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分娩评分在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20例,未行动态评分的分娩情况为A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20例,行动态评分指导处理的分娩情况为B组。结果两组中头盆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在动态评分的指导下积极处理后头评分有明显增加。两组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在剖宫产率、产钳助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评分可指导产程的正确处理、减少梗阻性难产率、减少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在分娩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头位评分 头位 分娩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分娩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产程异常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分娩产程异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52例,对这52例分娩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和分娩异常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研究导致产妇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观察,出现分娩产程异常的患者主要有7例,占有比例为13.46%,当产妇怀孕周期在42周以上、胎儿体重在3495g以上的时候,分娩产程异常发生率比较高,随着产程异常症状的出现,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提高。结论要想降低头分娩患者产程异常发生率,在产妇生产之前,要根据产儿的体重等情况选择出最合适的产妇分娩方法,当出现分娩产程异常问题的时候,要及时为患者进行助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母婴健康的机会。

  • 标签: 头位分娩 产程异常 52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监护孕妇在计划分娩的时间内,完成自然分娩。降低剖宫率,减少母婴近远期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6月163例产妇,实行计划分娩监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行计划分娩监护,163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分别为7°12′,31′,3′24″,8°11′。各产程明显短于《妇产科学》第7版;其中早8-18时分娩114例占70﹪,19-24时分娩11例占6.7﹪;0-7时分娩38例占23.3﹪。结论对每一孕妇,除骨产道是不变因素外,其它因素都是相对可变化的,胎儿成熟以后应积极创造条件,变异常因素为正常因素,经阴道计划分娩是可行的。

  • 标签: 计划分娩 产程监护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难产的识别、处理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难产病例2497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病例1007例。结果难产2497例,其中1179例采用徒手旋转胎术,89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17例阴道助产分娩;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旋转胎成功率94.04%,宫口近全或开全时成功率42.40%。结论持续性枕横和持续性枕后所致难产,采用徒手旋转胎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于活跃期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施术为最适时机,成功率高。

  • 标签: 头位难产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胎头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难产应用徒手旋转胎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选取徒手旋转胎的方式进行胎方位调整,对照组选取胎吸引术进行胎方位调整,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神经行为(NBNA)得分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自然分娩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NBNA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徒手旋转胎的方式有利于帮助产妇减轻痛苦,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徒手转胎术 头位难产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时干预难产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单胎难产产妇5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征法分为2组,即适时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每组286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139例(48.60%),对照组自然分娩88例(30.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比例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17例(5.94%),对照组发生58例(20.28%),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适时对头难产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可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缩短产程,而且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分娩 产程 适时干预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我院妊娠合并脐带绕颈(无其他高危因素)产妇288例与同期无其他高危因素、无脐带绕颈妊娠产妇就经阴道分娩率、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结果有脐带绕颈组经阴道分娩率低于无脐带绕颈组(p<0.01);胎儿窘迫发生率略高于无脐带绕颈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别(p>0.05)。结论单纯头先露合并脐带绕颈可经阴道试产,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但产程中需严密监测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

  • 标签: 头位妊娠 脐带绕颈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头难产,减少产伤。方法选择80例入院时盆评分6-7分的初产妇,随机平分两组,A组用产程图及分娩评分法联合监测产程,及时处理异常产程;B组常规产程观察并处理异常产程。结果A、B两对照组出现异常产程和产程中出血量多少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产程图及分娩评分法联合监测产程,能早期识别难产的形成原因及严重程度,及早采用预防或干预措施,减少母儿损伤。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程图 头位分娩评分法 产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先露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待产妇女产前经B超诊断和产后证实头先露脐带绕颈的19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以同一时期的无脐带绕颈的2674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脐带绕颈1周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脐带绕颈3周或伴有绕肢体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脐带绕颈的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就会越高,脐带绕颈3周以上并伴有缠绕肢体的情况则需要建议产妇通过剖宫产分娩

  • 标签: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脐带绕颈 分娩结局
  • 简介:难产发生率高,据报道占分娩总数的81.63%,在处理中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本文就2年来我院难产分娩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难产发生率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2日住院分娩2015例,初产妇1679例,经产妇336例。其中,1913例,占94.94%;

  • 标签: 分娩方式 头位难产 难产发生率 吸引器 住院分娩 产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头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也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开展深入探究。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120例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式分析模式对产妇难产成因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同时,结合产妇的难产情况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结果 枕后、枕横为导致产妇难产的关键成因。结论 在分娩中,导致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枕后、枕横,若是无法有效处理,会对母婴形成负面影响,采取适合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对母婴所产生的危害。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产出现的原因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难产产妇40例为样本,将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顺产产妇40例,归于对照组。比较产妇临床表现,探究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巨大儿、宫缩乏力、脐带原因、产道异常、枕后、枕横难产的常见原因。在临床表现、盆评分、产程时间比较中,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产与胎位置具有一定联系,应结合产程与胎儿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分娩方式。

  • 标签: 头位难产 分娩 枕后位 枕横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初产妇分娩产程图临床观察,及时掌握产程进展。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治的初产妇100例异常产程图的产妇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100例正常产程图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对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产程图中潜伏期、活跃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实验组中剖宫产、阴道助产也较对照组高。结论严密观察产程,正确的描绘产程图,对于及早识别难产,指导临床处理,减低母婴并发症非常重要。

  • 标签: 初产妇 头位 产程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胎低置胎盘产妇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分娩的300例单胎低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根据是否试产把患者分为试产组(n=150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n=150例),按照分娩前接超声检查胎盘下缘距宫颈口位置将患者分为低置胎盘a组、低置胎盘b组、低置胎盘c组,观察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低置胎盘a组选择阴道试产比例为10%,b组为24%,c组为66%,行阴道试产的产妇成功分娩率为84.67%,且低置胎盘a组试产成功率比低置胎盘b组和c组低,胎盘距离内口≥20mm时,阴道分娩出血量均比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20mm不能作为孕妇选择性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临床医生要认真检查、评估,从而挑选最佳的分娩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胎脐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70例单胎脐绕颈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胎心监护、产时羊水性状、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等方面与同期分娩的无脐绕颈单胎70例产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脐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阴道助产明显高于无脐绕颈组(P〈0.05或0.01)。结论脐绕颈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是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绕颈 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判断的分娩评分法,并探讨其对判断初产妇持续性枕横、枕后分娩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拟定新式分娩评分法。对164例诊断为持续性枕横、枕后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式分娩评分法总分小于70分者,90.63%行剖宫产术,大于80分者90.32%经阴道分娩(P〈0.01),无一例严重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式分娩评分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与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在改善难产产妇分娩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搜集986例难产产妇(2018.03-2023.02)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9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96,常规护理+产程护理)。观察两组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成功率、产伤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统计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及新生儿行为能力(NBNA评分),记录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成功率(83.06%)及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52.04%),产伤率(4.23%)及胎儿窘迫发生率(1.81%)低于对照组(32.24%、11.84%),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可提高头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产伤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新生儿行为能力,缩短疼痛及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

  • 标签: 产程护理 头位难产 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产采用徒手胎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将506例单胎,持续性枕横、枕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及枕后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徒手 胎头 旋转术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徒手胎旋转术适时应用于难产对提升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160例难产孕产妇,源自于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使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方式,研究组给予徒手胎旋转术,就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不良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难产的孕产妇适时使用徒手胎旋转术,能有效提升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头位难产 孕产妇 徒手胎头旋转术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加力助产术在经阴道分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难产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气囊加力助产,对照组采用徒手旋转胎,比较两组产程、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Apg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加力助产术可以显著提高头难产中产妇的临床效果,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气囊 头位难产 助产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