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大脑中动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45天后大脑中动脉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头痛呕吐的频率次数、精神意识障碍的发作次数以及癫痫的发作次数、是否有脑积水。结果组间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优于对照组73.8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5.63%比较,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通过微创性及降低术中血环栓塞时间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脑内出血、头痛呕吐、精神意识障碍以及癫痫的发生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究讨论。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动脉A1段动脉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动脉A1段动脉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1段宽颈动脉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血管、术中动脉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动脉A1段动脉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血管内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及联合胎心监护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6年 10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彩超检查并住院分娩的晚孕期孕妇 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由 140例正常妊娠孕妇组成,观察组由 60例缺氧胎儿组成,对比两组孕妇彩超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 MCA)、脐动脉( UA)阻力指标及胎心监护结果。结果:观察组 MCA中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S/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 UA的 PI、 RI及 S/D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胎心监护的胎心异常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联合胎心监护,可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对孕妇分娩结局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彩超 胎儿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缺氧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样本,在采取急诊措施的同时,对其加以护理。观察该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风险(私自拔出管道等)发生情况。结果该患者住院时间17d,出院时病情稳定。入院时开始心理干预,3d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明显缓解,7d后,不良心理状态完全消失,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未发生私自拔出管道等风险。患者未发生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应加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在采取急诊措施的基础上,从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等多角度入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 标签: 急性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岭脑梗死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 2014年 6月— 2016年 8月期间共接收 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岭脑梗死,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实施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分水岭脑梗死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效果显著,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我院180例晚孕期单胎孕妇进行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参数测量,及测量两者对应参数的比值,与胎心监护相关联。结果通过多途径评估提示28例胎儿宫内缺氧,单一胎心监护假阳性54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途径评估胎儿宫内缺氧,能提供更准确的预见性诊断。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胎儿宫内缺氧 胎心监护 脐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究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改善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护理的相关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体征变化及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动脉介入术与开颅术在脑动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脑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5.79%,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42.11%,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与开颅术相比,脑动脉介入术在脑动脉治疗中的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术 开颅术 脑动脉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的10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实验组患者再加以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对比分析WKY大鼠和SHR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拉伸力学特性,为预防高血压提供生物力学基础.取5月龄正常WKY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20个,5月龄SHR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20个,试样以0.5mm/Min的实验速度进行纵向拉伸实验.WKY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组拉伸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应变大于SHR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组(P〈0.05),SHR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弹性模量值大于WKY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P〈0.05).WKY大鼠大脑中动脉和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特性,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拉伸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

  • 标签: 高血压 SHR大鼠 WKY大鼠 大脑中动脉 力学特性
  • 简介:摘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典型表现为撕裂样胸痛或腹痛,伴频死、窒息或休克等。 对于自述无高血压病史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后背部剧烈疼痛时进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33岁男性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