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 标签: 歧义句 语法分析 句法结构 结构层次 语言结构 现代汉语语法
  • 简介:本文探讨了单独作谓语的动词,即光杆动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光杆动词最主要的特征是:语法功能丰富而自由;语义具体实在;语用上倾向于选择口语化、常用词汇.

  • 标签: 谓语动词 语法 语义 语用 光杆动词 反语
  • 简介:语义语法与表达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政论文翻译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原因,为政论文的翻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

  • 标签: 语义 语法 表达 政论文
  • 简介:<正>2009年秋季,云南省启动高中新课程方案,2012届高三毕业生参加了新课程的首届高考,倍受关注。所考英语试题是新课标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稳中有变,一方面,充分体现课改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考查并重,以真实的语境为核心。另一方面,试题难度有所增加,题目看似容易,一般考生要得高分却很难,完形填空文体是说明文,而不再是夹叙夹议,短文改错难度特别大,省平均分不到2分。

  • 标签: 英语高考 新课程 短文改错 课改精神 完形填空 教学成绩
  • 简介:语法语义特征具有认知和功能两方面的理据,功能特征以人类认知为基础,认知特征要受到功能特征的制约。相容特征是能使一组词语在语义上相关联的共同的语义要素;区别特征是从一组具有相容特征的词语中提取出来的,能够在分布、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等方面相区别的语义要素;功能特征依赖结构或语境而存在,所以又叫做附属特征。

  • 标签: 相容特征 区别特征 附属特征
  • 简介:Quirk是英国著名学者。他于1972年与其他学者写出了一部权威性语言著作GCE;十三年后又写了CGEL,后者比前者更具深度和广度。为了学习和研究Quirk的著作,本文仅从语法语义上对CGEL中的第八章“状语”,包括导言、修饰性状语、从属状语、评注性状语、连接性状语和综述作简略评介,并与GCE作比较,说明两书立说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情况,以期对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启迪。

  • 标签: 状语 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 句法特征
  • 简介:本文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有疑而问的疑问句进行考察,着重探讨此类疑问句的问域、问点、预设及其恰当性问题.文中认为,疑问句的问域总是由包含若干命题选项的析取式及询问标志所构成,问点可以通过对不同命题选项的比较来确定,只有所有预设均为真的疑问句才存在真解答,只有符合恰当性要求的疑问句才能顺利地得到真解答.

  • 标签: 有疑而问 问域 问点 预设 恰当性 疑问句
  • 简介:本文从传信范畴与情态范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语气副词“毕竟”,认为可以将其解释为“强调事实或本质的语气副词”。“毕竟”在有转折关系的语段中表结论,具有反驳、辩解的元语用法;在因果关系的语段中表原因,具有提醒、说服的元语用法。

  • 标签: “毕竟” 语义模式 事实或本质 元语用法
  • 简介:引语是一种涉及语言内容的指示形式,分为开放式引语和闭合式引语。闭合式引语通过句法补充为单称词项,行使指称功能,直接贡献于所在句子的组合性真值条件内容,是一种语义现象。开放式引语蕴含丰富的语境意义,集中体现引述目的,更应看作是语用学问题,涉及人们如何以言行事。在引语研究中择取一条语用路径,就要以引语的指示属性为出发点,将引号视为语用标示语,以刻画引语意义和话语内容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闭合式 开放式 指示 c-内容 i-内容
  • 简介:网络流行语“也是醉了”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含义,即轻蔑义、吐槽义、沉醉义。“也是醉了”自其出现便被迅速复制和传播,这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语用需求、强大的网络平台、开放的社交媒体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 标签: 语义 语用
  • 简介: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把"简直+是"结构在共时平面上假设为"简直句"系统的典型形式,把其他结构的"简直句"看作是这一结构分化出来的变体形式.通过大量实际语料的统计分析,逐一考察典型形式与变体形式的句法语义关系并试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简直句"的语义语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 标签: 简直 转换 省略 感情色彩
  • 简介:文章对“起码”表“最低限度”这一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最低限度”是特定量级上实现的把握性最大的一种情况。“起码”在交际中能够维护会话合作原则质的准则,用来引出说话人最有把握的话语内容。“起码”维护质的准则的语用功能蕴含说话人的肯定态度,构成的句子具有断言功能。

  • 标签: 副词 “起码” 量级 最低限度 质的准则 断言
  • 简介:英语是意义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语言。英语语法填空题中语言的语义决定着语言的语法结构;而语法结构又反过来对语义的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两者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在做语法填空时要时刻牢记所填词的语法结构要与句子的语义相一致:同时,也要注意符合语义的词是否符合句子的语法结构。

  • 标签: 语法结构 语义 结构关系 例析 空中 英语语法
  • 简介:先秦连词“而”语法语义考察陈宝勤在先秦汉语中,连词“而”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特别灵活。历代语言学者都对其进行研究,解说纷坛,释义众多。例如:清代袁仁林在《虚字说》中说:“‘而’字之声,腻滑圆溜,有承上起下之能,有蒙上辊下之情。惟其善辊,故不拘一处,无...

  • 标签: 语言单位 语义关系 语法功能 语法语义 中心语 谓词性
  • 简介:现代俄语功能语法的基础一语义已经不再是纯粹语言学领域的内容,它涉及逻辑学、认知学、心理学及语用学等学科。本文提出了狭义语义和广义语义的见解,为现代俄语功能语法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空间。

  • 标签: 内容 语义 意义 意思
  • 简介: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感的生成得到了语义学和语法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广义修辞学理论显示:语义语法层面的通感研究仍有可深化的空间,似可在对通感技巧解释的基础上,补之以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阐释,从功能上拓展通感的阐释深度与广度。

  • 标签: 通感 语义阐释 语法阐释 修辞阐释 对比
  • 简介:目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结构形式为纲,语法点的安排分散,不够系统、科学、实用,不符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探讨了以语义范畴为纲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因和范围,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 标签: 语义范畴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目的
  • 简介:“糟了1”最初是一个松散结构,由动词“糟”后接动态标记“了”,表示“用酒糟腌制了”,后泛化为“糟蹋义”,属于行域范畴。“糟了2”句法位置后移,用作形容词性谓语和动词补语,表达“糟糕义”,具有评价性功能,属于知域范畴。用作话语标记的“糟了3”不仅表达意外之情和否定态度,还常常与建议、批评、指责等言语行为连用,属于言域范畴。语义泛化、句法位置、主观化、使用频率和双音化作用是“糟了”语法化的重要动因。

  • 标签: “糟了” 语义演变 三域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