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发热患儿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30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名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降温,为观察组患儿使用进行降温,然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退热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在治疗2小时内退热的患儿有48例,对照组中在治疗2小时内退热的患儿有37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发热患儿进行降温治疗效果显著,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使用传统物理降温方法进行降温的患儿相比无显著差异,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发热,冷疗走珠器 降温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小儿发热引发因素比较多,在发生高热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引起惊厥,因此降温治疗非常重要。罐法治疗是根据疾病情况,在患儿身体拔罐的方式,能起到降低体温,减少疾病的作用。在中医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后,罐治疗在多种疾病方面都起到显著的作用。小儿发热采用罐治疗方式,是将热气集中到背部,帮助其从表皮发出,降低体内的热气,进而起到降温效果。罐法治疗小儿发热相关文献并不多,但是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则梳理罐法治疗小儿发热相关文献,为罐法治疗小儿发热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走罐治疗方式 小儿发热 临床研究
  • 简介: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运动损伤物理治疗方法,平时我们常见常说的热敷、冰敷就是其中的两种。然而,在实际中,人们在何时使用热,怎么使用上,误区颇多,用错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 标签: 物理治疗 运动损伤 运动员 保健知识
  • 简介:【摘要】小儿外感发热时病毒或是细菌造成侵害,免疫细胞为消灭病毒或是细菌,会升高体温方式进行治疗。外感发热从西医角度治疗以多休息、喝水、口服退烧药为主。退烧虽然快,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以中医辨证角度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蜜芽罐罐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很好的应用,且效果良好,为总结蜜芽罐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本文则对现有的蜜芽罐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蜜芽罐走罐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联合冰袋在儿童高热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0例高热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冰袋降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退热,比较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4h、6h、8h时的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联合冰袋对儿童高热的降温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退热走珠器 冰袋 儿童 高热 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采用加压和冰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63例符合条件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加压和冰敷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进行常规功能锻炼。通过对皮肤、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功能、舒适度的观察,评估2种方法在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优劣。结论通过对比,加压对于早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缓解更具优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无创面而且操作便捷。在软组织损伤早期使用加压仪能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降低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出血,减慢组织新陈代谢,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提高疼痛阈值,安全有效。

  • 标签: 加压冷疗 冰敷冷疗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的病理基础及目前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提出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小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药物降温的方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结果通过正确的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在半个小时后有所下降或恢复正常体温。结论运用正确的降温方法对高热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错误方法 正确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儿急诊中因发热而就诊是最常见的,而一些发热有时并不需要处置,但孩子的父母却表现得异常紧张、焦虑。有些父母只知道孩子正在发热,对有无其他异常表现说不出,缺乏对孩子的观察和护理能力。因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健康教育,对减轻父母的焦虑,正确对待和护理小儿发热,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小儿发热 健康教育 护理能力 孩子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发热的门诊护理。方法 在本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发热患儿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选取患儿入院时间需要在2020年3月-2020年10月之内,争取患儿家属同意之后根据两种护理方法将其分作两组各40例进行比较,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的40例患儿划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试验组患儿持续发热时间明显更短,出现不良反应几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小儿 发热 门诊护理
  • 作者: 罗群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内江市中区人民医院罗群芝小儿发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温度,是一种常见症状,我们都知道,一般小儿的正常腋表体温在36-37℃,超过这个正常范围就是发热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家长摸摸孩子的额头,摸摸孩子的手心,感觉到发烫,就认为是发烧了。一般情况下,发热是身体与细菌作斗争的一个保护性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抵抗细菌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突然升高也不一定代表是生了很严重的大病,但是如果长期高热不退,是会对身体其他机能造成影响的。其实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些疾病导致的症状,原因有轻有重,只要充分了解发热的原因,积极面对,正确的处理,是不必太多担心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