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性哮喘(OA)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特点,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职业性哮喘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职业病临床研究中心诊断为OA患者53例为OA组,选择同期2008年6月至2018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55例正常对照组(NC组),支气管哮喘患者(BA)58例为BA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基础肺功能(FVC、FEV1、PEF),并在诊断时及缓解期时分别检测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FEF25%pred、FEF50%pred、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常持续存在,与大气道功能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哮喘,职业 临床医学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小气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小气道功能的评估在哮喘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小气道的定义、肺功能检查方法及其在哮喘临床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肺功能 小气道 儿童 哮喘
  • 简介:摘要:球罐作为在液化石油气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特殊压力容器,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测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保证球罐的安全性。本文以液化石油气球罐应力腐蚀裂纹检测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详细论述球罐裂纹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从而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系留气球系统的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基于高压电缆连接地面供电单元和球上用电单元,采用功率变换模块实现低压与高压之间的转换,替代传统交流变压器模式,提升了供电系统功率密度、减小球上设备重量体积、提高传输效率,并搭建样机系统完成试验验证。

  • 标签: 系留气球 高压直流 供电系统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小气道阻塞。其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各期均可发生小气道疾病,小气道也被认为是发生气流受限的重要区域,因而成为COPD患者新的治疗靶点。若能及早发现并针对小气道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疾病进展。本文主要对小气道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最新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小气道疾病 肺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疾病,分析患者肺弥散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为这类疾病的肺功能评定提供指导。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4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或行常规肺功能检查的126例年龄超过68岁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临床资料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前组肺功能无异常,后组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观察患者肺及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对肺弥散功能与小气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判断。结果:分析组和对照组中MMEF、MEF25、MEF50三项指标与DLCO存在正相关(P<0.05),与KCO无关联性(P>0.05);肺弥散功能相关指标组KCO和DLCO比较得知,分析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组KCO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中差异不突出(P>0.05),而DLCO在中重度患者中水平更低,与轻度呈现典型差异(P<0.05);分析组中弥散功能相关指标异常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弥散功能异常与老年人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疾病具有相关性,可采取矫正后的DLCO指标来评估非职业性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肺功能情况,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老年人 小气道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
  • 简介:【摘要】本试验通过对比分析2个棚在强降温和降水天气时气温、地温、湿度和CO₂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铺设玉米秸秆的大棚,温室气温较对照提高了3℃,10~30cm地温提高了2.8~3.1℃,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8.6mg/L,湿度降低了10%,该项试验明显改善温室小气候环境,减少了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增产797.5kg;同时,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温室土壤微生物、疏松土壤。综合来看,该技术能够促进作物产量增加,提高种植效益,在大同及周边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日光温室  番茄  秸秆  小气候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水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球罐的大型化和高参数化成为未来球罐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球罐大型化带来的容积、体积的不断增大,同时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可行性运行变得异常复杂,对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液化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化工企业在役液化气球罐进行风险安全可靠性分析研究,提升球罐的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标签: 化工园区 液化气 球罐 危害因素 现场检测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变应性鼻炎伴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的患者进行初步研究,并观察其中医证候特征,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分析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功能改变情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调护变异性鼻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变应性鼻炎患者,依据血常规、血清IgE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伴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组及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运用《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及中医证候要素资料,将资料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2016,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通过血常规、血气IgE、肺功能检查筛选符合诊断要求的具有小气道功能改变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完成《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后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统计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实验共纳入入组变应性鼻炎患者72例,男性30例(41.7%),女性42例(58.3%),男女性别比例为1:1.4;入组72例变应性患者中,肺经郁热证13例(18.1%),肺气虚证11例(15.3%),肺肾两虚证13例(18.1%),脾气虚证35例(48.6%);其中符合小气道功能改变者13例(),占总患者比例为18.1%),无小气道改变者?例(?%)。小气道功能改变组与无小气道功能改变组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卡方值=?),其中男性患者4例(30.8%),女性患者9例(69.2%),男女比例为1:2.25, 13例患者中,肺经郁热证6例(46.2%),肺气虚证0例,肺肾两虚证5例(38.5%),脾气虚证2例(15.4%)。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约18%具有小气道功能改变,此部分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医证候点,青年患者以肺经郁热居多,老年患者以肺肾两虚为主。这对下一步研究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并小气道功能改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变应性鼻炎伴小气道功能改变与中医证候,中医辨证调护用于预防变应性鼻炎发作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变应性鼻炎,小气道功能,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及其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610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健康体检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描述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健康体检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烟龄者、体重正常与肥胖者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SAD的危险因素;总结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610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中,肺通气功能异常总检出率为42.6%,其中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单纯SAD检出率分别为:16.7%、5.9%、2.5%及17.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70%者检出率为4.6%;吸烟者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随着烟龄的增加进行性下降;吸烟是SAD的独立风险因子,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SAD的风险增加了65倍;肥胖与SAD无关。结论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异常率高,主要异常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SAD,吸烟是SAD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健康体检 吸烟 肥胖 小气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气相定量CT对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各肺叶小气道病变与肺气肿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接受双气相CT及肺功能(PFT)检查的男性体检者186例,并分为吸烟合并COPD者(COPD组)121例,年龄34~84(64±8)岁;吸烟非COPD者(非COPD组)65例,年龄34~72(61±5)岁。根据COPD全球倡议指南,将COPD组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Ⅰ~Ⅳ级。将CT原始DICOM数据导入“数字肺”测试及分析平台,计算各肺叶的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fSAD%)、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非COPD组、COPD组各分级间CT定量参数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分析吸烟指数与CT定量参数间相关性。结果非COPD组与COPD组GOLD Ⅰ~Ⅳ级各肺叶fSAD%、Emp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了COPD组GOLD Ⅰ级右肺中叶Emph%高于GOLD Ⅱ级外,随着COPD组GOLD级别增加,余各肺叶fSAD%、Emph%逐渐增大。不同分级间fSAD%及Emph%,均以右肺中叶及双肺上叶较大。各肺叶间比较显示,除GOLD Ⅳ级的fSAD%、E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0.840)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指数与各肺叶CT定量指标fSAD%及Emph%均存在正相关(P<0.001),其中吸烟指数与右肺下叶fSAD%及左肺下叶Emph%相关性较高(r=0.474、0.619,P<0.001)。结论双气相定量CT能够早期、敏感地反映吸烟合并COPD小气道病变与肺气肿损伤程度,对COPD早期诊断及演变过程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吸烟 小气道病变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Rho激酶1(ROCK1)参与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及小气道平滑肌重塑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因原发性肺肿瘤而接受肺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结合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病史分为COPD组(n=13),对照组(n=12)。使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鉴定平滑肌细胞,选取高倍视野下结构完整的肺小静脉及肺小动脉(血管横断面外径<500 μm)、小气道(气道横断面外径<2 000 μm),使用Image-Pro Plus测量肺小静脉、肺小动脉血管外径,小气道基底膜周长,计算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及小气道平滑肌层面积占管腔横断面面积百分比(WA%)作为评估平滑肌重塑的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分析形态学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WA%均较对照组增高(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OPD组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平滑肌细胞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ROCK1表达中位平均光密度(AOD)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值均<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COPD组肺组织α-SMA、FN、ROCK1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1±1.07)、(0.55±0.23)、(0.64±0.20)],均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0.59±0.37)、(0.26±0.16)、(0.33±0.18),t值分别为2.30、3.86、4.06,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之百分比与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WA%均呈负相关,与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平滑肌细胞ROCK1表达AOD值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COPD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值均<0.05)。结论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存在以平滑肌层增厚及ECM蛋白沉积为表现的重塑。ROCK1参与COPD患者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平滑肌重塑。炎症反应参与稳定期轻中度COPD发病。肺小静脉、肺小动脉、小气道平滑肌重塑及ROCK1蛋白表达与气流阻塞程度相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细胞外基质 RhoA/Rho激酶