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25例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6例发生尿崩症,3例脑脊液漏,4例电解质紊乱,2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垂体腺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cm×1.8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ng/m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泌乳素 妊娠 垂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00例的MRI资料,甄测垂体与瘤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术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无功能型腺瘤垂体位置多为平侧关系,生长激素型腺瘤垂体组织多为垂直上下关系,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组织恢复不够满意,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型腺瘤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 磁共振成象
  • 简介:侵袭性垂体腺瘤(IPA)因其侵袭性生长,手术全切率低,复发率高,治疗非常困难,其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诊断差异性很大。蝶窦的气化程度、鞍膈的坚厚程度和鞍膈孔的大小、海绵窦内侧壁先天缺如或缺损等因素都会影响垂体腺瘤的生长,因此,解剖结构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解剖学基础。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学
  • 简介: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V级。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瘤 鞍底骨质 垂体癌 蝶鞍扩大 垂体瘤转化基因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其诊断明确,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miRNA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垂体腺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早期垂体腺瘤miRNA的获取多来自手术切除的组织,近些年随着血清miRNA检测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垂体腺瘤miRNA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组织miRNA 血清mi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我院56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提高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63-02
  • 简介:由于垂体腺瘤的临床特殊性,其在临床上也相应地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就由不同专科的医生共同协作来处理,这包括内分泌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眼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之间的密切协作。

  • 标签: 垂体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导航确认下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结果术中无定位错误病例,无大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病例。肿瘤全切除178例,次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病例,2例围手术期鼻腔大出血,治疗后好转。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无恶化。结论内镜结合导航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导航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扩大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 单鼻孔蝶窦入路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科经行经鼻蝶手术的95例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在术前对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预判并行预见性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针对并发症相关的护理。结果95例患者中,13(23.6%)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脑脊液鼻漏2例;鼻腔出血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尿崩症3例;电解质紊乱1例,经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和干预,所有患者症状均好转。结论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成功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及时观察和护理能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经鼻蝶入路 生长激素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98例患者,其病理结果均为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分别行内分泌学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垂体MRI。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8.6%(77例),次全切除率16.3%(16例),部分切除率5.1%(5例)。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者18例,激素水平较术前下降或完全恢复至正常者35例;发生脑脊液漏6例,其中4例经腰大池置管后治愈,另外2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治愈,暂时性尿崩5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创、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肿瘤 手术 经鼻蝶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腰大池外引流对经鼻蝶垂体腺瘤患者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患者术前行腰大池外引流(引流组),140例患者术前未行腰大池外引流(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Wilson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对比2组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情况。结果19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引流组54例,除1例无脑脊液流出者,其余患者术中引流脑脊液40~80mL;术中发生脑脊液漏3例(5.6%),常规给予修补鞍底+腰大池外引流,术后均未再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3.7%),1例行腰大池外引流、1例予修补鞍底+腰大池外引流,均治愈。对照组140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54例(38.6%),常规给予修补鞍底+术后腰大池外引流治疗,49例痊愈,5例术后再次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7例(5.0%),1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6例再次手术行脑脊液漏修补+腰大池外引流,均痊愈。两组患者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引流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3,P〈0.01)。结论术中鞍膈及蛛网膜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能是经鼻蝶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前行腰大池外引流,术中腰大池外引流释放脑脊液可降低蛛网膜张力,减少鞍膈和蛛网膜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进而降低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 标签: 垂体肿瘤 鼻蝶手术 脑脊液漏 腰大池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创旋切治疗乳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创旋切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块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的瘢痕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26.7±5.3)min;平均出血量为(6.5±1.8)ml;肿块均被切除干净;均未见瘢痕或只留有轻微瘢痕。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肿块切除干净、不留瘢痕或瘢痕轻微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微创旋切 乳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2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病理改变分为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应用RT-PCR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和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VEGFmRNA的表达水平比非侵袭组显著增高(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均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并且HIF-1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6,r=0.890,均P〈0.05)。结论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 标签: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侵袭性
  • 简介:垂体脓肿是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误诊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垂体占位性病变仔细辨别。目前认为经蝶入路手术、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替代是治疗的关键,而最近鼻内镜下清除垂体脓肿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垂体脓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垂体脓肿 诊断 治疗 入路 经蝶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