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循证护理实践结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2年1月-2022年5月未接受循证实践方案喂养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2022年6月-2022年10月接受循证实践方案喂养的30例患儿为循证组,对比两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静脉营养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腹胀、呕吐、胃内残余、胃内容物性质改变)发生情况。结果:(1)循证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和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短(P<0.05);(2)循证组患儿各项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儿低。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时,可有效促进患儿胃肠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利于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出现。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微量泵喂养 重力喂养 循证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和照料一直是新生儿护理研究的热点和临床挑战,极低的营养状况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 出生和此后的生活质量。 出生体重极低婴儿能量储存低,但生长发育较快,需要更多的能量,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营养因素越来越受到新生儿保健专业人士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研究现状。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延续性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及神经发育影响。方法:对84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随机抽取,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一组4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延续性护理,对两组的生长及神经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婴儿期的生长及神经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及神经发育影响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身高和体重等生长指标,优化其神经发育水平。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儿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避免患儿出现胃肠喂养不耐受情况,促使其尽快建立正常的吞咽和吮吸功能,达到正常体重标准,促使患儿尽快出院。

  • 标签: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胃肠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论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25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5例实施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实验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实验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生长发育增长情况、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增加,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并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分娩孕妇中60例生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观察研究。使用电脑随机表数法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脐静脉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培养阳性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率比对照组高(P<0.05);静脉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住院费用比对照组高(P<0.05);血培养阳性率比对照组低(P<0.05);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和全肠外营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术相对常规治疗方法来说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更好,一次性成功率高,但是治疗费用高,在临床上可供患儿家长作为不同的治疗选择项目。

  • 标签: 脐静脉置管术 极低出生体重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初乳口腔涂抹模式,对比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血清学相关检查指标。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血清学相关检查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初乳口腔涂抹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家庭参与式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患儿的效果分析,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患儿的病情干预效果的提升指明改进方向。方法:选择了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252例研究对象分两组。研究组(n=126例)给予家庭参与式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参照组(n=126例)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结果:参照组的平均身长速度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家庭参与式 袋鼠式护理 平均速度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开展重力喂养、体位护理的综合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患儿4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喂养,观察组则进行重力喂养、体位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呕吐次数、首次经口喂养天数以及不耐受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力喂养 体位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管饲早产儿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管饲喂奶前使用初乳涂抹口腔黏膜,每3 h一次,至出生后7 d;对照组按照科室常规每次喂奶前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其余护理措施均同观察组。分别在生后2 h、生后7 d收集并检测患儿口腔唾液中sIgA含量,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观察组(42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生后2 h[15.4(0.6,106.7)μg/ml比0.6(0.0,5.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9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与生后2 h[0.0(0.0,1.4)μg/ml比0.0(0.0,5.2)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中sIgA含量与初乳涂抹开始时间成负相关(r=-0.330,P<0.05),与涂抹完成总次数成正相关(r=0.388,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以提高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

  • 标签: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初乳口腔涂抹 唾液 免疫球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日至2022月3月20日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VLBWI 446例,依据喂养方式和是否接受早期益生菌补充分为母乳组(119例)、母乳+益生菌组(108例)、配方奶组(115例)和配方奶+益生菌组(104例)。各组喂养方案参照2013年《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进行,益生菌补充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用药剂量0.25 g/次,2次/d,共2周,鼻饲或奶瓶给药。观察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比较出生28 d各组体质量、头围、身长等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情况。结果母乳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40.3%比47.8%、(13.2±2.4)比(14.9±1.9)d、(26.5±7.5)比(29.8±9.6)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也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15.4±2.7)比(17.7±3.7)g/d、(5.8±1.0)比(6.2±1.0)mm/周、(6.8±0.7)比(7.3±0.8)mm/周],但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高于配方奶组[(6.2±1.2)比(5.3±1.4)d](均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母乳组[34.3%比40.3%、(5.4±1.2)比(6.2±1.2)d、(10.4±1.9)比(13.2±2.4)d、(22.9±5.6)比(26.5±7.5)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均显著高于母乳组[(17.2±3.5)比(15.4±2.7)g/d、(6.2±1.0)比(5.8±1.0)mm/周、(7.2±0.8)比(6.8±0.7)mm/周](均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益生菌组[34.3%比47.1%、(10.4±1.9)比(15.3±2.0)d、(22.9±5.6)比(30.4±8.2)d](均P<0.05),但两组间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配方奶+益生菌组与配方奶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生菌可改善母乳喂养VLBWI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结局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 有益菌种 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出生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79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0)接受常规出院准备,试验组(n=39)接受延续护理干预。比较新生儿出院后6月内体质量、智力发育情况及家属心理负担、护理成就感情况差异。结果:出院前家属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院3月、6月时体质量、智力发育评分及护理成就获得感均高于同期对比组,且出院3月时家属HAMA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实施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水平的稳定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可改善家属心理负担感,使其在护理中获得抚育成就感。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极低体重 超低体重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与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营养摄入及骨代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生后即入院且存活4周以上的早产儿病例资料,选取SGA组,按1∶1的比例配对同时间住院的AGA组。收集患儿母亲孕期基本情况,早产儿生后第1、2、4周血生化中血清总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情况,以及营养摄入指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营养摄入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SGA组和AGA组各纳入80例。两组生后2周内低磷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4周SGA组低磷血症发生率低于AGA组[36.3%(29/80)比56.3%(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2周、第4周SGA组碱性磷酸酶>500 U/L比例均高于AGA组[16.3%(13/80)比1.3%(1/80),21.3%(17/80)比2.5%(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延迟开奶发生率高于AGA组[67.5%(54/80)比26.2%(21/80)],肠外营养时间长于AGA组[(49.4±14.4)d比(40.5±18.2)d],热卡摄入和肠内营养增长均较AGA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SGA较AGA营养摄入更差,更易发生骨代谢异常。

  • 标签: 小于胎龄儿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低磷血症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6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行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头围、身长、体质量、胃潴留消失时间、胃食管反流消失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极低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100名我院中收入的极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照实验,对所有儿童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50名极低体重儿,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极低体重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极低体重儿则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操作。对两组对护士满意度和神经功能评分实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实行优良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家属中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极低体重儿护理 预后恢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改进方法对降低多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入院低体温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共12家参与单位NICU的VLBWI,根据2018年12月为低体温质量改进预实验阶段,分为改进前组(2018年1月至11月)和改进后组(2019年1月至12月)。主要结局指标是入院低体温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是入院体温;过程指标包括:环境(产房或手术室)温度提高至25 ℃、戴预热绒帽、塑料薄膜包裹、转运暖箱转运、记录生后10 min体温等措施的实施率。比较质量改进前后入院低体温发生率的变化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过程指标实施率与入院低体温发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 570例VLBWI,其中改进前组701例(44.6%),改进后组869例(55.4%)。质量改进后,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降低[93.7%(657/701)与75.9%(660/869),χ2=90.68,P<0.001],入院体温升高[(35.7±0.6) ℃与(36.0±0.7) ℃,t=-3.35,P=0.001]。12家单位的过程指标总体实施率与入院低体温发生率呈负相关(r=-0.81,P<0.01),且12家单位的过程指标实施率各不相同,比如环境温度提高至25 ℃的实施率>90%和<80%各6家单位,不擦干塑料薄膜包裹的实施率>90%和<80%分别为5家和7家单位等。结论规范实施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VLBWI的入院低体温发生率,提高参与单位各过程指标的实施率,有望进一步降低VLBWI入院低体温发生率。

  • 标签: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低体温 发病率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质量改进 循证医学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9年1~10月(改进前组)与2020年1~12月(改进后组)VLBWI/ELBWI病例资料,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患儿产房内气管插管率、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前组85例,改进后组85例,两组胎龄分别为(29.2±1.4)周和(29.1±1.5)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 180±195)g和(1 186±207)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组产房内气管插管率(2.4%比32.9%)、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27.1%比58.8%)、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38.8%比54.1%)、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5.9%比17.6%)均低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可显著降低VLBWI/ELBWI产房内及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且不增加短期内不良结局。

  • 标签: 呼吸支持 质量改进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首日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LB水平分为高ALB组、中ALB组、低ALB组;根据最终诊断分为EOS组和非EOS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围产期情况、不同ALB组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以及ALB水平与EO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LB对EO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83例,EOS组36例,非EOS组147例;高ALB组62例,中ALB组87例,低ALB组34例。EOS组母亲羊膜腔感染发生率高于非EOS组(33.3%比6.8%,P<0.001)。低ALB组患儿CRP、PCT水平高于中、高ALB组,中ALB组CRP、PCT水平高于高AL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ALB水平低于非EOS组[24.9(24.0,28.5)g/L比29.5(27.4,31.2)g/L],低蛋白血症比例高于非EOS组(52.8%比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ALB组EOS发生率高于中ALB组(55.9%比16.1%),中ALB组EOS发生率高于高ALB组(16.1%比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预测E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当临界值为27.0 g/L,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79.6%。结论孕母羊膜腔感染、生后首日ALB<27.0 g/L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OS的风险更高。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早发型败血症 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