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产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DR-CPR)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所有需要DR-CPR的VLBWI/ELBWI近远期结局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并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79 099例VLBWI/ELBWI,需DR-CPR组5 661例,不需DR-CPR组73 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需DR-CPR组相比,需DR-CPR组死亡(RR=2.30,95%CI 1.89~2.82,P<0.05)、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1.92,95%CI 1.56~2.36,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R=1.18,95%CI 1.04~1.33,P<0.05)、神经发育损害(RR=1.25,95%CI 1.14~1.38,P<0.05)的发生率增加;两组2期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RR=1.31,95%CI 0.96~1.7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ELBW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结论需要DR-CPR的VLBWI/ELBWI死亡、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更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硫胺素水平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生后2 h内入住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存在FI分为FI组和喂养耐受(feeding tolerance,FT)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硫胺素水平。结果共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160例,FI组76例(47.5%),FT组84例(52.5%)。FI组血硫胺素水平低于FT组[(45.3±8.1)nmol/L比(57.4±7.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硫胺素水平降低、胎龄<28周、开奶延迟(>3 d)、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人工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FI的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FI,硫胺素水平降低是其发生FI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硫胺素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护理中采用初乳口腔涂抹的效果及对早产儿体重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涂抹,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喂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喂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体重 初乳口腔涂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胃食管反流(GER)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VLBW,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微量泵十二指肠喂养;对照组27例,使用重力进行胃内喂养。观察VLBW,GER、不良反应、体重增长和住院天数等情况,并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出现GER、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快,住院天数短。结论 十二指肠内喂养适用于VLBW,减少GER,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

  • 标签: 十二指肠喂养 极低体重儿 胃食管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集束化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2019年12月—2020年1月连续2个月为新的预防策略培训阶段,从2020年2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病例设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手卫生、臀部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床旁护理用物管理、人员培训、监控和细节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细菌种类和细菌谱。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2例,在院例数793例,发生率为9.1%;干预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在院例数633例,发生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集束化策略的尿培养阳性发生率是干预组的2.719倍(OR=2.719,95%置信区间:1.640~4.506)。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30%,30/100)。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集束化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尿路感染 集束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FC检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出生后第1、7、14、21、28、35天的粪便标本,以及发生NEC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FC含量。结果(1)生后1~35 d非NEC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为143.5(47.8,391.2)μg/g。单因素分析显示,FC水平随日龄波动,21 d日龄时FC水平最高,随后下降;配方奶喂养、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及孕母产前没有应用糖皮质激素者,F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F=10.550,P=0.001)、胎膜早破(F=13.311,P<0.001)、新生儿败血症(F=8.001,P=0.005)、喂养不耐受(F=4.751,P=0.030)、NEC(F=54.566,P<0.001)对FC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及喂养不耐受影响后,NEC组和非NEC组患儿FC水平边缘估计均值及其95%CI分别为3 162.3(1 412.5~7 244.4)μg/g、141.3(125.9~162.2)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1)。NEC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FC水平分别为3 166.9(1 745.1,6 806.4)μg/g、130.9(97.4,273.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4,P<0.001);而NEC组轻度与中重度FC水平分别为2 347.9(1 404.4,5 893.4)μg/g、4 114.7(2 764.5,9 208.4)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P=0.280)。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随日龄波动,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FC水平检测,可协助NEC诊断及疗效评估。

  • 标签: 粪便钙卫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FC检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出生后第1、7、14、21、28、35天的粪便标本,以及发生NEC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FC含量。结果(1)生后1~35 d非NEC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为143.5(47.8,391.2)μg/g。单因素分析显示,FC水平随日龄波动,21 d日龄时FC水平最高,随后下降;配方奶喂养、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及孕母产前没有应用糖皮质激素者,F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F=10.550,P=0.001)、胎膜早破(F=13.311,P<0.001)、新生儿败血症(F=8.001,P=0.005)、喂养不耐受(F=4.751,P=0.030)、NEC(F=54.566,P<0.001)对FC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及喂养不耐受影响后,NEC组和非NEC组患儿FC水平边缘估计均值及其95%CI分别为3 162.3(1 412.5~7 244.4)μg/g、141.3(125.9~162.2)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1)。NEC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FC水平分别为3 166.9(1 745.1,6 806.4)μg/g、130.9(97.4,273.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4,P<0.001);而NEC组轻度与中重度FC水平分别为2 347.9(1 404.4,5 893.4)μg/g、4 114.7(2 764.5,9 208.4)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P=0.280)。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FC水平随日龄波动,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FC水平检测,可协助NEC诊断及疗效评估。

  • 标签: 粪便钙卫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为维持其泌乳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新生儿服务指南网(Newborn Services Clinical Guidelines),母乳喂养医学会官网(ABM),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ICE),OVID循证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GC),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关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证据总结相关文献,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包括泌乳支持、泌乳启动、泌乳监测及催奶剂的应用等9个方面共44条证据。结论VLBWI母亲泌乳维持相关证据较充分,可为医护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泌乳,泌乳维持 奶量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为维持其泌乳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新生儿服务指南网(Newborn Services Clinical Guidelines),母乳喂养医学会官网(ABM),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ICE),OVID循证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GC),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关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证据总结相关文献,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包括泌乳支持、泌乳启动、泌乳监测及催奶剂的应用等9个方面共44条证据。结论VLBWI母亲泌乳维持相关证据较充分,可为医护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泌乳,泌乳维持 奶量
  • 简介:  摘要: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抢救和静脉营养治疗,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及损伤,减少护士工作量。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术中配合、标准化护理是脐静脉置管留置成功的保证。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一体化体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产科收治的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0例)产房至NICU常规体温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产房至NICU实施一体化体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入NICU时低体温率、入NICU时2 h低体温率、入NICU时12 h低体温率、患儿并发症率、患儿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入NICU时低体温率(50.00%)、入NICU时2 h低体温率(20.00%)、入NICU时12 h低体温率(4.00%)均低于对照组(80.00%)、(40.00%)、(4.0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率(18.00%)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恢复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产房至NICU实施一体化体温管理效果良好,可较好保证患儿体温,降低患儿并发症率,患儿体质量恢复良好,患儿住院时间短。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产房 NICU 一体化体温管理 体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于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时,会对早产儿造成何种影响。方法:74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放置于常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对环境控制更加严格的病房中。比对两组早产儿所处病房的噪音值、两组早产儿7日内体重增长总值及每日增长均值、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总时长。结果:观察组病房白日及夜间噪声值、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住院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早产儿7日体重增长总值、每日增长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控制水平,可在相同时间内提升早产儿体重增长值,缩短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减少住院总时长。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环境控制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 作者: 李春亮 唐瑜 吕石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桂林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41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桂林)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新生儿科 541001,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桂林 54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l9年10月桂林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2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的临床资料,治疗组15例采用连续性PD,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钠、pH值、乳酸、体重的变化及转归、肾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PD过程中堵管、渗漏、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血钠、HCO3-、pH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中常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不明显,血钠、HCO3-、pH值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愈出院10例,3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2例并发症严重住院过程中死亡;对照组2例治愈出院,6例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并发症严重死亡。治疗组3例置管处渗漏,2例发生堵管需肝素冲管,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是NICU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D治疗可改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婴儿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感染、生长落后等现象,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能够有效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延续性关注和护理,个案管理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生长、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个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探讨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个案管理 构建及应用
  • 作者: 李春亮 唐瑜 吕石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桂林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41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桂林)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新生儿科 541001,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桂林 54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l9年10月桂林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2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的临床资料,治疗组15例采用连续性PD,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钠、pH值、乳酸、体重的变化及转归、肾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PD过程中堵管、渗漏、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血钠、HCO3-、pH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中常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钾、乳酸、体重水平降低不明显,血钠、HCO3-、pH值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愈出院10例,3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2例并发症严重住院过程中死亡;对照组2例治愈出院,6例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并发症严重死亡。治疗组3例置管处渗漏,2例发生堵管需肝素冲管,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ARF是NICU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D治疗可改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FI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PI)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选取2019年2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VLBWPI作为研究对象,共38例,按就诊顺序划分成参比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9例。参比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由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只允许家长在规定时间内探视患儿;实验组患儿在病情等各项稳定后,由家长负责全部非医学性的护理工作,并与患儿一起入住家庭参与式病房。对比两组经过6个月内护理后,其生长发育情况、患病率、再住院率和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患儿生长发育和满意度均高于参比组,其患病率与再住院率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生长发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早期喂养和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VLBWI,根据胎龄分为<30周组(85例)和≥30周组(79例),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首次检测甲状腺功能情况。根据生后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的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为甲状腺素正常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第2次检测甲状腺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首次检测及治疗与否,将胎龄<30周和≥30周的VLBWI分为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比较组间早期喂养耐受性和体重增长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VLBWI胎龄(29.7±2.0)周,出生体重(1 210±210)g,超低出生体重儿27例(16.5%)。首次甲状腺功能检测日龄为(10.7±3.1)d,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5.1%(74/164),其中轻度71例,重度3例。胎龄≥30周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55.7%(44/79)与35.5%(30/85),χ2=6.883,P=0.009],且3例重度低甲状腺素血症全部出现在胎龄≥30周组。胎龄(OR=1.413,95%CI:1.044~1.912,P=0.025)和男婴(OR=2.082,95%CI:1.047~4.143,P=0.037)是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首次检测甲状腺素正常者,第2次检测时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为47.6%(39/82),胎龄≥30周组发生率高于胎龄<30周组[64.5%(20/31)与37.3%(19/51),χ2=5.745,P=0.017]。首次检测诊断低甲状腺素血症者,第2次检测时未治疗组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81.3%(26/32)与38.7%(12/31),χ2=11.905,P=0.001]。各胎龄组内比较,甲状腺素正常亚组、低甲状腺素血症治疗亚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未治疗亚组生后21 d内腹胀的发生率,生后7、14和21 d喂养量和7、14和21 d内体重增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LBWI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较高,生后应进行2次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发现延迟出现的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素水平及是否治疗对生后早期喂养及体重增长未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肠道营养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床旁PDA结扎术、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A结扎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例,低血压组11例,非低血压组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手术时体重<1 100 g、术前需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比例高于非低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体重<1 100 g(OR=12.045,95%CI 1.351~107.394,P=0.026)、术前需HFOV(OR=27.832,95%CI 1.363~568.292,P=0.031)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PDA结扎术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压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PDA结扎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手术时体重<1 100 g、术前需HFOV是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动脉导管未闭 低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全程引导穿刺和定位导管尖端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VLBWI/ELBWI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儿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超声组和X线组,超声组予床旁超声引导穿刺、定位导管尖端,X线组凭经验穿刺置管,予床旁X线定位导管尖端;再依据出生体重分为VLBWI组、ELBWI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组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清晰显示率、原发性异位率、继发性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8例患儿,超声组57例(VLBWI组50例、ELBWI组7例),X线组61例(VLBWI组54例、ELBWI组7例)。超声组置管时间[(23.2±7.1)min比(34.1±7.5)min]、一次性成功率(93.0%比65.6%)、尖端显示率(96.5%比83.6%)、原发性异位率(7.0%比24.6%)、并发症发生率(7.0%比21.3%)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ELBWI组以上5项均优于X线ELBWI组,超声VLBWI组仅置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优于X线VL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VLBWI/ELBWI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定位便捷、精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放射暴露和重复置管损伤;超声追踪定位导管并及时调整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VLBWI/ELBWI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钠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8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生素AD+维生素D滴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甘油磷酸钠。比较两组早产儿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24 h内各项骨代谢指标值比较,P>0.05;生后1周,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008、5.779,P<0.05);生后1个月,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171、7.300,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t=6.575,P<0.05)。结论VLBW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钠可稳定钙磷指标,改善骨代谢状态。

  • 标签: 早产儿 骨代谢 甘油磷酸钠 极低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