与答卷,以及相关的应试参考资料,呈现了一种特定的知识样貌,反映出清末国际知识的存在形态。

  • 标签: 国际法 科举考试 知识传播 知识形态
  • 简介:现有国际,特别是海洋对岛屿建设,特别是对人工岛礁建设的法理研究明显滞后。本文试图以当前中国在南中国海进行岛礁建设而引发的地区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热议为背景,探讨主权国家在领海内依托所控制的岛礁进行岛礁建设在国际上的法律效力及其局限性;从动态国际国际关系的角度入手,提出主权国家和平建设、开发、利用岛礁应该考量并遵循的三个国际维度:即符合现行国际秩序的原则、地区主义的原则、遵守国内的原则,以期为今后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建设、开发、利用岛屿提供国际的法理支撑,更好地地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

  • 标签: 岛礁建设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