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EEP治疗宫颈上皮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经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病理诊断为CIN-CINⅢ级的患者,使用LEEP将病变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手术前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创面恢复情况。结果LEEP治疗宫颈上皮创伤小、在诊治宫颈中的精准率较高,在预防宫颈癌前病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简便、廉价,且安全度比较高,临床上有足够的病理依据,可门诊治疗,对生育影响小等优点,值得在诊治宫颈中得到推广。

  • 标签: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中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EEP术治疗的104例宫颈上皮患者,观察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术后一月随访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术后三月随访TCT、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一月定量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与术前的定量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三月随访TCT,治愈率达95.19%。结论LEEP术不仅诊断和疗效令人满意,且具有简便、易操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宫颈上皮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对宫颈上皮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CIN)和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00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糜烂、中度糜烂和重度糜烂三组。同时选取同期宫颈光滑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癌、宫颈上皮样病变的表达,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结果各组无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对照组(宫颈光滑组)86.0%、6.00%、5.00%、2.00%、1.00;轻度糜烂组81.63%、7.15%、6.12%、4.08%、1.02%;中度糜烂组83.33%、5.88%、4.90%、3.92%、1.96;重度糜烂组84.00%、7.00%、4.00%、4.00%、1.00%。轻重中各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结论与宫颈糜烂相比,CIN的发生并未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糜烂程度与癌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标准。

  • 标签: 宫颈糜烂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LEEP锥切后+创面深度电灼治疗重度宫颈上皮(CIN)效果。方法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的CINII-Ⅲ级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两组,采用LEEP锥切后+创面深度电灼和单纯LEEP锥切治疗各80例,比较其手术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155例CINII—Ⅲ级患者(失访5例),LEEP后电灼组治疗有效率97.43%,复发率0;单纯LEEP组治疗有效率89.61%,复发率5.19%。结论LEEP是治疗宫颈上皮Ⅱ~Ⅲ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LEEP锥切后再进行创面深度电灼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复发。

  • 标签: LEEP 深度电灼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外阴上皮(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是一种由不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外阴癌前病变。近20年来,VIN的发病率从1.1/lO万上升至7/10万,尤其是在35-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1]。VIN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据统计,VIN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的几率约为15%~25%[2]。由于VIN和SCC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尚无常规的筛查策略。本文就ⅥN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及预后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上皮内瘤变 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 外阴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上皮(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蛋白在162例宫颈良性病变、低级别宫颈上皮(CINⅠ级)、高级别宫颈上皮(CINⅡ级-Ⅲ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中P16表达率为0%,CINⅠ中P16表达率为78.4%且多为点灶状表达,CINⅡ-Ⅲ中P16表达率100%且多为带状或弥漫强阳性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可以作为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及CINⅡ-Ⅲ之间鉴别诊断的一个有用的标记物。

  • 标签: P16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CI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妇科门诊经细胞学、阴道镜及并在阴道镜下活检证实为CIN的50例患者采用LEEP电波刀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分钟;术中出血少,平均8mL,并发症少。结论LEEP术治疗CIN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和TBS系统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CT筛查,采用TBS诊断分类,同时按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其中少年组75例,青年组1073例,壮年组1520例,中年组790例,老年组73例,对其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TCT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TCT检测阳性者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较高,其中LSIL为79.52%(66/83),HSIL为81.25%(13/16),SCC为100.00%(4/4)。宫颈上皮病变患病率为6.71%(237/3531),其中以壮年组(43%)最高,依次为青年组(30.3%)、中年组(22.4%),少年组与老年组感染率较低,均为2.1%。结论TCT是检查宫颈癌病变的重要手段,宫颈上皮病变年龄趋向年轻化;TCT联合HPV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TCT HPV感染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对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手术(CKC)治疗宫颈上皮(CIN)的疗效进行了探讨,虽然LEEP治疗CIN的疗效与CKC类似,但LEEP手术的时间相对短一些、手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比较快、治疗费用更便宜的优点。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EIN)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上皮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TEN蛋白表达及部分病例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7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其所占比例超过间质。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EIN病变中PTEN表达缺失占68.4%(39/57)。随访22例确诊为EIN的患者中8例发现伴发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 标签: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 PTE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对宫颈上皮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10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采用阴道镜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的敏感性89%,特导性78.8%。结论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宫颈检查方法,能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上皮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中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高级别的患者56例,并利用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形态,在此基础上将其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接受诊治的56例患者中,经术后切片检查后有8例没有发现组织癌变,有48例经诊断后被证实为进展期或早期胃癌。结论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有85.7%的患者在胃镜活检被诊断为上皮高级别时,术后都被确诊为胃癌,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利用胃镜活检进行诊断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面还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来降低失误率。而影响胃镜活检的主要因素包括检查部位和检查深度两个方面,其中纤维间质反应则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 标签: 胃镜活检 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临床诊断 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HPVL1壳蛋白检测在宫颈上皮(CIN)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CIN转归的预测价值,探索更加合理有效诊断处理CIN的方案.方法选择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官颈HPV-HC2检测阳性的妇女共187例,同时检查TCT、HPVL1壳蛋白检测及宫颈活检,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并对其中继续在鼓楼医院治疗并随访的114例妇女行跟踪研究2年.结果(1)根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组,CIN1、CIN2、≥CIN3的L1壳蛋白阳性率分别是49.12%、30.00%、20.45%,运用卡方检验,x2=10.437,P=0.015<0.05,有统计学差异CIN1组的L1阳性率大于其他各组,而其他组别的L1阳性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CIN2和CIN3合并与C1NI组进行卡方检验,x2=9.443,P=0.002<0.05,有统计学差异.(2)在2年随访结果中,CIN1未手术组L1(+)和L1(-)的HC2转阴率比较,P=0.022<0.05,有统计学差异.(3)HPVL1壳蛋白对CIN1的转归有较好的预测作用,CIN1患者中L1(+)的HPV转阴率较L1(-)的高.结论(1)CIN1组的L1阳性率大于其他各组,而其他组别的L1阳性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随访2年结果:未手术组L1(+)和L1(-)的HC2转阴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HPVL1壳蛋白可作为CIN1的临床预后指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HPV L1壳蛋白 宫颈液基细胞学 第二代原位杂交捕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宫颈上皮样病变(CIN)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CIN患者6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LEEP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病灶残留、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35min,平均用时14.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75mL,平均为7.6mL。11例患者(16.18%)有病灶残留,再次手术后彻底治愈。68例患者均无继发性感染,无复发,未出现宫颈管粘连情况。结论LEEP易于操作且用时较短,出血较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在CIN治疗中具有确切临床效果。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灶残留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EN)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将62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与其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为HGIEN的患者,经术后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维持HGIEN诊断的有8例(12.9%),其余54例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22例(35.5%),进展期胃癌32例(51.6%)。结论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在HGIEN的诊断中,需要对取材严格把关,并行多点取材,准确判断,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胃肠内镜 活组织检查 上皮内瘤变 胃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EC)下活检对宫颈上皮(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归纳总结共我院近3年来400例TCT结果异常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分别行3、6、9、12点常规活检和阴道镜下活检,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选择和病变部位、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行常规活检的200例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82例,CINI34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宫颈癌34例,200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的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18例,CINI57例,CINⅡ48例,CINⅢ51例,宫颈癌26例。结论阴道镜下活检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电子阴道镜下活检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2(CC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V64I(CCR2-V64I)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CI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联合检测分析方法,对40例原发性宫颈癌、45例CIN和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基因测序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对CCR2.V64I的检测结果一致。CCR2-V64I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在宫颈癌中分别为27.5%、12.5%和60.0%,在CIN中分别为53.3%、24.4%和22.2%,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8.3%、31.7%和42.9%,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I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OR:2.32,95%CI:1.29-4.17),但并不增加CIN的发病风险(OR=0.62,95%CI:0.35-1.09)。结论宫颈癌及C1N中均存在CCR2-V64I基因多态性,但其与CIN无关,而与宫颈癌患病风险有关,表明CCR2-V64I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2 V64I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